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国有林场开拓场外造林的经营方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展现出的对于区域生态建设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本文在对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发展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针对如何通过国有立场场外造林管理推动区域生态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区域生态建设
对国有林场开拓场外造林的经营方式,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充分展现了其经济性和优越性。国家通过集体林权等制度的改革不断推动着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有林场进行了开放性的改变,开展区域性合作、实行场外造林。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加之优惠政策的推动,国有林场也主动与生态县、生态区开展合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推动了区域内生态建设发展。
1、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发展现状
1.1场外造林推动生态建设的形式与方法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受制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状况,国有林场以推动区域生态建设为目标进行场外造林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大致可分为四种:○1通过扩建林场促进生态建设。国有林场所使用的土地资源,是由地方政府选择所辖区域内荒地等国有资源分划而来的;国有林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国家投资或是林场本身独立筹得的。国有林场建设林业是在资金充足、资源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负责种植、采访、销售等经营管理活动。○2国有林场以合作的方式同乡村集体或者村民个人发展林场经营。这种形式通常由林场方面提供资金,将集体林地以承包、租赁等方式接管,拥有林地木材的产权。○3通过兼并小型林场或是经营不善的集体林场的方式,利用自身集约化管理、机械化操作的优势,纳入林场经营范围。○4国有林场利用职工的专业性,以“专业绿化团队”的形式,承接区域内绿化、培植项目,为区域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1.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国有林场的特殊性要求国有林场在经营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做出损害生态环境的举动是不可取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将自身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单位也是错误的。因此在原则上,国有林场要坚持生态效益为中心、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积极发展地区动植物培育、特色生态旅游、种植经济作物等项目,将林场的自然资源与区域独特性结合起来,发展场外造林工程。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黑山生态林场为例,采用分区种植的形式,山顶种植林木主要是生态公益林;山腰主要种植杏树等经济林;山脚主要分布着马尾松等用材林。这种做法遵循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一与国有林场经营建设的原则,创造了独特的林木自然景观,将区域特色融入了林场建设思考,研发出了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维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的方案。
1.3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对于林业经营来说最重要的资金问题。部分地区存在造林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导致投资拨款不足,或者是林场本身经营不善引发后期林场管理资金短缺等。而国有林场本身筹资贷款的能力显然较弱,需要国家加强对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投资管理。其次,目前国有林场的技术还有待提高,对先进机械的引进不够及时。要改善这一点除了加强林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之外,还需要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2、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推动生态建设的方法
2.1国有林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林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国有性质导致林场经营缺乏活力、缺乏竞争意识。鉴于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树种的多样性,投资主体也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具体表现为国家投资主要用于生态林建设,利用国家补助、社会筹资贷款等方式发展商品林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给国有林场带来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充分调动了林场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市场活力,推动资金流动。资金来源的弹性有利于国有林场创新林业建设方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2根据区域特色,灵活开展场外造林
场外造林工作的开展是以地区自然人文条件为依托的,根据区域特色选择场外造林的方式,在维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场外造林的规划和布局工作应该自选择林地之前进行综合观测分析,对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生态区位应该尤其予以重视,利用科学方式计算生态效果和经济收益。选择适宜自然条件的樹种,如侧柏、刺槐等生态效果上乘的树种;在考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选择杏树、核桃树等经济树种。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和土地承受能力。根据区域特色,联合旅游业、服务业综合开展特色林业经营,依靠区域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征,将场外造林工作融入生态产业的发展通道。
2.3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
为了简化国有林场造林建设的办证流程,提高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的效率,完善规范的制度必不可少。相关政府部门在严查经营资格的前提下,考察国有林场现实状况,提高办事效率,协助林场做好租用林地周边居民的思想工作,便利国有林场跨区域的林业经营活动,发挥好政府便民利民的职责。对于林场自身来说,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了其对不确定因素的容忍能力,提高了林场抵抗风险的能力。为林场造林、采伐、销售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明确经营目标,为合作对象的选择、机械设备的购买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明确人事制度规范,问题责任到人,使得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快速解决。因此,完善林场经营制度管理对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作用至关重要。
总结:
目前我国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优势体现在:场外造林推动生态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坚持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随之暴露出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笔者提出了国有林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根据区域特色,灵活开展场外造林和加强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制度管理等建议。我国国有林场通过场外造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经营的方式和水平,最终推动我国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褚利明.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2(6)
[2]赵树丛.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J].林业经济.2013(1)
[3]薛继志. 三个引领,推动宁夏国有林场的改革进步[J].宁夏林业通讯,2010(1).
【关键词】: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区域生态建设
对国有林场开拓场外造林的经营方式,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充分展现了其经济性和优越性。国家通过集体林权等制度的改革不断推动着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有林场进行了开放性的改变,开展区域性合作、实行场外造林。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加之优惠政策的推动,国有林场也主动与生态县、生态区开展合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推动了区域内生态建设发展。
1、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发展现状
1.1场外造林推动生态建设的形式与方法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受制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状况,国有林场以推动区域生态建设为目标进行场外造林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大致可分为四种:○1通过扩建林场促进生态建设。国有林场所使用的土地资源,是由地方政府选择所辖区域内荒地等国有资源分划而来的;国有林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国家投资或是林场本身独立筹得的。国有林场建设林业是在资金充足、资源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负责种植、采访、销售等经营管理活动。○2国有林场以合作的方式同乡村集体或者村民个人发展林场经营。这种形式通常由林场方面提供资金,将集体林地以承包、租赁等方式接管,拥有林地木材的产权。○3通过兼并小型林场或是经营不善的集体林场的方式,利用自身集约化管理、机械化操作的优势,纳入林场经营范围。○4国有林场利用职工的专业性,以“专业绿化团队”的形式,承接区域内绿化、培植项目,为区域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1.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国有林场的特殊性要求国有林场在经营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做出损害生态环境的举动是不可取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将自身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单位也是错误的。因此在原则上,国有林场要坚持生态效益为中心、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积极发展地区动植物培育、特色生态旅游、种植经济作物等项目,将林场的自然资源与区域独特性结合起来,发展场外造林工程。以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黑山生态林场为例,采用分区种植的形式,山顶种植林木主要是生态公益林;山腰主要种植杏树等经济林;山脚主要分布着马尾松等用材林。这种做法遵循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一与国有林场经营建设的原则,创造了独特的林木自然景观,将区域特色融入了林场建设思考,研发出了在增加森林覆盖率、维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的方案。
1.3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对于林业经营来说最重要的资金问题。部分地区存在造林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导致投资拨款不足,或者是林场本身经营不善引发后期林场管理资金短缺等。而国有林场本身筹资贷款的能力显然较弱,需要国家加强对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投资管理。其次,目前国有林场的技术还有待提高,对先进机械的引进不够及时。要改善这一点除了加强林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之外,还需要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2、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推动生态建设的方法
2.1国有林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林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国有性质导致林场经营缺乏活力、缺乏竞争意识。鉴于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树种的多样性,投资主体也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具体表现为国家投资主要用于生态林建设,利用国家补助、社会筹资贷款等方式发展商品林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给国有林场带来发展的新变化、新机遇,充分调动了林场经营的积极性,增加市场活力,推动资金流动。资金来源的弹性有利于国有林场创新林业建设方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2根据区域特色,灵活开展场外造林
场外造林工作的开展是以地区自然人文条件为依托的,根据区域特色选择场外造林的方式,在维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场外造林的规划和布局工作应该自选择林地之前进行综合观测分析,对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生态区位应该尤其予以重视,利用科学方式计算生态效果和经济收益。选择适宜自然条件的樹种,如侧柏、刺槐等生态效果上乘的树种;在考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选择杏树、核桃树等经济树种。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和土地承受能力。根据区域特色,联合旅游业、服务业综合开展特色林业经营,依靠区域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征,将场外造林工作融入生态产业的发展通道。
2.3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
为了简化国有林场造林建设的办证流程,提高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的效率,完善规范的制度必不可少。相关政府部门在严查经营资格的前提下,考察国有林场现实状况,提高办事效率,协助林场做好租用林地周边居民的思想工作,便利国有林场跨区域的林业经营活动,发挥好政府便民利民的职责。对于林场自身来说,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了其对不确定因素的容忍能力,提高了林场抵抗风险的能力。为林场造林、采伐、销售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保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明确经营目标,为合作对象的选择、机械设备的购买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明确人事制度规范,问题责任到人,使得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快速解决。因此,完善林场经营制度管理对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作用至关重要。
总结:
目前我国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优势体现在:场外造林推动生态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坚持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随之暴露出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笔者提出了国有林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根据区域特色,灵活开展场外造林和加强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的制度管理等建议。我国国有林场通过场外造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经营的方式和水平,最终推动我国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褚利明.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2(6)
[2]赵树丛.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J].林业经济.2013(1)
[3]薛继志. 三个引领,推动宁夏国有林场的改革进步[J].宁夏林业通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