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12-01
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我们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子白板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对学生来说,它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并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对教师来说,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高效、更省力,将老师从粉笔、黑板中解放出来。电子白板的确好用,电子白板里的资源多而广。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子白板使用得好,教学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用不好,那么就只能达到事倍功半之效。在使用电子白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走马观花”式的演示。
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由于时间、精力、技术等原因影响,很少有人一课一课的自己做课件,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课件为自己所用。我了由于身处乡下,电子白板的使用要晚一点。刚开始也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就去教学。由于经验不足,我走了“极端”,上课时,只会照着PPT从头到尾的演示,不分主次,只要演示完,这课就算上完了。虽然现实积极性高,但效果不理想。举个例子,我在教学《柳树醒了》这课时,课件开始是几幅有关春天的美丽景色的图片,我依次点给学生看,学生热情高涨,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接着放的幻灯片上也出现了生字、词语、句子,我也带着学生过了几遍。,到下午布置写生字时,学生写得惨不忍睹。我问学生,我早上已经强调几遍了,哪些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地方,你们写的没有几个是对的。这下,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早上的风景真美丽!这下我才明白,由于我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学生的注意力全在他们容易记住的图片上。
误区二:“生搬硬套”。
由于地区、学生存在差异,直接下载的课件,可能适合别的老师、学生,但不一定适合自己,老师在教学时,一谓只会照搬,觉得别人做的都是好的,把每一张幻灯片都细细的讲解、演示。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整节课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由原先“人灌”的课变成了“机灌”的课。”容易变成了“走课件”。
对以上两个误区,解决办法:
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存在差异。老师再用电子白板教学时,应联系自己的实际,也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各方面考虑。每一課的课件都自己做,难度非常大,时间、精力也不够,但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自己尝试做做。虽然非常辛苦,自己把今年教学的内容做课件,保存好。如果自己以后再上到同样的内容,将以前做好的课件修修改改再用,这样省时、省力,因为符合自己的风格,我相信效果不会差。直接下别人的课件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删补。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误区三:抛弃黑板、粉笔。
前几年,我们老师有个愿望:哪天不吃粉笔灰就好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一堂课动用信息技术的十八般武艺:动画导入、图片展示、视频介绍、音效烘托……形、声、色俱全,执教者把整节课的全部内容都集中到了课件上,把要提的问题,要说的话,教学内容、例题、解答过程、练习题,甚至作业都通过屏幕显示出来。……精心准备的电子课件,的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过程,使语文课堂变得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爱学。整节课按课件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课件面面俱到,原本需要教师板书的内容全在课件上显示,一堂课下来,黑板“干干净净”的。有老师闲谈时讲,现在用电子白板节省粉笔,几天还用不到粉笔。我觉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走出误区的方法:
“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手段,不能因为技术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问题——学生。”多媒体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应以学生为本,尤其要注意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辨识能力,更需要有亲自操作的机会。“真实操作会让孩子对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着更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在教学内容上,把握好‘度’同样很关键。”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学生上课就像在看电影,课件内容多、播放速度快,学生看不清、听不准、记不牢,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花架子’不会长久,扎实有效的课堂才是学生所需。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练内功,尊重学科规律,提升学科素养。内外兼修,才不会被‘技术’左右,教学手段的使用才会游刃有余。”
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我们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子白板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对学生来说,它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并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对教师来说,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高效、更省力,将老师从粉笔、黑板中解放出来。电子白板的确好用,电子白板里的资源多而广。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子白板使用得好,教学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用不好,那么就只能达到事倍功半之效。在使用电子白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走马观花”式的演示。
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由于时间、精力、技术等原因影响,很少有人一课一课的自己做课件,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课件为自己所用。我了由于身处乡下,电子白板的使用要晚一点。刚开始也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就去教学。由于经验不足,我走了“极端”,上课时,只会照着PPT从头到尾的演示,不分主次,只要演示完,这课就算上完了。虽然现实积极性高,但效果不理想。举个例子,我在教学《柳树醒了》这课时,课件开始是几幅有关春天的美丽景色的图片,我依次点给学生看,学生热情高涨,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接着放的幻灯片上也出现了生字、词语、句子,我也带着学生过了几遍。,到下午布置写生字时,学生写得惨不忍睹。我问学生,我早上已经强调几遍了,哪些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地方,你们写的没有几个是对的。这下,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早上的风景真美丽!这下我才明白,由于我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学生的注意力全在他们容易记住的图片上。
误区二:“生搬硬套”。
由于地区、学生存在差异,直接下载的课件,可能适合别的老师、学生,但不一定适合自己,老师在教学时,一谓只会照搬,觉得别人做的都是好的,把每一张幻灯片都细细的讲解、演示。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整节课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由原先“人灌”的课变成了“机灌”的课。”容易变成了“走课件”。
对以上两个误区,解决办法:
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存在差异。老师再用电子白板教学时,应联系自己的实际,也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各方面考虑。每一課的课件都自己做,难度非常大,时间、精力也不够,但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自己尝试做做。虽然非常辛苦,自己把今年教学的内容做课件,保存好。如果自己以后再上到同样的内容,将以前做好的课件修修改改再用,这样省时、省力,因为符合自己的风格,我相信效果不会差。直接下别人的课件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删补。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误区三:抛弃黑板、粉笔。
前几年,我们老师有个愿望:哪天不吃粉笔灰就好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一堂课动用信息技术的十八般武艺:动画导入、图片展示、视频介绍、音效烘托……形、声、色俱全,执教者把整节课的全部内容都集中到了课件上,把要提的问题,要说的话,教学内容、例题、解答过程、练习题,甚至作业都通过屏幕显示出来。……精心准备的电子课件,的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过程,使语文课堂变得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爱学。整节课按课件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课件面面俱到,原本需要教师板书的内容全在课件上显示,一堂课下来,黑板“干干净净”的。有老师闲谈时讲,现在用电子白板节省粉笔,几天还用不到粉笔。我觉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走出误区的方法:
“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补充手段,不能因为技术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问题——学生。”多媒体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应以学生为本,尤其要注意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辨识能力,更需要有亲自操作的机会。“真实操作会让孩子对概念、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着更直观的体会和认识。”
“在教学内容上,把握好‘度’同样很关键。”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会给课堂注入活力,但过度使用,会把课堂变成资源展示的阵地。学生上课就像在看电影,课件内容多、播放速度快,学生看不清、听不准、记不牢,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花架子’不会长久,扎实有效的课堂才是学生所需。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练内功,尊重学科规律,提升学科素养。内外兼修,才不会被‘技术’左右,教学手段的使用才会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