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或重大影响的成就,甚至可能学校里有些老师还不认识她。但你仔细品味李老师的为人为师,能体会到她独具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她的一位同事如是说。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刚,是南昌大学医学院一名默默无闻的医学基础课教师。从教30年来,她的3万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已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国外医疗科研岗位上,有的甚至成为学科带头人。他们每每回忆起学生时代这位充满激情与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在淡然地与癌症抗争了四个春秋的同时,始终默默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教师的职业精神与追求无时无刻激荡在他们的心中。
矢志育人30载,李刚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她的一名硕士毕业生曾这样回忆:“李老师无论多忙多累,都会为我们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次上课她总比我们早到十分钟,然后把她背来的十几本夹着小纸条的参考书摞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纸条隔开处都是她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或是授课中将涉及的课外知识。”
医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更来源于实践,上好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课中锻炼实践能力、增强学科兴趣对于医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李刚的实验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气氛轻松,讨论热烈,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好奇的发问,经常将本该中午12点结束的课程延迟到下午1点还未结束,但李刚从不催促学生,仍是耐心解答每个提问,如果遇到下午还有一二节课要上,她就和着开水吃几块饼干对付一顿,后来同事知道了,便主动为她买来饭菜。
为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李刚对每一节课的讲授方式、互动形式甚至语速语调都仔细琢磨、巧妙把握,她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人格教育”。她不论自己身体状态如何,始终衣着得体,谈吐优雅,脸上漾着愉悦的微笑。和学生谈话语气平和,话语得当;处理事情从容淡定,客观公正;与人交往真诚谦和,宽容友善,她的一言一行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学生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客观正确的处事方式。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吸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更要通过教师的肩膀攀登得更高。”这是李刚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为了教好学生,她根据教育形势和当下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改善教学方式,为推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新型授课模式,她和同事们不分昼夜编写新型教材,讨论制定新型教学方法。可忙完后她却病倒了。为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李刚总会在每位青年教师正式授课前不厌其烦地一遍又遍听他们试讲,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有外出学习或出国进修深造的机会,她总是默默让给年轻教师。有人问她:“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没报名?”她则笑笑说:“年轻老师外出学习机会少,一定比我更需要,我还是先人后己吧。”
1999年,南昌大学医学院为适应学校扩招的发展要求开始组建药学系,学院领导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找到李刚,希望她能牵头药学系的创建和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业两门学科的筹建工作。学校扩招初期,资金严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这两项工作繁琐而复杂,有人劝她“这个头不好带,带得不好自己没好处不说,还担责任、落埋怨”,李刚却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自己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不必顾虑那么多,再说这是有利学科发展的好事,便一口答应了,后来她用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绩向学院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今回想起建系之初四处采集标本的艰辛,李刚仍颇有感触,感慨自己没有了当年的好身体,面对热爱的工作开始力不从心。那些年为采集大量缺乏的植物标本,李刚常常一到周末便带着系里年轻老师,背上设备,钻入丛林,跋山涉水到荒凉之地采集稀有标本,一去就是一个星期,每天忙碌的采集工作完成后,其他教师都累得早已入睡,她还在油灯下仔细整理一天的成果。为了采集猪蛔虫标本,那年她一连数月凌晨3点起床,蹬上自行车顶着寒风赶往南昌肉联厂,抢着在第一批屠宰的生猪下水里寻找猪蛔虫,血粪污水的腥臭味迎面扑来,经常呛得她眼泪直流。
如果说一份事业能令人忘却死亡,那必定是这份事业对其而言重于生命。李刚正是这样一位视教学如生命的师者,一刻不曾离开自己深爱的岗位,哪怕身受癌症折磨。2009年李刚不幸罹患癌症,可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婉拒了医生提出的立即手术的建议,执意等到暑假学生放假后才放心手术。手术取得了成功,可术后的疼痛和长期化疗,使她的体重迅速由120斤猛降至75斤,面无血色、形容枯槁,身形变化之大令前来探望的同事人人心里不是滋味。呕吐恶心、手臂难以抬起等并发症时时折磨着她,使她连大声说话都感到非常吃力,可学校一开学,她便不顾家人的劝阻,强忍着疼痛毅然重返讲台。消瘦的身躯依旧迸发出无比的激情。但因耗力过多,她头上的汗珠总是不停地往下掉。这时经常有同学不忍心地劝说:“李老师,您就别讲了。我们实在不忍心!”李刚摆摆手:“我还行,听我把最后一点讲完……”
与癌症抗争的4年来,李刚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却从不呻吟、从不诉苦,始终向人们展示最温暖的笑容。她的学生、同事、朋友经常提到,每次去探望李刚,虽然她的样子日渐憔悴,但是她的精神状态之好总是出人意料。她谈笑风生,从不回避自己的病情;她很幽默,常拿自己开玩笑。做了手术后,几位同事来看她,问:“李老师,感觉怎么样?”她说:“感觉很好!”停了一下,她便又风趣地说开了:“已经做好后半生与癌共存的准备了,不怕了感觉就更好了!”
李刚是一位令人称赞的好老师,她把所有激情都奉献给了教学,却失去了做一位好母亲的权利。上世纪90年代,伴随全国高校扩招的步伐,原江西医学院的招生规模也扩大了数倍,一时间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师的教研任务倍增,当时李刚已经怀孕,还未来得及体会将为人母的喜悦,就面临怀孕生育与工作冲突的现实问题。为了学生,为了热爱的事业,也为了不给学校和同事增加麻烦,她又一次选择了牺牲自己,在丈夫的陪同下去医院做人流手术,使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延迟做母亲的决定,使她一延迟就是一辈子:因为这次手术影响李刚再也没能当上母亲。多年后提及此事,宫京闽老师仍颇感惋惜:当年如果我知道这一切,一定会极力劝阻她,再累也会把她的课接下来,当年我父亲、公公先后去世,她主动为我承担了所有授课任务,这份人情我一直没机会回报。
李刚有完善的、健康的人格,所以当她面临困难时,总能冷静而坦然地面对,做出常人做不到的明智选择。还是2009年中秋节的晚上,李刚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在送走母亲后的第二天,为了不影响教学,她深藏着失去至亲的悲痛,面带微笑站在了讲台上,而在这沉重的微笑之下,谁知道她的心却早已泪如雨下。母亲去世不久,父亲由于脑梗塞瘫痪住进了医院,生活无法自理,作为长女的她又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每天给父亲做饭、喂饭,为父亲翻身擦身、端屎端尿,病房的病友都被李刚的孝心之举所感动,可他们都不曾想到李刚自己竟是个身患绝症急需照料的病人。3个月后父亲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而在她照料父亲期间,李刚没有耽误一天工作,请过一天假,同事们都对她敬佩不已,称她为压不垮的铁人。
李刚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她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大爱人生。有一年寒假的早上,天气非常寒冷,李刚看到一个晨练的老人跌倒在地爬不起来,她毫不犹豫地跑上前,让老人平躺身体,并脱下自己的棉袄为他盖上,为防止老人昏迷她不断地在旁询问老人:“感觉怎样?哪里不舒服?”直到老人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转危为安后,她才悄悄离开。系里青年教师孙小军谈到李刚至今心怀感激:“数年前的一天深夜,我母亲突发急病,我当时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想到了向李老师求助,半夜1点拨打了她的电话,她二话没说,立刻和丈夫骑着自行车赶到我家,和我一起把老人送到了医院。李刚视学生如同家人,每年班上若有因故不能回家过年的学生,她一定会把他们请来家中一起吃年夜饭、过除夕夜,让他们像在家里一样热热闹闹过年,回校之前李刚总会给他们塞上些钱,嘱咐“天晚了,一定要打辆的士回去”。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李刚是普通的学者、教师,但是她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刚,是南昌大学医学院一名默默无闻的医学基础课教师。从教30年来,她的3万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已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国外医疗科研岗位上,有的甚至成为学科带头人。他们每每回忆起学生时代这位充满激情与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在淡然地与癌症抗争了四个春秋的同时,始终默默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教师的职业精神与追求无时无刻激荡在他们的心中。
矢志育人30载,李刚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她的一名硕士毕业生曾这样回忆:“李老师无论多忙多累,都会为我们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次上课她总比我们早到十分钟,然后把她背来的十几本夹着小纸条的参考书摞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纸条隔开处都是她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或是授课中将涉及的课外知识。”
医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更来源于实践,上好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课中锻炼实践能力、增强学科兴趣对于医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李刚的实验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气氛轻松,讨论热烈,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好奇的发问,经常将本该中午12点结束的课程延迟到下午1点还未结束,但李刚从不催促学生,仍是耐心解答每个提问,如果遇到下午还有一二节课要上,她就和着开水吃几块饼干对付一顿,后来同事知道了,便主动为她买来饭菜。
为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李刚对每一节课的讲授方式、互动形式甚至语速语调都仔细琢磨、巧妙把握,她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人格教育”。她不论自己身体状态如何,始终衣着得体,谈吐优雅,脸上漾着愉悦的微笑。和学生谈话语气平和,话语得当;处理事情从容淡定,客观公正;与人交往真诚谦和,宽容友善,她的一言一行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长中的学生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客观正确的处事方式。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吸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更要通过教师的肩膀攀登得更高。”这是李刚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为了教好学生,她根据教育形势和当下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改善教学方式,为推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新型授课模式,她和同事们不分昼夜编写新型教材,讨论制定新型教学方法。可忙完后她却病倒了。为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李刚总会在每位青年教师正式授课前不厌其烦地一遍又遍听他们试讲,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有外出学习或出国进修深造的机会,她总是默默让给年轻教师。有人问她:“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没报名?”她则笑笑说:“年轻老师外出学习机会少,一定比我更需要,我还是先人后己吧。”
1999年,南昌大学医学院为适应学校扩招的发展要求开始组建药学系,学院领导考虑到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找到李刚,希望她能牵头药学系的创建和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业两门学科的筹建工作。学校扩招初期,资金严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这两项工作繁琐而复杂,有人劝她“这个头不好带,带得不好自己没好处不说,还担责任、落埋怨”,李刚却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自己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不必顾虑那么多,再说这是有利学科发展的好事,便一口答应了,后来她用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绩向学院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今回想起建系之初四处采集标本的艰辛,李刚仍颇有感触,感慨自己没有了当年的好身体,面对热爱的工作开始力不从心。那些年为采集大量缺乏的植物标本,李刚常常一到周末便带着系里年轻老师,背上设备,钻入丛林,跋山涉水到荒凉之地采集稀有标本,一去就是一个星期,每天忙碌的采集工作完成后,其他教师都累得早已入睡,她还在油灯下仔细整理一天的成果。为了采集猪蛔虫标本,那年她一连数月凌晨3点起床,蹬上自行车顶着寒风赶往南昌肉联厂,抢着在第一批屠宰的生猪下水里寻找猪蛔虫,血粪污水的腥臭味迎面扑来,经常呛得她眼泪直流。
如果说一份事业能令人忘却死亡,那必定是这份事业对其而言重于生命。李刚正是这样一位视教学如生命的师者,一刻不曾离开自己深爱的岗位,哪怕身受癌症折磨。2009年李刚不幸罹患癌症,可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婉拒了医生提出的立即手术的建议,执意等到暑假学生放假后才放心手术。手术取得了成功,可术后的疼痛和长期化疗,使她的体重迅速由120斤猛降至75斤,面无血色、形容枯槁,身形变化之大令前来探望的同事人人心里不是滋味。呕吐恶心、手臂难以抬起等并发症时时折磨着她,使她连大声说话都感到非常吃力,可学校一开学,她便不顾家人的劝阻,强忍着疼痛毅然重返讲台。消瘦的身躯依旧迸发出无比的激情。但因耗力过多,她头上的汗珠总是不停地往下掉。这时经常有同学不忍心地劝说:“李老师,您就别讲了。我们实在不忍心!”李刚摆摆手:“我还行,听我把最后一点讲完……”
与癌症抗争的4年来,李刚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却从不呻吟、从不诉苦,始终向人们展示最温暖的笑容。她的学生、同事、朋友经常提到,每次去探望李刚,虽然她的样子日渐憔悴,但是她的精神状态之好总是出人意料。她谈笑风生,从不回避自己的病情;她很幽默,常拿自己开玩笑。做了手术后,几位同事来看她,问:“李老师,感觉怎么样?”她说:“感觉很好!”停了一下,她便又风趣地说开了:“已经做好后半生与癌共存的准备了,不怕了感觉就更好了!”
李刚是一位令人称赞的好老师,她把所有激情都奉献给了教学,却失去了做一位好母亲的权利。上世纪90年代,伴随全国高校扩招的步伐,原江西医学院的招生规模也扩大了数倍,一时间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师的教研任务倍增,当时李刚已经怀孕,还未来得及体会将为人母的喜悦,就面临怀孕生育与工作冲突的现实问题。为了学生,为了热爱的事业,也为了不给学校和同事增加麻烦,她又一次选择了牺牲自己,在丈夫的陪同下去医院做人流手术,使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延迟做母亲的决定,使她一延迟就是一辈子:因为这次手术影响李刚再也没能当上母亲。多年后提及此事,宫京闽老师仍颇感惋惜:当年如果我知道这一切,一定会极力劝阻她,再累也会把她的课接下来,当年我父亲、公公先后去世,她主动为我承担了所有授课任务,这份人情我一直没机会回报。
李刚有完善的、健康的人格,所以当她面临困难时,总能冷静而坦然地面对,做出常人做不到的明智选择。还是2009年中秋节的晚上,李刚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在送走母亲后的第二天,为了不影响教学,她深藏着失去至亲的悲痛,面带微笑站在了讲台上,而在这沉重的微笑之下,谁知道她的心却早已泪如雨下。母亲去世不久,父亲由于脑梗塞瘫痪住进了医院,生活无法自理,作为长女的她又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每天给父亲做饭、喂饭,为父亲翻身擦身、端屎端尿,病房的病友都被李刚的孝心之举所感动,可他们都不曾想到李刚自己竟是个身患绝症急需照料的病人。3个月后父亲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而在她照料父亲期间,李刚没有耽误一天工作,请过一天假,同事们都对她敬佩不已,称她为压不垮的铁人。
李刚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她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大爱人生。有一年寒假的早上,天气非常寒冷,李刚看到一个晨练的老人跌倒在地爬不起来,她毫不犹豫地跑上前,让老人平躺身体,并脱下自己的棉袄为他盖上,为防止老人昏迷她不断地在旁询问老人:“感觉怎样?哪里不舒服?”直到老人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转危为安后,她才悄悄离开。系里青年教师孙小军谈到李刚至今心怀感激:“数年前的一天深夜,我母亲突发急病,我当时心急如焚,第一时间想到了向李老师求助,半夜1点拨打了她的电话,她二话没说,立刻和丈夫骑着自行车赶到我家,和我一起把老人送到了医院。李刚视学生如同家人,每年班上若有因故不能回家过年的学生,她一定会把他们请来家中一起吃年夜饭、过除夕夜,让他们像在家里一样热热闹闹过年,回校之前李刚总会给他们塞上些钱,嘱咐“天晚了,一定要打辆的士回去”。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李刚是普通的学者、教师,但是她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作者单位: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