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曾明确地说出他的文学理想:"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漠上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建筑。……"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决定了他的文学实践,即创造完美的环境中的完美的人性。他的小说犹如他的理想的建筑一样精致,如清澈见底的小溪一样澄澈、明净。他说:"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前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式样,都各有鲜明特色。我的生命在这环境中长成,因之和这一切分不开。"对于故乡的热爱和对它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式的认同决定了他的创作内容及审美倾向。他身为大学教授,却自称为"乡下人",在回忆与想象中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他的小说描绘了一幅幅绮丽多姿的湘西风景画、民情风俗画。他描写了苗乡水边的人物:船主、舵手、官吏、士兵、烟贩、苗妇、土妓、女巫、蛊婆;展示出湘西特有的风物:碉堡、河街、码头、木筏、船只、吊角楼。这些富有民族色彩的民风民情,皆显得新鲜而又神秘,显现出异于中原文化的特色,使他的小说显现出特有的审美倾向。
第一,在回忆当中抒写湘西的人物风情,经过时间与距离的过滤,故乡之人、物、景事皆变得更为纯净、朴实、自然。
这归因于鲁迅小说的影响。当时,"由鲁迅先生起始的乡村回忆做题材的小说正受广大读者欢迎,我的学习用笔,一直获得不少勇气和信心。"《边城》里的小山城"茶峒"、《柏子》里的"辰州"、《三三》中的"杨家的碾坊"莫不是取自家乡的山水风物。身处喧闹而冷漠的大都市,饮尽卖文求生的艰辛,作者以纯美的笔抒写对故乡的眷恋,抒写他理想中完美的人性。纯朴单纯的人际关系、恬淡悠然的人生态度、清新晶莹的人的灵魂,这些所组合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边城》给人们提供的人性理想。在自然怀抱中长大的翠翠,全身沾满了自然的灵秀,她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然应对。成长的苦恼在她身上只是一些短暂的愣神和思索,感情的起伏也如碧溪之水一样自然流淌。《萧萧》中的童养媳萧萧,作了小丈夫的妻子,却丝毫不觉得命运的不公,依然做杂事、搓尿片,做着小姑娘常会做的梦。我们读沈从文的小说犹如在欣赏一幅中国古典水墨山水画,构图平稳、意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者犹如一位手持画笔的画家,用墨的深浅浓淡的种种变化描绘出他理想中的世界。因为是远距离的俯视与鸟瞰,对所写之人之事都是以传神的笔勾勒,而非浓墨重彩地铺陈。与郁达夫、萧乾等"自叙传"体小说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线、故事情节为辅助不同,沈从文笔下的小说人物大都以恬淡自处,心理活动描写亦是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而不尽其所能、细细铺排。如《边城》中端午节傩送邀翠翠去他家楼上看赛龙舟,翠翠不语,心想"碾坊陪嫁,希奇事"。少女看到爱人的羞涩之情,对所爱之人婚姻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只用这一句话便传神地勾勒出来了。
《三三》中三三母女守着一个碾坊,过着殷实而悠然自得的日子,三三将自己的心事说给潭里的鱼听。把总家的管事先生说要将她嫁给白脸的城里人,三三望着溪水想"什么时候我一定也不让谁知道,就要流到城里去,一到城里就不回来了,但若果真要流去时,她愿意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同她在一处流去"。三三与母亲谈起城里是什么样子,城里有些什么好处。他们根据平常听来的种种描述作为想象的根据。城市是用石头垒就的城,有许多好房子,房子里有老爷同少爷,许多穿花绸衣服的女人,大衙门、屠户、王铁嘴等等。这些想像如故事一样动人,他们从幻想中得到快乐,却在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得到幸福,永不觉得痛苦。
从小说中人物对生活中的变故的泰然接受,城市文化只是他们饭后的谈资,他们固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此可看出,沈从文讴歌传统人文精神和原始牧歌文化的视角出发来探索文明衰落与复兴的主题。
第二,沈从文小说有淡化时代背景、从人性道德角度关照湘西下层人生形式的倾向。
沈从文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是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要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做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与丁玲、郭沫若等现代作家贴近现实、描写现实、时刻关注时代大潮、作品所反映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不同,沈从文的目光穿越了周遭的风云变换,以思索的姿态凝视和关怀着在工业文明巨浪的冲击下正在消失是顺乎自然的圆满的生活方式,他的作品超越了某种指定的时代氛围,而显出孤独特立的节操,因此作者在热情洋溢的赞美湘西浑朴圆融、乐天安命的同时,笔端又不时传达出淡淡的悲凉与惆怅。他说"你们能欣赏我的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着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的悲痛也忽略了。"
在与社会政治疏离的同时,沈从文小说反映出人性道德角度观照湘西下层人生形式的倾向。如《柏子》中写水手柏子与吊角楼土妓之间粗野却不乏真诚的爱。《雨后》中四狗与七妹子两个少男少女初试云雨之情的情景,以及《旅店》中漂亮的女老板黑猫顺应自然之神召唤嫁给了驼子。作者欣赏赞美的是人物强悍的生命之欢愉。柏子、黑猫、四狗、萧萧这些人物性格各不相同:柏子热情、放纵,四狗大胆、狡猾,黑猫外表冷漠内心激情澎湃,萧萧天真、单纯。但他们性格中有一种共通的东西,即湘西人民的纯朴善良与蛮悍粗野,作者关注的并不是造成人物性格缺陷的社会原因,而重在表现永久不变的"人性"。
正是由于沈从文文艺的超前功利主张,其作品常避开社会矛盾,淡化时代背景、且以人性道德角度观照社会人生,使其作有了很强的审美价值,然而也不可避免地使他的作品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讴歌多而批判少,未能更深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和传统道德的原因。
第三,中国写意画式的勾勒人物的笔法、留白的创作风格、单纯到极致的纯静的美学特色。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深得中国古典写意之奥妙,其文大都有山水写意意境,前文已谈过其塑造人物并不是以工笔的精雕细刻、在复杂多面的社会联系中再现人物性格的完整与丰满,而是以写意的白描手法勾勒人物的外形、语言、动作加之传神的心理活动,用语极简而令人回味无穷、意趣盎然,因此其作品画意很浓,很有意境。
由白描式的刻画人物的笔法带来的必然是留白的创作风格。中国古代书法及绘画作品非常讲究留白,画家作家所写所画的是具体有形的物体或内容,而是无形无物的空白衬托突出了所写所画之物。朱光潜先生称之为"无言之美",因此沈从文的小说如滤除了一切杂质的一泓清泉,惟其清纯才见其可贵。
因此,其笔下人物性格缺乏复杂多层次的内心冲突,而显现出一种简单到及至的纯净的美。少女翠翠、三三、萧萧都是善良、活泼、聪慧、天真,老船工的纯朴、善良、诚实、坚忍,而有钱把总顺顺慷慨仁义,《丈夫》中水保正直热情,《媚金豹子与那羊》中的媚金与豹子为追求爱情而献身。这种将人物性格描写到极致的单纯的美却并不乏味、单薄。
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构成了特殊的意境美。沈从文行文朴实无华,自然。他的作品情节简单,小说不是由矛盾冲突靠情节来推动,只是淡淡的、轻轻地诉说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因此,我们在其作品中看到大起大落的情节线索,也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一切都像静静流淌的河水一样默默地无语的诉说,这种怀旧的静穆的文风成了现代文学的一个奇观。
第四,以正反对比的美学手法传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沈从文的小说大都是以"乡下人"的眼光去写的,一部分是写乡下人的理想人生,另一部分是写都市人的现实人生。作者以丑衬美的美学手法赞美湘西人淳朴善良的品格的同时,也揭露嘲讽了都市人的道德沦丧和自私的人性沦丧。《八骏图》中讽刺了八位知名教授的虚伪与自私。《都市一妇人》写了一位都市丽人展转与几个男人的故事,后来竟惟恐年轻的爱人抛弃自己而毒瞎爱人的眼睛,作者无言地批判了这种自私以至毒辣的情感,揭露了都市人情感了虚伪与冷漠。《绅士的太太》写"绅士、淑女"们精神空虚与生活的糜烂。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沈从文在他笔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风物,在与都市现实人生的比照中,讴歌了湘西朴素的人情美。湘西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这种古老的文明的逝去是必然的,沈从文将文学喻为现实与梦的结合,这其实也透露出他徘徊于现实与梦之间的怅惘。《边城》中坍塌的白塔象征着乡土中国与田园中国的终结,作者在叙述中表现着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观察与体验。
笔者以上从审美角度对沈从文的部分作品进行了重新解读,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神韵之时,以如画的文学笔调重构了田园世界,作为那个时代的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在思考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参考文献:
[1]朱光潜.凤凰序.朱光潜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250.
[2]周文彬.沈从文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6).
[3]沈从文.沈从文卷.中国现代小说精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46):281.
第一,在回忆当中抒写湘西的人物风情,经过时间与距离的过滤,故乡之人、物、景事皆变得更为纯净、朴实、自然。
这归因于鲁迅小说的影响。当时,"由鲁迅先生起始的乡村回忆做题材的小说正受广大读者欢迎,我的学习用笔,一直获得不少勇气和信心。"《边城》里的小山城"茶峒"、《柏子》里的"辰州"、《三三》中的"杨家的碾坊"莫不是取自家乡的山水风物。身处喧闹而冷漠的大都市,饮尽卖文求生的艰辛,作者以纯美的笔抒写对故乡的眷恋,抒写他理想中完美的人性。纯朴单纯的人际关系、恬淡悠然的人生态度、清新晶莹的人的灵魂,这些所组合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边城》给人们提供的人性理想。在自然怀抱中长大的翠翠,全身沾满了自然的灵秀,她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然应对。成长的苦恼在她身上只是一些短暂的愣神和思索,感情的起伏也如碧溪之水一样自然流淌。《萧萧》中的童养媳萧萧,作了小丈夫的妻子,却丝毫不觉得命运的不公,依然做杂事、搓尿片,做着小姑娘常会做的梦。我们读沈从文的小说犹如在欣赏一幅中国古典水墨山水画,构图平稳、意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者犹如一位手持画笔的画家,用墨的深浅浓淡的种种变化描绘出他理想中的世界。因为是远距离的俯视与鸟瞰,对所写之人之事都是以传神的笔勾勒,而非浓墨重彩地铺陈。与郁达夫、萧乾等"自叙传"体小说以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线、故事情节为辅助不同,沈从文笔下的小说人物大都以恬淡自处,心理活动描写亦是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而不尽其所能、细细铺排。如《边城》中端午节傩送邀翠翠去他家楼上看赛龙舟,翠翠不语,心想"碾坊陪嫁,希奇事"。少女看到爱人的羞涩之情,对所爱之人婚姻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只用这一句话便传神地勾勒出来了。
《三三》中三三母女守着一个碾坊,过着殷实而悠然自得的日子,三三将自己的心事说给潭里的鱼听。把总家的管事先生说要将她嫁给白脸的城里人,三三望着溪水想"什么时候我一定也不让谁知道,就要流到城里去,一到城里就不回来了,但若果真要流去时,她愿意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同她在一处流去"。三三与母亲谈起城里是什么样子,城里有些什么好处。他们根据平常听来的种种描述作为想象的根据。城市是用石头垒就的城,有许多好房子,房子里有老爷同少爷,许多穿花绸衣服的女人,大衙门、屠户、王铁嘴等等。这些想像如故事一样动人,他们从幻想中得到快乐,却在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得到幸福,永不觉得痛苦。
从小说中人物对生活中的变故的泰然接受,城市文化只是他们饭后的谈资,他们固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此可看出,沈从文讴歌传统人文精神和原始牧歌文化的视角出发来探索文明衰落与复兴的主题。
第二,沈从文小说有淡化时代背景、从人性道德角度关照湘西下层人生形式的倾向。
沈从文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是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要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做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与丁玲、郭沫若等现代作家贴近现实、描写现实、时刻关注时代大潮、作品所反映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不同,沈从文的目光穿越了周遭的风云变换,以思索的姿态凝视和关怀着在工业文明巨浪的冲击下正在消失是顺乎自然的圆满的生活方式,他的作品超越了某种指定的时代氛围,而显出孤独特立的节操,因此作者在热情洋溢的赞美湘西浑朴圆融、乐天安命的同时,笔端又不时传达出淡淡的悲凉与惆怅。他说"你们能欣赏我的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着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的悲痛也忽略了。"
在与社会政治疏离的同时,沈从文小说反映出人性道德角度观照湘西下层人生形式的倾向。如《柏子》中写水手柏子与吊角楼土妓之间粗野却不乏真诚的爱。《雨后》中四狗与七妹子两个少男少女初试云雨之情的情景,以及《旅店》中漂亮的女老板黑猫顺应自然之神召唤嫁给了驼子。作者欣赏赞美的是人物强悍的生命之欢愉。柏子、黑猫、四狗、萧萧这些人物性格各不相同:柏子热情、放纵,四狗大胆、狡猾,黑猫外表冷漠内心激情澎湃,萧萧天真、单纯。但他们性格中有一种共通的东西,即湘西人民的纯朴善良与蛮悍粗野,作者关注的并不是造成人物性格缺陷的社会原因,而重在表现永久不变的"人性"。
正是由于沈从文文艺的超前功利主张,其作品常避开社会矛盾,淡化时代背景、且以人性道德角度观照社会人生,使其作有了很强的审美价值,然而也不可避免地使他的作品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讴歌多而批判少,未能更深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和传统道德的原因。
第三,中国写意画式的勾勒人物的笔法、留白的创作风格、单纯到极致的纯静的美学特色。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深得中国古典写意之奥妙,其文大都有山水写意意境,前文已谈过其塑造人物并不是以工笔的精雕细刻、在复杂多面的社会联系中再现人物性格的完整与丰满,而是以写意的白描手法勾勒人物的外形、语言、动作加之传神的心理活动,用语极简而令人回味无穷、意趣盎然,因此其作品画意很浓,很有意境。
由白描式的刻画人物的笔法带来的必然是留白的创作风格。中国古代书法及绘画作品非常讲究留白,画家作家所写所画的是具体有形的物体或内容,而是无形无物的空白衬托突出了所写所画之物。朱光潜先生称之为"无言之美",因此沈从文的小说如滤除了一切杂质的一泓清泉,惟其清纯才见其可贵。
因此,其笔下人物性格缺乏复杂多层次的内心冲突,而显现出一种简单到及至的纯净的美。少女翠翠、三三、萧萧都是善良、活泼、聪慧、天真,老船工的纯朴、善良、诚实、坚忍,而有钱把总顺顺慷慨仁义,《丈夫》中水保正直热情,《媚金豹子与那羊》中的媚金与豹子为追求爱情而献身。这种将人物性格描写到极致的单纯的美却并不乏味、单薄。
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构成了特殊的意境美。沈从文行文朴实无华,自然。他的作品情节简单,小说不是由矛盾冲突靠情节来推动,只是淡淡的、轻轻地诉说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因此,我们在其作品中看到大起大落的情节线索,也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一切都像静静流淌的河水一样默默地无语的诉说,这种怀旧的静穆的文风成了现代文学的一个奇观。
第四,以正反对比的美学手法传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沈从文的小说大都是以"乡下人"的眼光去写的,一部分是写乡下人的理想人生,另一部分是写都市人的现实人生。作者以丑衬美的美学手法赞美湘西人淳朴善良的品格的同时,也揭露嘲讽了都市人的道德沦丧和自私的人性沦丧。《八骏图》中讽刺了八位知名教授的虚伪与自私。《都市一妇人》写了一位都市丽人展转与几个男人的故事,后来竟惟恐年轻的爱人抛弃自己而毒瞎爱人的眼睛,作者无言地批判了这种自私以至毒辣的情感,揭露了都市人情感了虚伪与冷漠。《绅士的太太》写"绅士、淑女"们精神空虚与生活的糜烂。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沈从文在他笔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风物,在与都市现实人生的比照中,讴歌了湘西朴素的人情美。湘西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这种古老的文明的逝去是必然的,沈从文将文学喻为现实与梦的结合,这其实也透露出他徘徊于现实与梦之间的怅惘。《边城》中坍塌的白塔象征着乡土中国与田园中国的终结,作者在叙述中表现着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观察与体验。
笔者以上从审美角度对沈从文的部分作品进行了重新解读,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神韵之时,以如画的文学笔调重构了田园世界,作为那个时代的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在思考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参考文献:
[1]朱光潜.凤凰序.朱光潜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250.
[2]周文彬.沈从文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6).
[3]沈从文.沈从文卷.中国现代小说精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4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