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ZC1211008
摘要:高校艺术专业课中的基础课是以锻炼绘画基本功为目的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修养,更能为其后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基础课;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学生为主体;设计艺术;国内高校
【中图分类号】G834.1
一、现状评述
最早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总的来说,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而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但却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的研究中,对教师特征的研究更加注意到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整个六十、七十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十世纪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问题开展研究,揭示了许多与学习本身和促进学习有关的心理概念、规律和过程。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目前高校艺术类的学生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因为艺术类考试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区别较大,学生的学习程度也是良莠不齐,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最终追求的教学实效性是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目前有些院校在教师的结构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教学效果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讨新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日趋重要。
二、问题所在
首先,绘画基本功差。由于扩招、注重文化课和有些家长对艺考的不正确的理解等原因,使得现在的艺术类学生的基本功越来越差。
其次,学习动机不纯。艺术类的学生性格外向,个性较强,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在设计中往往得心应手,但在对于基础课就缺乏正确的动机。这无疑减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付出的精力也就少了。
第三,学习障碍大。多数艺术类的学生是靠考前突击学习专业课,通过填鸭式的学习考上艺术院校的。他们以这样的方法进入学校后在基础课的学习上就缺乏学习自信心,自尊心脆弱,往往会放弃对基础课的学习。
第四,学习风格需改善。在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属于特殊专业,艺术类的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在学习风格方面与普通文理科学生有所不同。对于普通文理科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格。然而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上学后就逐渐忽略了对基础课的学习,在基础课安排比较少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学习不够严谨,缺乏信心,缺少计划,毫无章法的问题。
第五,学习策略逊色。艺术类的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往往在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精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兴趣是进行绘画学习的前提,本身基础课就薄弱的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教学方法落后。有些教师不会组织教学,往往他们的指导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现实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三、应对对策
首先,精心营造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使枯燥的艺术基础课气氛浓郁,生动活泼,开发学生艺术基础课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以适应当下人才市场的需求。
其次,用心培养自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这就为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教师要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最大的可能去地创造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情况与气氛。但是,现在我们在教学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成为整个教学的主宰,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要解决这一窘境,就必须活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专心开展因材施教。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轻视基础课的学习,缺乏对基础课学习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基于这点作为教师来说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运用生动活泼与轻松愉快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与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耐心策划学习攻略。目前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普遍存在在基础课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攻略,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结合专业提高艺术生对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性的认知,另外可根据设计类学生的特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善于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近年来许多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时间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从现状来看,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依然是两张皮。这不仅是囿于普教模式的束缚和认识问题,而是缺乏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高校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实现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型教育的转变,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六,加强“产”与“销”的结合。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被重新定位从培养艺术型设计师转向培养市场型设计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四、概括综述
学生终归是要终究要走向社会的,盲目的艺术教学是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行动研究法、比较法和实践探究法,将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实际制作和考察活动带到教学的理论课堂上。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高校艺术专业课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摘要:高校艺术专业课中的基础课是以锻炼绘画基本功为目的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修养,更能为其后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基础课;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学生为主体;设计艺术;国内高校
【中图分类号】G834.1
一、现状评述
最早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总的来说,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而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但却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的研究中,对教师特征的研究更加注意到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整个六十、七十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十世纪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问题开展研究,揭示了许多与学习本身和促进学习有关的心理概念、规律和过程。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目前高校艺术类的学生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因为艺术类考试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区别较大,学生的学习程度也是良莠不齐,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最终追求的教学实效性是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目前有些院校在教师的结构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教学效果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讨新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日趋重要。
二、问题所在
首先,绘画基本功差。由于扩招、注重文化课和有些家长对艺考的不正确的理解等原因,使得现在的艺术类学生的基本功越来越差。
其次,学习动机不纯。艺术类的学生性格外向,个性较强,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在设计中往往得心应手,但在对于基础课就缺乏正确的动机。这无疑减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付出的精力也就少了。
第三,学习障碍大。多数艺术类的学生是靠考前突击学习专业课,通过填鸭式的学习考上艺术院校的。他们以这样的方法进入学校后在基础课的学习上就缺乏学习自信心,自尊心脆弱,往往会放弃对基础课的学习。
第四,学习风格需改善。在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属于特殊专业,艺术类的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在学习风格方面与普通文理科学生有所不同。对于普通文理科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格。然而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来说,上学后就逐渐忽略了对基础课的学习,在基础课安排比较少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学习不够严谨,缺乏信心,缺少计划,毫无章法的问题。
第五,学习策略逊色。艺术类的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往往在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精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兴趣是进行绘画学习的前提,本身基础课就薄弱的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教学方法落后。有些教师不会组织教学,往往他们的指导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现实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三、应对对策
首先,精心营造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使枯燥的艺术基础课气氛浓郁,生动活泼,开发学生艺术基础课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以适应当下人才市场的需求。
其次,用心培养自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这就为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教师要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最大的可能去地创造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情况与气氛。但是,现在我们在教学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成为整个教学的主宰,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要解决这一窘境,就必须活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专心开展因材施教。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来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轻视基础课的学习,缺乏对基础课学习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基于这点作为教师来说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运用生动活泼与轻松愉快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与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耐心策划学习攻略。目前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普遍存在在基础课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攻略,导致学习效率较低。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结合专业提高艺术生对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性的认知,另外可根据设计类学生的特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善于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近年来许多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时间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从现状来看,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依然是两张皮。这不仅是囿于普教模式的束缚和认识问题,而是缺乏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高校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实现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型教育的转变,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六,加强“产”与“销”的结合。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被重新定位从培养艺术型设计师转向培养市场型设计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四、概括综述
学生终归是要终究要走向社会的,盲目的艺术教学是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行动研究法、比较法和实践探究法,将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实际制作和考察活动带到教学的理论课堂上。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高校艺术专业课的实效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