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德育工作滞后于智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三重三轻”,即重学习成绩,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活动;重课本教学,轻社会参与。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步出高耗低效的误区呢?近两年的德育管理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出发,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真正提高德育管理效率。
一、“小”处着手,优化管理内容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自制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优化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要从“小”字出发,从小处着手,低起点,粗线条,高要求,讲实效。
1.养成教育从细小的习惯抓起。
如果对小学生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联系实际,就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事倍功半。为此,近年来的德育管理从养成教育入手,从细小的习惯抓起,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提出“六个好”要求,即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唱好歌;扫好地;走好路。这“六个好”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需要,这是最低的要求却又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教育氛围,让学生把这“六个好”当做镜子对照,我校把这“六个好”内容镌刻在新教学楼上。这样,习惯要求明确了,理论的东西物化了,学生们努力的方向也就明确了,德育管理的效能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2.品德的培养寓于小的活动之中。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认为德育管理也应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在“玩”中长见识的同时明道理,当然这个“玩”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一些有益的活动。(1)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如“手拉手,向身边同学献爱心”活动;(2)培养孩子们爱校园,争做小主人的意识,如“我当校园清洁工”、“我为校园做美容”活动;(3)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如“大风车体育技巧接力赛”、“科技模型制作比赛”等;(4)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如“今天我来做家长”活动。让同学们在有序、有趣、有理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品行的熏陶,并懂得这样的道理:爱父母才能爱人民,爱校园才能爱祖国,爱学习才能爱科学,做好人才能成栋梁。
二、“农”为依托,延伸管理领域
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应该与农村的地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延伸至德育管理领域。
1.干农活磨炼意志。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下降,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逐渐加大。许多农村生长的“独苗苗”,却不懂农事,当然,这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有一定的关系。但学校在德育管理上要补上这一课。可让孩子们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农活,既丰富知识,又磨炼意志,如有组织地开展“爱心献给社会”活动:开展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绿色行动”活动、义务参加植树劳动等。
2.访农村,激发爱乡之情。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们对家乡的美,也许并不在意,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在我心中”的一系列活动。(1)欣赏田园自然景色。我们这里一年四季分明,地处黄海之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受到美的教育。(2)寻访致富足迹。让学生看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了解农村致富的历程,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爱乡之情,只有爱家乡才能爱祖国。
三、“效”为依据,优化评价方式
优化德育管理的评价方式,应始终围绕“效”字做文章,强化过程管理。一是变过去的学校行政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改变,实际上是小学德育管理的管理思想的改革.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参谋而已。学校在学期初只需拿出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具体的一些活动内容安排,可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广泛汲取学生的意见。比如开展“争创文明红领巾”活动,可让学生自己填写“红领巾文明卡”,自己记录,定期交流,分班汇报,学校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管能力,感受自我管理的轻松。二是变单一型的定期检查为多元化的随机检查,过去的德育管理工作评价大多放在期中、期末进行,以一些数据统计和书面小结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这种单一型的评价方式失去了德育管理的时效性,忽略了过程管理的作用,而多元化的随机检查方式则会弥补这一不足,把检查的灵活性、随机性、易测性融为一体。具体方法有:1.创设情景法,如故意抛一张废纸或一片果皮等,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相机记录;2.问卷调查法,把要检查的内容设计成问卷,调查时请家长或邻居配合完成;3.能力测试法。列出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不同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价。
总之,小学德育管理,要着眼于“小”字,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循序渐进。只有做好“小”文章,才能解决育人的“大”问题。
一、“小”处着手,优化管理内容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自制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优化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要从“小”字出发,从小处着手,低起点,粗线条,高要求,讲实效。
1.养成教育从细小的习惯抓起。
如果对小学生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联系实际,就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事倍功半。为此,近年来的德育管理从养成教育入手,从细小的习惯抓起,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提出“六个好”要求,即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唱好歌;扫好地;走好路。这“六个好”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需要,这是最低的要求却又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教育氛围,让学生把这“六个好”当做镜子对照,我校把这“六个好”内容镌刻在新教学楼上。这样,习惯要求明确了,理论的东西物化了,学生们努力的方向也就明确了,德育管理的效能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2.品德的培养寓于小的活动之中。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认为德育管理也应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在“玩”中长见识的同时明道理,当然这个“玩”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一些有益的活动。(1)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如“手拉手,向身边同学献爱心”活动;(2)培养孩子们爱校园,争做小主人的意识,如“我当校园清洁工”、“我为校园做美容”活动;(3)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如“大风车体育技巧接力赛”、“科技模型制作比赛”等;(4)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如“今天我来做家长”活动。让同学们在有序、有趣、有理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品行的熏陶,并懂得这样的道理:爱父母才能爱人民,爱校园才能爱祖国,爱学习才能爱科学,做好人才能成栋梁。
二、“农”为依托,延伸管理领域
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应该与农村的地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延伸至德育管理领域。
1.干农活磨炼意志。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的逐年下降,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逐渐加大。许多农村生长的“独苗苗”,却不懂农事,当然,这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有一定的关系。但学校在德育管理上要补上这一课。可让孩子们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农活,既丰富知识,又磨炼意志,如有组织地开展“爱心献给社会”活动:开展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绿色行动”活动、义务参加植树劳动等。
2.访农村,激发爱乡之情。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们对家乡的美,也许并不在意,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在我心中”的一系列活动。(1)欣赏田园自然景色。我们这里一年四季分明,地处黄海之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受到美的教育。(2)寻访致富足迹。让学生看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了解农村致富的历程,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爱乡之情,只有爱家乡才能爱祖国。
三、“效”为依据,优化评价方式
优化德育管理的评价方式,应始终围绕“效”字做文章,强化过程管理。一是变过去的学校行政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改变,实际上是小学德育管理的管理思想的改革.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参谋而已。学校在学期初只需拿出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具体的一些活动内容安排,可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广泛汲取学生的意见。比如开展“争创文明红领巾”活动,可让学生自己填写“红领巾文明卡”,自己记录,定期交流,分班汇报,学校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管能力,感受自我管理的轻松。二是变单一型的定期检查为多元化的随机检查,过去的德育管理工作评价大多放在期中、期末进行,以一些数据统计和书面小结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这种单一型的评价方式失去了德育管理的时效性,忽略了过程管理的作用,而多元化的随机检查方式则会弥补这一不足,把检查的灵活性、随机性、易测性融为一体。具体方法有:1.创设情景法,如故意抛一张废纸或一片果皮等,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相机记录;2.问卷调查法,把要检查的内容设计成问卷,调查时请家长或邻居配合完成;3.能力测试法。列出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不同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价。
总之,小学德育管理,要着眼于“小”字,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循序渐进。只有做好“小”文章,才能解决育人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