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细节,让细节充满张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回放】
  教学用“数方格法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出示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具袋中的若干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小正方形来测量两个图形的面积,并比较大小.
  在汇报时,一生展示作品,并认为图A面积大.
  见此,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评价,最终得出这种方法不对,只有用相同的模型去测量,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随后教师继续请其他学生展示作品,该生尴尬地做下来.
  【反思】
  说错了,能否再给一次机会?
  从表面上看,对该生作品的展示反馈确实该告一段落. 因为,面对不够正确的测量方案,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得出了“只有用相同的模型去测量,才能比较出面积大小”这一重要方法. 在此教师不妨追问这位做错的同学:“听了同学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假如还有一次机会,你又会怎样测量?”这样让学生自己纠错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再次巩固了新知. 如此多走一步,教学就会更显生机,更具有深意.
  【课堂回放】
  认识“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张面积是1平方米的白纸,先让学生估测上面可以站多少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后,教师组织学生到白纸上站一站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上面大约能站13人. 对此,教师问:“同学们,1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多少人?你觉得1平方米大不大?”学生随后齐答.
  【反思】
  站过了,能否再看一下?
  这是很多教师经常采用的设计,教师意图借助“估一估”、“站一站”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切身体会1平方米的面积表象,进而建立关于平方米的空间观念. 但是,教学在站一站就止步,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可能盲目地将1平方米与13人划上等号 ,这样就让他们把面积的概念与占空间的大小即体积加以混淆. 因此,如何在站一站教学活动后,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占地面积的意识,对于有效落实“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全课目标尤为必要. 如果站过了,我们是否再让学生看一下?这样让学生看到粘有脚印的白纸,再次体会13名同学站立时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如此更进一步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1平方米面积有多大,就会促进了面积单位的建构.
  【课堂回放】
  在巩固练习时,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1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一生回答说是平方厘米. 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学生答道:“因为邮票小,所以填平方米或平方分米都太大了. ”教师予以肯定,紧接着练习下面的习题.
  【反思】
  问过了,能否再深入一下?
  学生学习知识,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该生的回答是根据生活实际体会到邮票小,才选择平方厘米作單位,而似乎没有顾及题中的数据6,也就是说,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往往容易理解物体面积的大小与所选面积单位大小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忽略数据,如果数据改为1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0.06( )呢?基于这样的思考,当教师听到“邮票很小,所以填平方厘米.”是否要继续深入?所以,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填平方厘米合适. 填平方分米、平方米又究竟大到怎样的地步?师生共同交流,最终体会到人的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就相当于6片指甲合起来的面积,确实与邮票的面积较为接近;人的手掌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相当于6个手掌合起来的面积,学生动手拼一拼,这样通过再次的引导,从中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科学验证的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若能捕捉细节,抓住细节性的资源进行拓展,再多走一步,那么,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可以把握知识本质,进行动态建构,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教学活动多了一份认知的准度,多了一份理解的深度,多了一份思维的密度,而这些,正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
其他文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现象,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中引人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以达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注重实践操
【摘要】问题是教学的开始,问题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问题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牵涉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是没有设计问题,而是问题的提出经常地出现随意性,而不能引发学生的自由思考,数学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是否能够有效推动数学活动的发展。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是否促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关键词】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日益迅速.“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也是由繁到简,内容层次分明,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进行分类学习.而“解析几何”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项“为学习而学习的数学知识”,它更是为学习、为生活而存在的一个知识点.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没能注意到这一点,本文将以苏教版的高中数学为例,就“解析几何的生活性、人文性”来进行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生活性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上让学生“唱主角”,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平衡兴趣与成绩的一个招数
【摘要】 没有最好的教材,但要有适用的教材. 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教学的蓝本,而学生是将蓝本变成现实的主人. 各地的教师文化程度、人文环境、教育条件、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前知识储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在使用着拥有经典情境、话题、线索和典型案例同时受篇幅限制的统一的教材.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读懂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素材,合理地创造、开发、完整素材,使之成为最合适的教材.  【关
【摘要】每名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世纪的教学改革,突出了教学需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因材施教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所有学生得到应有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由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差异、现有知识水平、未来潜力以及能力的大小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区别对待,
当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严重脱节,多数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施教,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难以为专业课提供帮助,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而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实际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然而,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的专业特色就是为专业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在各
【摘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 在現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有效性的狭隘理解,出于对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片面追求,往往在实施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关注. 笔者针对教学中的种种不良倾向,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有效性;学习能力;个性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
【摘要】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函数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函数题目里有一种专门的题型就是有关面积问题的:有已知,求面积;有面积,求未知;探索型面积问题等。这种题型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解答有关面积问题题目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面积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人们常说的“乐此不疲”,就是兴趣使然。  目前,数学教材趋于简单和实用,贴近生活,应该说易学好懂,但为什么仍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始终上不去,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呢?究其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兴趣所致,可见,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