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解决当前农村河道存在的“脏、乱、差”状况,浙江遂昌县水利工作提出河道“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建章立制、落实经费、考核奖惩和群防群治,有效改善了农村河道环境,提升了河道综合功能,满足了河道生态性、群众安全性、亲水性和休闲性等综合需求。
关键词:农村 河道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34-01
当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状况,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制约因素之一。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水利部2010年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把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作为“十二五”期间民生水利的新领域。遂昌县是浙江农村河道水系治理试点县之一,治理工作坚持“人水和谐”理念,从原来单一的河道砌坎,防洪保安向河道护岸、绿化、清淤、清面、清障、管护并举的综合整治转变,以改善农村河道环境为主,提升河道综合功能,满足河道生态性、群众安全性、亲水性和休闲性等综合需求。
1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越来越迫切,遂昌县立足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因势利导,确立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为有效加强河道管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河道,充分发挥河道防洪、生态、景观功能,服务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遂昌探索推行的“县查、乡管、村护”以及融河道保洁、渔业渔政、河道采砂和水域占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河道管理新模式,通过建章立制、落实经费、考核奖惩和群防群治,初步建立起了全覆盖、网格化的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
2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措施
2.1 以建章立制实现河道管理制度化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道管理组织。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水利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2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内各沿河沿溪村庄共成立了222个河道管理协会,同时组建了199支村级河道保洁、巡查、护渔队伍。二是制定出台了《遂昌县河道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遂昌县河道管理考核办法》,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三是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河道保洁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每年又安排200万元河道三禁(禁采、禁占、禁渔)专项管理资金,为“四位一体”河道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2 以宣传督查实现河道管理常态化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县水利部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汛防台日、春季禁渔期间,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水法规和开展“四位一体”河道管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洁净乡村”、“爱我家园”、“保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经常性开展河道保洁和卫生清理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各地河道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加强考核督查。成立了5个“洁净乡村”督查小组,将河道保洁工作作为督查重点,进行不定期暗访,按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实行月度排名制。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乡镇工作经费安排、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挂钩,通过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行业监管。设立河道管理举报有奖电话。采取集中整治和重点查处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开展两次以上的执法巡查,每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执法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自开展活动以来,全县上下共投入河道管理经费700多万元,人力3.8万余人次,组织开展了各种河道保洁活动20多次,清理河道垃圾600多吨,查处各类违规行为40多起。
2.3 以村民自治实现河道管理长效化
一是融入村规民约。把河道管理工作融入《村规民约》中,由村民代表自行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相关内容,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有操作性。村两委依据《村规民约》相关内容,自行组织日常检查、宣传教育和对违约者的处理,达到了群约、群防、群治的目的。目前,全县391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二是实现村民自治。通过群众自我制定村规民约、自我组织日常巡查、自行组织处罚,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监管、自我预防的作用。各责任村都建立了正常的巡查队伍,利用当地村民情况了解、检查方便、人头熟悉的特点,使检查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村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对相对人进行合情、合理、合规的处理。三是强化源头管理。全面实施了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办法,大力实施农村改厕改栏,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在偏远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每村每户设立了垃圾箱(筒),建立了门前“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整洁有序”的“三包”责任制,从源头上保证了河道的清洁和水质安全。
3 河道整治的成就
3.1 引排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疏浚淤泥,拆除坝埂,沟通水系,配套桥涵,有效增强了农村河道的引排蓄能力,减少了有水灌不上、有涝排不出的问题,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疏浚河道57km,护岸67.5km,清障15.7万立方米,筑堰120座,连通水系10.5km,亲水河埠87座,绿化河岸84.6km。防洪减灾效益562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8万亩,新增粮食产量可达104万千克,新增经济作物增产值为188万元。
3.2 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通过清出淤泥,清理垃圾,清除雜物,控制污水排放,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使得农村河道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群众时隔多年后又可以在农村河道中淘米、洗菜、戏水钓鱼,消失多年的人水和谐的景象又重现水乡,不少地方农民群众将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称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贴心河、洁美家园河”。
3.3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农村河道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河坡塘埂整治、河岸护砌、植被绿化。绿化了河坡、塘埂,使得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很多地方河道疏浚整治结合农村景观河道、休闲广场建设、环境卫生的整治,在村里建起了化粪池、垃圾箱,同时配备专职环卫队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种种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通过农村河道整治,在溪边增加新的亲水开放空间与休闲场地,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延续了遂昌县特有的山水风情,提高了乡村生活品位和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对实现遂昌县“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总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海亮.中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2003,5,28.
[2] 李贵宝,王东盛,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29~33.
[3] 方健,朱美娟,吴岳芳.苏州市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机制的经验与问题研究[J].中国水利,2012(2):29~31.
关键词:农村 河道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34-01
当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状况,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制约因素之一。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水利部2010年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把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作为“十二五”期间民生水利的新领域。遂昌县是浙江农村河道水系治理试点县之一,治理工作坚持“人水和谐”理念,从原来单一的河道砌坎,防洪保安向河道护岸、绿化、清淤、清面、清障、管护并举的综合整治转变,以改善农村河道环境为主,提升河道综合功能,满足河道生态性、群众安全性、亲水性和休闲性等综合需求。
1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越来越迫切,遂昌县立足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因势利导,确立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为有效加强河道管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河道,充分发挥河道防洪、生态、景观功能,服务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遂昌探索推行的“县查、乡管、村护”以及融河道保洁、渔业渔政、河道采砂和水域占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河道管理新模式,通过建章立制、落实经费、考核奖惩和群防群治,初步建立起了全覆盖、网格化的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
2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措施
2.1 以建章立制实现河道管理制度化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道管理组织。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水利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2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内各沿河沿溪村庄共成立了222个河道管理协会,同时组建了199支村级河道保洁、巡查、护渔队伍。二是制定出台了《遂昌县河道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遂昌县河道管理考核办法》,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三是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河道保洁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每年又安排200万元河道三禁(禁采、禁占、禁渔)专项管理资金,为“四位一体”河道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2 以宣传督查实现河道管理常态化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县水利部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汛防台日、春季禁渔期间,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水法规和开展“四位一体”河道管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洁净乡村”、“爱我家园”、“保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经常性开展河道保洁和卫生清理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各地河道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加强考核督查。成立了5个“洁净乡村”督查小组,将河道保洁工作作为督查重点,进行不定期暗访,按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实行月度排名制。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乡镇工作经费安排、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挂钩,通过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行业监管。设立河道管理举报有奖电话。采取集中整治和重点查处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开展两次以上的执法巡查,每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执法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自开展活动以来,全县上下共投入河道管理经费700多万元,人力3.8万余人次,组织开展了各种河道保洁活动20多次,清理河道垃圾600多吨,查处各类违规行为40多起。
2.3 以村民自治实现河道管理长效化
一是融入村规民约。把河道管理工作融入《村规民约》中,由村民代表自行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相关内容,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有操作性。村两委依据《村规民约》相关内容,自行组织日常检查、宣传教育和对违约者的处理,达到了群约、群防、群治的目的。目前,全县391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二是实现村民自治。通过群众自我制定村规民约、自我组织日常巡查、自行组织处罚,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监管、自我预防的作用。各责任村都建立了正常的巡查队伍,利用当地村民情况了解、检查方便、人头熟悉的特点,使检查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村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对相对人进行合情、合理、合规的处理。三是强化源头管理。全面实施了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办法,大力实施农村改厕改栏,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在偏远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每村每户设立了垃圾箱(筒),建立了门前“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整洁有序”的“三包”责任制,从源头上保证了河道的清洁和水质安全。
3 河道整治的成就
3.1 引排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疏浚淤泥,拆除坝埂,沟通水系,配套桥涵,有效增强了农村河道的引排蓄能力,减少了有水灌不上、有涝排不出的问题,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疏浚河道57km,护岸67.5km,清障15.7万立方米,筑堰120座,连通水系10.5km,亲水河埠87座,绿化河岸84.6km。防洪减灾效益562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8万亩,新增粮食产量可达104万千克,新增经济作物增产值为188万元。
3.2 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通过清出淤泥,清理垃圾,清除雜物,控制污水排放,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使得农村河道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群众时隔多年后又可以在农村河道中淘米、洗菜、戏水钓鱼,消失多年的人水和谐的景象又重现水乡,不少地方农民群众将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称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贴心河、洁美家园河”。
3.3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农村河道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河坡塘埂整治、河岸护砌、植被绿化。绿化了河坡、塘埂,使得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很多地方河道疏浚整治结合农村景观河道、休闲广场建设、环境卫生的整治,在村里建起了化粪池、垃圾箱,同时配备专职环卫队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种种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通过农村河道整治,在溪边增加新的亲水开放空间与休闲场地,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延续了遂昌县特有的山水风情,提高了乡村生活品位和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对实现遂昌县“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总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海亮.中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2003,5,28.
[2] 李贵宝,王东盛,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29~33.
[3] 方健,朱美娟,吴岳芳.苏州市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机制的经验与问题研究[J].中国水利,2012(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