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历史比较悠久,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多元化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雕刻艺术品、诗词歌赋等,都对审美教育有着极深的影响。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
  现阶段,很多人缺少对审美教育的认知,认为审美教育是艺术家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核心素质教育背景下,一些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开始了审美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通常只传授给学生一些审美技巧,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学校非常少,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理论和重文本,缺少感性品读和拓展延伸阅读。比如,在《红楼梦》的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喜欢背诵一些描写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语句,而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
  二、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增强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作者结合时代背景、结合自身经历描述的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这些现象通过作者的不断深化,可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体会当时社会的各种情感。现实生活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极具批判色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自己的智慧,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在《威尼斯商人》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还可以对夏洛克贪图利益的本性进行辨别及批判,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是从古至今整个社会一些现象的再现,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未知的事情,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另外,文学作品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比如,在《老人与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老人即使孤独无助也要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进而明白一个人即使力量有限也要不断挑战自我,永不认输才会让生命变得更加有价值。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具有愛国主义色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呐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的爱国情怀,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给国人以警醒,希望那些半梦半醒的国人可以早日清醒过来,为中华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三、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和乐学法。
  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境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增强审美体验。比如,在《红楼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使学生在欣赏之后加深对人物性格的印象。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文学语言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合理应用乐学法,减少学生的阅读压力,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2.促进合作学习,提升合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雷雨》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人物进行扮演,通过表演对人物形象进行揣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进行合作时,不仅提升了团结合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审美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我想,师爱就是那阳光,那雨露,不断浇灌出灿烂的希望之花。”  一、案例现实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有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我深知,“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班主任顺利接轨新班教育教学工作的首条金科玉律。开学初,我留心观察新班,发现这个班因调皮男生多导致班内纪律松懈,时有学生在课后追逐打闹,还伴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期刊
生态课堂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教育要立足于“让人成为人”,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体共同成长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课堂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如何让教育对象在教育中成长为真正的人,首先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就是生命平等的原则。  虽然新课改一直提倡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是在平时实践中,由于共体和个体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大多数教师还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过程引导学生去学习。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平等是一
期刊
每当布置学生写作文时,总有学生咬着笔头,苦思冥想写不出一个字来。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总不是滋味,作文为什么会这么难写?难道真的什么都写不出吗?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語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文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诸如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而写作能力是学生的一个重要语文素养。无论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学生以后的社会实践
期刊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生本教学成为教育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全国各地也形成了许多“以生为本”的成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极大地促进了语文的教学和学习。  反观现在的课堂,一些教师备课不可谓不全面,研究教材不可谓不透彻,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原因可能是对“以生为本”的理念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而且没有彻底付诸教学实践。不少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以“教课本”为己任,备课的确是认真、扎
期刊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沉醉于《三国》,每每翻开它,重温刀光剑影,细品谋兵布阵,思绪游走于字里行间,情志跌宕于起承转合,仿佛重返诸侯纷争、英雄辈出的年代,感受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流不尽的是千古的智慧与传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演绎的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科技智慧和人生智慧,攻心,斗智,游说,虚实,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厚厚的谋略宝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期刊
基础教育的其中一部分是数学教学,而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部分。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认识能力有限,主要以形象思维来认知事物。但是数学作为一个概况性、抽象性很高的学科,决定了小学生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一旦出现点困难,就会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更甚者出现抵触的心理,就会导致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可是经研究发现,其实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如果将知识融入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
期刊
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通过“写”和“说”表情达意。至于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要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突出强调“人文性”,即强调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  新课改同时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采取自主、合作、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叶圣陶先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和生命。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重现生活、畅谈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让学生
期刊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该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一、开门见山,突出重点  “开门见山”
期刊
倾听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教师善于倾听,必将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生机。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消除了师生间的隔膜,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容纳。  比如,班里有个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教师的话。她不像有些学生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