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眼花缭乱的“禁酒”见证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航空航天领域绝对算是“高精尖”科技的聚集地,而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也代表着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这其中,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可以说,人类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很多国家都将它比作“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国宝小档案


  名字:云纹铜禁
  出土地: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
  现藏地:河南博物院
  材质:青铜
  年龄:2500多岁

  有意思的是,人们发现,铸造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时用到的技术居然和我国2500多年前制作青铜器时的铸造工艺——失蜡法有相似之处!出土于河南省淅川县的春秋晚期的青铜器云纹铜禁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件青铜器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那么,失蜡法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奇工艺?为何连今天的精密仪器都会用到类似的制作工艺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云纹铜禁到底有多复杂。相信看到它的第一眼,你就会忍不住想:
  这件文物怎么看上去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仔细瞧,你会发现它上面的纹样排布其实很有规律:粗细不一的铜梗共有五层,最里面的一层最粗,是梁架;每根梁架两侧又伸出数条支梗,就像搭建建筑构件的斗拱。支梗纵横交错,卷曲盘绕,却又互不相连,都单独以最粗的铜梗梁架作为支撑。
  在云纹铜禁的周身,攀附着12只龙形的怪兽,它们探着脑袋、吐着舌头,好像在垂涎醇香的酒。禁的下方有序蹲伏着12只虎形怪兽,它们的尾巴向后卷起,支撑起了整件青铜器。你看那一层又一层镂空,像不像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学者们也是据此将它命名为“云纹铜禁”的。

什么是“禁”


  我们都知道青铜器有很多器型,例如鼎、簋(guǐ)、鬲(lì)、盂等,“禁”也是它们的伙伴,但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更特别,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禁”有禁止的意思,难道这是劝说某人不要做某事的器物?它四四方方的,有平整的面,似乎可以放东西,也挺像茶几或方桌的!
  其实呀,云纹铜禁正是古代贵族在祭祀或宴飨(xiǎng)的时候用来放置酒具的一种几案,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酒桌,是青铜时代特有的一种礼器。据史书记载,商代人酷爱饮酒,商纣王更是嗜酒如命、奢靡无度,甚至在王宫中修建了“酒池肉林”。正是在这种奢靡腐化的风气下,商朝才走上了亡国之途。
  灭了商朝的周人为了不重蹈商人的覆辙,颁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在《酒诰》中告诫子孙平日要戒酒行德,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他们还将这种盛放酒具的几案称为“禁”,用来提醒人们喝酒要有度。也有学者认为,这件云纹铜禁的四周龙盘虎踞,大概也有用神兽来加强警示的意思。

传说中的失蜡法


  这件云纹铜禁长达1.3米,重量近100千克,再加上极为繁复精美的纹饰,让人们无比好奇:它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
  商周时的青铜器铸造常用范铸的方法,也就是先用陶泥制造器物的模和范,模是里面的那块,范是外面的,然后在模、范上刻画出各种纹饰,最后通过一个预留的小口将熔化的青铜液注入其中,等冷却后,再把陶泥做的模、范敲碎,青铜器就铸造完成了。

  简单的器型一次铸造即可完成,复杂一点儿的就可以采用分铸法,先铸出器物的附件,然后在铸造器物主体部分时将附件植入器身的合范之中,最后将器身与附件浇铸在一起。可是这件云纹铜禁上层层叠叠的“云纹”似乎也无法用分铸法实现,那要如何制作呢?
  这就要提到一种叫作“失蜡法”的工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都认为到7世纪,也就是唐代初年,中国才出现失蜡法工艺。因为关于这一工艺最早的文献记载就出现在唐初。可是云纹铜禁的出土说明,早在春秋时代,也就是比唐代早1100多年时,人们就已经在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了。
  具體来说,失蜡法是先用蜂蜡做成一个个想要的器物模具,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和敷成内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的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金属熔液,便铸成了想要的器物。

  由于蜡模较软,所以可以用来精雕各种复杂和细致的图案,器物也可以有玲珑剔透和镂空的效果。云纹铜禁上的层层镂空的“云朵”及神兽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我们今天航空器上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也是用类似失蜡法的技术铸造成形的。

它的主人是谁


  这样一件既精美又复杂的青铜器,它的主人会是谁呢?1978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对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了大大小小的春秋楚墓24座,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
  包括云纹铜禁在内的80余件青铜器出土于2号楚墓。其中一套形制相同、大小递减的青铜列鼎的铭文上提到了“王子午”,并且记录了他一生的功德。
  通过历史文献,专家发现王子午原来是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即除了楚王之外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而他也是赫赫有名的敢于“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
  由此,专家断定2号墓主以及云纹铜禁的主人就是这位王子午。从他墓中出土的器物无论是数量还是铸造水平,都十分惊人。这件云纹铜禁就是其中一件艺术杰作,于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
  鲸鱼座博物馆 出品
其他文献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使用橡皮的经历,用铅笔写错的字,拿橡皮轻轻一擦就能擦掉重写了。可是如果咱们穿越时空,进入2500多年前孔子开办的学校去上课,那课堂上没有纸、没有铅笔,也没有橡皮,作业要用毛笔蘸墨汁写在竹简上,写错了字该怎么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这是2000年在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中出土的文官俑,他上身穿着过膝长襦,腰间束着皮带,面带一丝微笑,双目下垂,一副非常恭
期刊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那你听说过历史上另一位女性领导者——辽国的萧太后吗?  在评书或者某些讲述杨家将故事的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有一位厉害的女性领导者,在两军对战中,派人摆下天门阵,阵内又设108个阵,让大宋的官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将士都命丧阵中,这位领导者就是辽国的萧太后。她屡次违背誓约,对大宋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企图捞取更多的好处。尽管大宋一次次挫败辽国的进攻,
期刊
你知道花椒和胡椒有什么不一样吗?花椒和胡椒看似相同,味道和样子却都有差异,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花椒是国产的,而胡椒是外来的。  关于胡椒的产地,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胡椒产自西域,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齐民要术》中就将西域作为胡椒的产地;有的说胡椒产自印度,《后汉书》里有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官方修订的史书认为胡椒产自波斯(今伊朗)……虽然关于产地的说法不一,但都说明了胡椒的确是外来的物种。  关
期刊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近年来一直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上世纪90年代,何祚庥曾经和一些学者与当时最有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他们请来四个魔术师,东南西北在外面看张宝胜怎么做气功表演,结果张宝胜当场被揭穿。最后何祚庥他们写了一篇名为《张宝胜败走麦城记》长文。1994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点明要破除伪科学,气功才在讨伐下渐渐“偃旗息鼓”。  司马南
期刊
天津市 晚鹭(10岁)  爸爸告诉我,无论是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識,还是科学技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可以从博物馆中找到答案。每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汽车上的雨刮器吸引了我,为什么它在下雨天时动一动,玻璃就干净了呢?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也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答案吗?  当然可以,在天津科学技术馆里,有一组叫“精巧连杆”的展品,它们是由同—平面内的几根连杆组成的,叫平面连杆机构。  其中有个近似直线
期刊
你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位老者坐于桌前,桌上铺开一张白纸,老人手握毛笔写字,身旁的侍女或书童在砚台上缓缓研磨,漆黑油亮的墨汁就汩汩生出。看上去是不是很神奇?这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磨出墨汁呢?  砚是中国传统的研墨工具,虽然它看上去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兄弟中排行老四,但因为它质地坚硬,能传世百代而不毁,所以又有“‘四宝’砚为首”的说法。  通过前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墨汁是由墨与水混合成
期刊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学习都是一件“苦差事”,同学们学习累了是不是会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呢?这时候,没有时间观念、自觉性差的同学的家长有可能会大吼一声:“呔,想想你刚學完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还不赶紧学习去!”哈哈,其实古代文人也并不都是夜以继日勤学苦读、一刻也不敢懈怠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玩具”,他们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摆放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在休息时喝一杯清茶,再拿起心爱的物件欣赏把玩一番,也是
期刊
馆长推荐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为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安徽是宣笔、徽墨、宣纸、歙(shè)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俱全著称于世。文房四宝作为安徽博物院的特色藏品之一,既展现出无数能工巧匠的创作智慧,更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感志趣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徽博物院院长 胡敏谜语  一物也不大,  走路头朝下,  不读孔孟书,  光说文气话。  (猜一
期刊
宋代也有春節联欢晚会吗?不太严格地说,有的。因为按照惯例,那时的每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不同于现在所说的阳历1月1日的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的伶人(演员)表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元旦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之为宋代的“春晚”。  宋代的“春晚”不但有文娱表演,还有节目主持人,或
期刊
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而著称。据考证,只有采用成年雄兔脊背上那一小撮最有弹性的毛才能制成上等的宣笔,这样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健”的要求。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毛笔和名人大家的趣事,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做过一个梦,他在梦中看见一支巨大的毛笔飘在云海之中,笔尖上有鲜花盛开,非常美丽。他想要去触摸这支“生花”的妙笔,刚一碰到,一下子就醒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