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而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能打下扎实的口算基本功。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口算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此,我认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即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即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夺红旗、抢答、闯关卡等。就连比赛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小组比、男女生比、同桌比等。比赛的内容也不一样:如比速度、比正确率、比方法多样等等。当然,对应的奖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奖励小葡萄、小树叶、小苹果等等。这样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的口算基本训练
还有一句俗话叫“熟能生巧”。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的基本训练绝不能放松。口算训练要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把口算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和生活中。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课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有针对性地对关键部分计算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和易错点的正确计算。抓住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心理,让他们相互当“小老师”,给同桌批改口算练习,在给别人纠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确率。
(2)课后也不放松口算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它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所以,光是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天天练,节节练,以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所以每天课后,低年级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练习任务,采用和同学合作练习、和家长合作练习、自己独立练习等哪种方式都可以。还可以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出题计算,小老师判断他们是否算对;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游戏,讲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和父母比赛谁对得多、谁做得快等等。
三、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对算理的正确理解,能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第二盒里有8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帮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我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计算要过关,口算是关键”,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看清楚、想明白、算仔细、查认真。
(1)看清楚。低年级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看错数字,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2)想明白。脑海里要迅速的闪过所选择的运算方法的具体步骤。
(3)算仔细。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即使是简单的口算,也要谨慎。
五、加强对个别学生的重点培养
口算能力课堂上做得再好,也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口算能力始终难有明显进步,针对这样的口算能力差的学生,我进行单个针对性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再现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关键点知识,反复刺激,反复训练,达到对基础知识掌握过关。同时与家长密切联系,重点训练,加强培养口算能力。这部分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所以在这过程中还要注意帮其树立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进行长期的训练。
总之,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能打下扎实的口算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第22、23期.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2.
[3]《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日南.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小学阶段口算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此,我认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即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即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夺红旗、抢答、闯关卡等。就连比赛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小组比、男女生比、同桌比等。比赛的内容也不一样:如比速度、比正确率、比方法多样等等。当然,对应的奖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奖励小葡萄、小树叶、小苹果等等。这样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的口算基本训练
还有一句俗话叫“熟能生巧”。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的基本训练绝不能放松。口算训练要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把口算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和生活中。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课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有针对性地对关键部分计算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和易错点的正确计算。抓住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心理,让他们相互当“小老师”,给同桌批改口算练习,在给别人纠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确率。
(2)课后也不放松口算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它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所以,光是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天天练,节节练,以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所以每天课后,低年级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练习任务,采用和同学合作练习、和家长合作练习、自己独立练习等哪种方式都可以。还可以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出题计算,小老师判断他们是否算对;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游戏,讲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和父母比赛谁对得多、谁做得快等等。
三、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
对算理的正确理解,能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第二盒里有8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帮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我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我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计算要过关,口算是关键”,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看清楚、想明白、算仔细、查认真。
(1)看清楚。低年级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看错数字,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2)想明白。脑海里要迅速的闪过所选择的运算方法的具体步骤。
(3)算仔细。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即使是简单的口算,也要谨慎。
五、加强对个别学生的重点培养
口算能力课堂上做得再好,也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口算能力始终难有明显进步,针对这样的口算能力差的学生,我进行单个针对性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再现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和关键点知识,反复刺激,反复训练,达到对基础知识掌握过关。同时与家长密切联系,重点训练,加强培养口算能力。这部分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所以在这过程中还要注意帮其树立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进行长期的训练。
总之,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能打下扎实的口算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第22、23期.
[2]《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2.
[3]《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日南.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