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悖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初探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提出:数学悖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教学;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36-01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论一般都认为,数学教学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差异或者谬误,尤其是要避免出现悖论,因此,在这种"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就是"正确的"的"数学结论"(包括事实、命题、法则、规律、推理和证明等)的展示、表演与习得、操练与熟悉。但是,即使是算术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最多也只能获得一些"死"的概念符号和计算程序,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数感。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数学发展史上的诸多悖论,如果能够结合学校数学课程,并加以合理的处理,它们就可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问题;与此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原发性"的数学(悖论),它们也是数学"本原性"问题,所有这些悖论,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运用和捕捉,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1 数学悖论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悖论不是初等数学内容的简单叠加,它是对中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从非逻辑的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非本质的变异,突出本质特征而形成的新的问题,这种问题及其设立的问题情境与解题者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品质具有很强的变通性,能够随着问题而不断变化。要解决数学悖论中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多次分解与组合,也不需要对已掌握的定理与公式进行正向和逆向的转换运用,更不需要灵活处理图形中的几何元素和位置关系等信息,但需要学生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找出悖论的成因并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因此,整个探求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过程。记得有一次在数学第二课堂上,笔者曾举个这样一个例子。商店处理一批旧磁带,其中一种为30盒,每10元卖2盒。另一种也是30盒,每10元卖3盒。(20元可买5盒这两种磁带)。合计收入是250元。第二天为免去分磁带的麻烦,把各30盒这两种磁带混合在一起卖20元5盒,结果结账时只卖了240元,另外10元钱到哪儿去了?
  学生初看这一悖论,觉得有趣,学习的兴致都很高,大家自由发言,允许学生自由讨论,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很多答案甚至还不着边际,但我发现通过这简单的一道数学悖论题,同学们对数学真正开始思考了,对数学也不那么进行排斥了。
  老师可通过以上的类似的悖论训练,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很大帮助。
  2 数学悖论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源于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做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悖论因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非常规的逻辑推理,对培养中小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数学悖论对思维批判性的培养作用,现举一个简单教学案例:
  A把自己的自行车作价100元卖给了B。在骑了几天之后,B觉得车子已旧,于是以80元又返卖给了A。A又把车作价90元卖给了C。问:这几次的交易中,甲赚了多少钱?
  这道小小的趣题,总是引起各种争论。在教学实习中,同样引起了学生们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争取一下三种看法中的一种。
  看法一:我们不知道自行车的原价,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在第一次卖出后甲是否获利。不过,既然他用80元买回,又以90元卖出,那么显然赚了10元。
  看法二:他把车卖了100元,又以80元买了回来。现在他仍有这辆车,而且还有他先前没有的20元(100-80=20),因此他赚了20元。因为我们不知道自行车的实在价格,无法从第二次卖出中得出什么结论,所以他就赚了那20元钱。
  看法三:甲买回这辆车之后,获利20元。现在他用比买进价多10元的价钱把车卖出去,又得到10元。因此他共赚了30元。
  哪一种答案是正确呢?
  为了将问题搞清楚,我们设自行车的原价a元,在第一次交易中,甲把价值a元的自行车卖了100元,赚了100-a元;在第二次交易中,用80元买进,第二次交易中作价90元卖掉,这两次交易确定赚了10元,故整个交易过程一共赚了110-a元,具体赚了多少钱就要看自行车的原价是多少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以上三个看法,会惊奇的发现以上三个看法都是对的。通过类似上面例子的训练,学生会慢慢意识到并不是给出的答案就是正确的,也不是说课本上的就完全没有问题,他们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他们不愿盲目接受现成的结论和方法,喜欢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他们慢慢地就会更善于辨别数学结论的真伪性,也更富有批判精神。
  3 数学悖论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 价值的具有新颖成分的智力品质。其基本特征是"创造", 这种特征发生的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地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伸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独创性就越突出。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简单却又新颖的悖论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证明两个不等的数相等。教师可先给出如下证明过程,接着让学生自己找出产生悖论的原因。
  证明:已知a,b为不同的两个数,设c是它们的平均数,即a+b=2c,用(a-b)乘等式两边,有(a+b)(a-b)=2c(a-b)
  展开,a2-b2=2ac-2bc
  移项,a2-2ac=b2-2bc
  两边加c2,a2-2ac+c2=b2-2bc+c2
  配方,(a-c)2=(b-c)2
  开方,a-c=b-c,故a=b
  这个明显错误的结论,现在却证明这一结论了。那么证明的过程错在哪儿呢?你们还可以想出其他类似的方法证明"证明两个不等的数相等" 吗?在教学中,这种看似简单却很有教学意义的"悖论",教师运用得当,并加以正确引导、交流和讨论,将对学生产生终身的益处或"长效"。
  在教学中之所以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这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决定的,正像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需要感到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而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参考文献
  [1] 韩雪涛,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
  [2] 韩雪涛. 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5月
  [3] 韩永旺.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OL].教学天地,2008.
  [4] 王秀芳; 郝素娥.论数学悖论的思维特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想要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就需要让兴趣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平台,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性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领悟知识,激活思维,是教学活动成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而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教师们忽略,哪怕是听课评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也随心所欲或忽略不计。那么,有否必要布置作业呢?怎样布置作业才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从作业布置的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延展性、生活化、家庭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文作业;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
期刊
摘要:文言文的传统教学受到了挑战,依靠串讲、翻译往往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苦,考试考的差。如何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文言文呢?作者认为,文言文学习要精心设计,先声夺人;要认真诵读,用心感受;要点滴积累,精益求精;需精心选,适当拓展学习课外文言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文言文教学氛围!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
期刊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有足够的成就感。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人格得到尊重,智慧才得以显露,行为才得以认同。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个性张扬。课堂和谐,师生和谐,这是教育教学艺术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与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生涯中学会从多角度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如此一来可以有效的提供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在今后的阅读中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作品进行反思和批判,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质量;阅读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2
期刊
摘要:平等对话是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实施"新课标"的切入点,这样对于共同合作、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对于实现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及对于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态度的养成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完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
期刊
摘要: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把地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体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高度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注重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情感渗透,加强人文素养培育,应作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课堂改革、实现教学突破的关键内容和重点举措。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文素养;情感渗透  
期刊
摘要: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让他们先入为主的先经历一番作者的人生,体会出作者行文时所蕴含的感情,再去充分感受和品味语言。运用情境导入法可以使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理解与感受相结合,直观形象地激发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便成了一种带有色彩的意向活动,从而达到了
期刊
摘要:小组互评反馈作为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正逐渐演变成英语写作课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是对小组反馈机制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总结与分析,分析培训后的写作反馈特点、写作中被采用的小组反馈类型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并对写作教学中的反馈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组互评反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