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的作用
朋友来家里吃饭,厨房帮忙时随手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我提醒他旁边还有个专门分类的塑料垃圾袋集中处,但他却教训我说:既然大家都这样“造”,那就一起“造”吧,也不差我这一个。我听后默然无语,也没有当其面将塑料袋从垃圾桶中捡回。毕竟他一针见血,以我一己之力确实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人们学坏容易学好难,有时候你不得不随波逐流。
我的前任、上世纪90年代中信集团常驻纽约总代表柏先生,来我们公司前是经贸部的一个司长,还当过联合国工发组织驻华主任,是当时中国大陆人在国际组织担任的最高职位。从中信退休后他住在北京南城的方庄小区,年逾古稀高龄,毫不声张地义务帮忙捡垃圾,以一己之力践行其社会责任。多少年后别人说起我才知道。
比起柏先生,我只是做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尽量不制造垃圾而已,还没有在公共场合捡拾垃圾的勇气,做得不如他。我觉得柏先生的行为值得媒体宣扬,也值得政府嘉奖。
今年初春时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让国人颜面尽失:故宫东侧护城河的一段垃圾成片,还被冻在冰上,光啃过的玉米棒就有4万多个,如垃圾场一般,和故宫的恢弘气势成了鲜明对比。那里是北京的心脏地带,国人的脸面。清洁人员要冒着掉进冰窟窿的危险去清理。其实那里的垃圾桶伸手可及,但人们就是要将垃圾扔到不该扔的地方,脏乱差成了我们国人的代名词。
如果在美国,乱扔垃圾的一旦被抓就直接罚款,还可能被判在所在社区做义工捡拾垃圾;德国规定谁污染谁买单,尤其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企业;在法国,平时矜持的法国人会直接向你射出鄙夷的目光,还有的会上前质问让你难堪。这些西方国家自下而上,都把消除污染当成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不能放下身段清理公共垃圾的话,我们至少要做到自己不主动污染环境才对。
企业的义务
践行十八大节俭办事理念需要从小处做起,还需要个人和企业的合力。因为个人带动效应有限,企业却可以形成集体的力量。
今年中信信托的年会本来定在春节前的一个星期,按照以往惯例全公司人员加上咨询公司职工可能到外面酒店住一夜,或者至少吃顿丰盛的晚餐。在十八大精神推动下,这次年会取消,代之以春节后一个简单的茶话会,会场没有鲜花没有水果,只有一点小吃,所有演出的节目也都是公司职工自己编排的。但那次大家非常开心,看着舞台上青年人卖力演出,餐桌旁同事们低声交流,没有了那种没完没了的敬酒,也没有烟雾缭绕的污浊空气。茶话会结束,大家各自回家吃晚饭去了,餐桌上没剩什么垃圾。那真是一次省钱省事又达到同样目的的大型晚会。
如果做不到节俭,则至少应该不浪费。我和新来的同事在食堂吃饭时往往忍不住提醒他们不要浪费,因为这只能给环境造成污染。食物垃圾不好处理,盐多油大甚至猪吃都不健康,而这些不健康的猪反过来又成为我们盘中物,所以浪费食物的结局是害了我们自己。看到年轻人拿了几盘菜又吃不了,我甚至帮他们吃。将盘中餐消灭干净成了我长期的习惯,在食堂我尽量少吃用药物催肥的大鱼大肉而以蔬菜为主,每次午餐只拿两盘,既卫生又省钱。很快地,自己饭卡上就积攒了几千元钱,我把它捐了出去,给智障学校的孩子买了礼物。
在公司食堂吃饭,我自备筷子已经多年了,吃完饭简单冲洗放回盒子中。如果忘记带我就会自责,然后尽量取用食堂那种多次使用的筷子,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木制筷子。按照每天早午两顿、一年200天计算,5年下来就是2000双筷子,至少节省了几棵树。在我看来,每个政府部门、各大公司都可以给员工买几个精致的筷子盒,就是筷子和勺子都有的那种,然后领导带头使用,就像中央领导带头节约那样。同时,食堂要对一次性筷子实施收费,鼓励节俭,惩罚浪费,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其实,许多一次性筷子都是用药水浸泡漂白过的,越白的化学药品残留可能越多,用之有毒弃之浪费和污染,既不卫生又不环保。媒体多次曝光过一次性碗筷食盒的问题,可人们仍然照用不误,这时奖惩措施就会起作用。
政府的责任
以个人有限的作用,加上企业的推动,如果能形成广大的社会影响力,创建人类美好家园就不会仅仅是句空话。这时就需要政府的强制,因为群体往往盲从,而企业则有唯利是图的天性。
《求是》杂志夏副总编跟我说起多年前他在伦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主题大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会的中方企业都大谈企业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让西方国家的参会者十分吃惊,因为他们讲的是企业如何作为才能让社会受益,讲的是利他精神。
关注社会责任是利他,侈谈本企业利益就是利己。即便利他不是马上利己,但损他最后结局也是损己;利他从长远观点看一定也是利己,损他从长远观点看则一定是损己。损他就是损己的道理我们应该懂得,因为破坏环境到最后就是我们都被严重污染,都不得不生活在肮脏的地方,那时候我们才会觉得保护家园洁净和天然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谁制造污染谁买单的原则天经地义,比如春节期间放鞭炮,北京长期阴霾过后好不容易晴朗的天空又变得污浊。如果鞭炮不放不行的话,那就应该强制那些放鞭炮的人清扫地面——空气被他们污染了无法清洗,但总得把地面恢复原样吧?
所以,面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这样做:作为个人,胆小怕事的话可以采取“背后告密”的做法,正义感强、胆子又大的则可以当面进行斥责;作为企业和机构,应该表现的是群体带头以彰显社会效应;而作为政府和监管机构则应该加强立法,威慑力和强制执行应该得到有效的贯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乱世而用重典”,实际上太平盛世也需要这样。中国人虽然是世界上最能学习也最温顺的民族,生来都是良民,但要是不加以管理,很多人就会乱来。法国那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写的《乌合之众》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执政关键是要以身作则同时引导人们遵纪守法;如果人们做不到,执法机关就要强迫其就范,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自然。
2013年3月召开的两会会场摆放的鲜花少了许多,而以前会场鲜花锦簇,多得连主席台上的人都被挡住,台下人得挺直腰板才能看得真切。这次代表们还被通知参会时自带牙具,而之前每个房间配备两套牙具随便使用,今天用完明天服务员就换上新的。我看到网上披露军队发通知让代表们自带牙具时还加上一句:这是命令!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领导开始轻车简从;强制手段的作用是明显的,因为军令如山。鲜花的减少降低了费用,牙刷的节省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前人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保障代表们舒适开会才是大事。现在连代表们都认为小事可以成就大事,且他们开会的条件和生活的水准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还受到了各界的交口称赞。
朋友来家里吃饭,厨房帮忙时随手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我提醒他旁边还有个专门分类的塑料垃圾袋集中处,但他却教训我说:既然大家都这样“造”,那就一起“造”吧,也不差我这一个。我听后默然无语,也没有当其面将塑料袋从垃圾桶中捡回。毕竟他一针见血,以我一己之力确实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人们学坏容易学好难,有时候你不得不随波逐流。
我的前任、上世纪90年代中信集团常驻纽约总代表柏先生,来我们公司前是经贸部的一个司长,还当过联合国工发组织驻华主任,是当时中国大陆人在国际组织担任的最高职位。从中信退休后他住在北京南城的方庄小区,年逾古稀高龄,毫不声张地义务帮忙捡垃圾,以一己之力践行其社会责任。多少年后别人说起我才知道。
比起柏先生,我只是做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尽量不制造垃圾而已,还没有在公共场合捡拾垃圾的勇气,做得不如他。我觉得柏先生的行为值得媒体宣扬,也值得政府嘉奖。
今年初春时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让国人颜面尽失:故宫东侧护城河的一段垃圾成片,还被冻在冰上,光啃过的玉米棒就有4万多个,如垃圾场一般,和故宫的恢弘气势成了鲜明对比。那里是北京的心脏地带,国人的脸面。清洁人员要冒着掉进冰窟窿的危险去清理。其实那里的垃圾桶伸手可及,但人们就是要将垃圾扔到不该扔的地方,脏乱差成了我们国人的代名词。
如果在美国,乱扔垃圾的一旦被抓就直接罚款,还可能被判在所在社区做义工捡拾垃圾;德国规定谁污染谁买单,尤其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企业;在法国,平时矜持的法国人会直接向你射出鄙夷的目光,还有的会上前质问让你难堪。这些西方国家自下而上,都把消除污染当成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不能放下身段清理公共垃圾的话,我们至少要做到自己不主动污染环境才对。
企业的义务
践行十八大节俭办事理念需要从小处做起,还需要个人和企业的合力。因为个人带动效应有限,企业却可以形成集体的力量。
今年中信信托的年会本来定在春节前的一个星期,按照以往惯例全公司人员加上咨询公司职工可能到外面酒店住一夜,或者至少吃顿丰盛的晚餐。在十八大精神推动下,这次年会取消,代之以春节后一个简单的茶话会,会场没有鲜花没有水果,只有一点小吃,所有演出的节目也都是公司职工自己编排的。但那次大家非常开心,看着舞台上青年人卖力演出,餐桌旁同事们低声交流,没有了那种没完没了的敬酒,也没有烟雾缭绕的污浊空气。茶话会结束,大家各自回家吃晚饭去了,餐桌上没剩什么垃圾。那真是一次省钱省事又达到同样目的的大型晚会。
如果做不到节俭,则至少应该不浪费。我和新来的同事在食堂吃饭时往往忍不住提醒他们不要浪费,因为这只能给环境造成污染。食物垃圾不好处理,盐多油大甚至猪吃都不健康,而这些不健康的猪反过来又成为我们盘中物,所以浪费食物的结局是害了我们自己。看到年轻人拿了几盘菜又吃不了,我甚至帮他们吃。将盘中餐消灭干净成了我长期的习惯,在食堂我尽量少吃用药物催肥的大鱼大肉而以蔬菜为主,每次午餐只拿两盘,既卫生又省钱。很快地,自己饭卡上就积攒了几千元钱,我把它捐了出去,给智障学校的孩子买了礼物。
在公司食堂吃饭,我自备筷子已经多年了,吃完饭简单冲洗放回盒子中。如果忘记带我就会自责,然后尽量取用食堂那种多次使用的筷子,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木制筷子。按照每天早午两顿、一年200天计算,5年下来就是2000双筷子,至少节省了几棵树。在我看来,每个政府部门、各大公司都可以给员工买几个精致的筷子盒,就是筷子和勺子都有的那种,然后领导带头使用,就像中央领导带头节约那样。同时,食堂要对一次性筷子实施收费,鼓励节俭,惩罚浪费,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其实,许多一次性筷子都是用药水浸泡漂白过的,越白的化学药品残留可能越多,用之有毒弃之浪费和污染,既不卫生又不环保。媒体多次曝光过一次性碗筷食盒的问题,可人们仍然照用不误,这时奖惩措施就会起作用。
政府的责任
以个人有限的作用,加上企业的推动,如果能形成广大的社会影响力,创建人类美好家园就不会仅仅是句空话。这时就需要政府的强制,因为群体往往盲从,而企业则有唯利是图的天性。
《求是》杂志夏副总编跟我说起多年前他在伦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主题大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会的中方企业都大谈企业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让西方国家的参会者十分吃惊,因为他们讲的是企业如何作为才能让社会受益,讲的是利他精神。
关注社会责任是利他,侈谈本企业利益就是利己。即便利他不是马上利己,但损他最后结局也是损己;利他从长远观点看一定也是利己,损他从长远观点看则一定是损己。损他就是损己的道理我们应该懂得,因为破坏环境到最后就是我们都被严重污染,都不得不生活在肮脏的地方,那时候我们才会觉得保护家园洁净和天然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谁制造污染谁买单的原则天经地义,比如春节期间放鞭炮,北京长期阴霾过后好不容易晴朗的天空又变得污浊。如果鞭炮不放不行的话,那就应该强制那些放鞭炮的人清扫地面——空气被他们污染了无法清洗,但总得把地面恢复原样吧?
所以,面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这样做:作为个人,胆小怕事的话可以采取“背后告密”的做法,正义感强、胆子又大的则可以当面进行斥责;作为企业和机构,应该表现的是群体带头以彰显社会效应;而作为政府和监管机构则应该加强立法,威慑力和强制执行应该得到有效的贯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乱世而用重典”,实际上太平盛世也需要这样。中国人虽然是世界上最能学习也最温顺的民族,生来都是良民,但要是不加以管理,很多人就会乱来。法国那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写的《乌合之众》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执政关键是要以身作则同时引导人们遵纪守法;如果人们做不到,执法机关就要强迫其就范,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自然。
2013年3月召开的两会会场摆放的鲜花少了许多,而以前会场鲜花锦簇,多得连主席台上的人都被挡住,台下人得挺直腰板才能看得真切。这次代表们还被通知参会时自带牙具,而之前每个房间配备两套牙具随便使用,今天用完明天服务员就换上新的。我看到网上披露军队发通知让代表们自带牙具时还加上一句:这是命令!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领导开始轻车简从;强制手段的作用是明显的,因为军令如山。鲜花的减少降低了费用,牙刷的节省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前人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保障代表们舒适开会才是大事。现在连代表们都认为小事可以成就大事,且他们开会的条件和生活的水准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还受到了各界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