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现象,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中引人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以达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可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门窗的面积,既促进了对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测量方法后,让学生进行测量自己及家人的身高、一步的长度、卧室门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不断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还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联华超市制订了这样的促销方案,凡购物满100元的顾客都可获得一次摸奖机会,筹备小组准备了6个白球、1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遥控小汽车、书包、篮球,他们要设计一个摸奖规则,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黄球为一等奖,摸到绿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作业走进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虽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已经加工处理过的。只有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的目的。
例如学完方位和路线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各是谁,自家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最后。我还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老师想到你们家去家访,能给老师画一张线路图吗?画好后用上“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在应用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与社会生活出现一些偏差,创设一些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化,例如,要给卧室里三个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个窗户高1.8米、宽1.2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这是一道求面积的题,学生自然会根据每个窗户的高与宽,再乘3就可以得到结果,但要解决好这个实际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既要考虑窗帘必须大于窗户,又要考虑到市场上窗帘每幅的宽度等等因素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并且也学会了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写好数学日记,增添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写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如何的一种手段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日记中写得最多的内容就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晴
又到周末了,真高兴!晚上。我在客厅里看电视,无意中抬头一看,客厅的吊灯明晃晃的,我听爸爸说过,吊灯上一个灯泡是20瓦,我家的一盏吊灯就有8个这样的灯泡,开灯1个小时,不就是要20×8=160(瓦,時)电吗?老师说过,我们现在能源比较紧张,能节约的一定要节约,如果我家不开吊灯,只开一支40瓦的灯管,也一样可以让客厅明亮起来,1小时还可以节约160-40=120(瓦,时)电呢,于是我赶紧把吊灯关了,换成了灯管。
爸爸看见了,朝我竖起了大拇指。直夸我会节约用电了呢!
在学生的数学日记里,买卖东西、玩游戏、吃东西、看电视……都可以用到数学知识,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仅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巩固了所学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运用于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也是教学所必需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努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创设可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门窗的面积,既促进了对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测量方法后,让学生进行测量自己及家人的身高、一步的长度、卧室门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不断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还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联华超市制订了这样的促销方案,凡购物满100元的顾客都可获得一次摸奖机会,筹备小组准备了6个白球、1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遥控小汽车、书包、篮球,他们要设计一个摸奖规则,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黄球为一等奖,摸到绿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作业走进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虽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已经加工处理过的。只有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的目的。
例如学完方位和路线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各是谁,自家的大门朝哪个方向,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最后。我还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老师想到你们家去家访,能给老师画一张线路图吗?画好后用上“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在应用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与社会生活出现一些偏差,创设一些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化,例如,要给卧室里三个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个窗户高1.8米、宽1.2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这是一道求面积的题,学生自然会根据每个窗户的高与宽,再乘3就可以得到结果,但要解决好这个实际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既要考虑窗帘必须大于窗户,又要考虑到市场上窗帘每幅的宽度等等因素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并且也学会了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写好数学日记,增添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写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如何的一种手段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日记中写得最多的内容就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晴
又到周末了,真高兴!晚上。我在客厅里看电视,无意中抬头一看,客厅的吊灯明晃晃的,我听爸爸说过,吊灯上一个灯泡是20瓦,我家的一盏吊灯就有8个这样的灯泡,开灯1个小时,不就是要20×8=160(瓦,時)电吗?老师说过,我们现在能源比较紧张,能节约的一定要节约,如果我家不开吊灯,只开一支40瓦的灯管,也一样可以让客厅明亮起来,1小时还可以节约160-40=120(瓦,时)电呢,于是我赶紧把吊灯关了,换成了灯管。
爸爸看见了,朝我竖起了大拇指。直夸我会节约用电了呢!
在学生的数学日记里,买卖东西、玩游戏、吃东西、看电视……都可以用到数学知识,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仅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巩固了所学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运用于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也是教学所必需的,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努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