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青春 唱响古诗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sushi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读过不少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古迹名胜,都让我们记忆犹新、流连忘返。中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可以有多种渠道。今天我来介绍一种让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唱古诗。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是最易接受新事物的。流行乐坛上的风云变幻,都逃不过中学生的眼睛。一个新星的出现,一支新歌的推出,可以在一夜之间风靡校园。如果我们把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和兴趣引入语文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知识或侧重故事,而诗却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语短意长,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如果将古诗和音乐联系起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进行演唱。如由著名歌手王菲所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多数同学都会唱,后又在课本上学习了,就会非常容易掌握。还有《诗经》中的《关雎》、李煜的《虞美人》等,今人都谱过曲。二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 ” 。这种方法,便捷好用,饶有趣味。这也是今天我要推荐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几十年前,弘一法师李叔同那首最有名的《送别》,用的就是一支外国曲子。叶至善先生就为150首古诗编配了曲调,比如,用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配《敕勒歌》,用加拿大民歌《红河谷》配杜牧的《泊秦淮》,唱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学习一首古诗,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把这首古诗唱出来,使其快速地融入古诗的意境,深化对古诗的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编配与之相似的音乐旋律。比如读《静女》《蒹葭》等诗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之情,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 弦,我们就用表达爱情的歌曲旋律把它们 吟唱出来;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弘的气势,我们就用歌唱历史题材的歌曲旋律与之相配;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可以用革命歌曲或爱国歌曲与之相配 。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唱古诗的时候 ,所使用的歌曲旋律必须与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相符合,否则就会偏离古诗的主题,闹出笑话。
   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领袖都爱读中国古典诗歌,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谱上曲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成为在声乐上有深厚造诣的歌者所喜爱的声乐作品。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早年间即编入了音乐系声乐教材中。《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已有王迪定谱,编入我们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之中。在音乐中学语文,在语文中享受音乐,充分体现了语文是百科之母,音乐源自生活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多读古诗,唱古诗,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字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直接的作用,愿唱古诗流行于我们的校园。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就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
期刊
一、作文题   以“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60分)   二、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1.常规审题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所以不能自行调换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则只能是二者选其一,不能写成诗歌等其他体裁。   2.具体审题   题目为“闹”,同学们首先要思考“闹”的含义。“闹”常见的含义有①喧哗、不安静,如热闹。②吵、扰乱,如“
期刊
在新课标语文高考试卷中,论说类文本共设计为三道选择题,一般设置为必考题,是高考语文试卷打头阵的试题,这类题型虽然设置单一,但模糊性强,区别度较小,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在此类试题中失分。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解读文本,选准解题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得分率呢?我认为,做好这类试题,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把握。  1.通读全文。准确地把握各段的内容,从而有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几个部分有机
期刊
高考语文卷中,语文阅读题覆盖面宽,分数比重大。其中对阅读题中心的把握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一旦命错中心,全盘皆输,损失惨重。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命准中心呢?须切切实实抓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背景 命准中心思想  有些时代背景隐藏文中。如文中“过去”“以前”“而今”“现在”等字眼往往隐含新旧时代的对比。  二、理解压轴句子 定位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喜欢开门见山,但多数文章的中心置后。如记叙文
期刊
千古名篇《琵琶行》是高中学生唐诗学习中的重要篇目,但在课文注释上却存有争议之处。《中学语文杂志》去年第四期黄昊、黄灵庚两位在《高中语文课本(苏教版)古诗文注释补正(下)》一文中,指出教材的纰漏,将《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理解为“琵琶女所乘的船离开江口”。依据有二:其一,从语义上看,认为既然下句承以“绕船月明江水寒”,四周光水相绕,那么船当在江中,而非“江口”,即离开“江口”;其二,援引唐诗作
期刊
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诗歌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歌咏言”,诗歌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要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纵观近几年来高考语
期刊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直接决定高三的教学质量。回顾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尤其是回顾在高三年级教学中走过的不清闲日子,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虚心向能者请教,并结合自身实际,本人认为应根据高考的三轮复习安排相应策略,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第一,复习的准备策略   首先,“备考纲”。在复习备考前,我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并对近3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且认真做了一遍
期刊
目前,中学生厌学行为已成为一种普通性的问题,且年龄有低龄化的危险倾向。作为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研究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预防和控制厌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一、中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分析  中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特点主要为虚荣心理、逆返心理、刺激心理、无为心理。  1.中学生在情绪上爱慕虚荣。其心理尚未健全,也没成熟,在受外界不
期刊
几乎像所有的文体一样,随笔也有它的起源,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高唱凯歌。   在中国古代,随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宋淳熙十一年,洪迈在《容斋随笔》的自序中说:“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容斋随笔》之后,以随笔名其书者渐多。然而在中国古代,随笔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或目录学家的笔下并没有随笔
期刊
实行新课改,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为了评价一节课好坏的关键性标准。因此语文课堂也有了许多好的改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多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了,动手动脑能力也提高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   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相比,不可否认,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在某些方面,学生想象力也比以前丰富了,这是好的一面。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