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从中东剧变中得到了什么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以来,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受到“中东波”的冲击,部分国家(如叙利亚)至今仍是前途未卜。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和土耳其,尽管自身政体没有遭受严重危机,但阿拉伯大变局引发的地区力量重组,使两国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种种迹象表明,土耳其似乎正成为这场中东剧变的最大赢家。中东剧变后,土耳其“伊斯兰 民主”的模式受到正在探寻政治体制新路的阿拉伯国家的普遍追捧;同时,中东地区动荡也使土耳其有机会高调介入中东事务。例如,埃及出现变局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是第一个公开要求穆巴拉克下台的外国领导人;利比亚发生动荡后,土耳其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中最后一个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的国家,但它转变立场后,对利比亚反对派的支持力度迅速增大;而在叙利亚政治动荡加剧后,土耳其除公开要求巴沙尔下台外,还积极扶植叙利亚反对派,包括为叙主要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提供大本营,积极操办“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为“叙利亚自由军”提供各种支持,等等。简而言之,土耳其已经成为中东地区外交最活跃、表现最抢眼的国家之一。
  “三种关系”的变向
  土耳其过去长期奉行“面向西方”的对外战略,现在却强势回归中东,并高调干预中东国家内部事务,不能不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事实上,土耳其外交重点转向中东并非始于今日。在2011年中东剧变之前,土耳其就出现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趋势,而且其外交举动大胆活跃,曾令外界深感震惊。一是,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日趋疏远。土耳其与以色列过去关系密切,但2008年以色列入侵加沙后,双方关系明显趋冷。2010年6月以军袭击土耳其赴加沙的救援船,两国关系更是跌至历史最低点。二是,土耳其与伊朗的关系不断加强。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国际上一直颇受争议,其2009年连任总统的合法性也饱受质疑,但是土耳其率先向他贺喜;核问题一直是西方拿伊朗“说事儿”的焦点,但2009年底埃尔多安访问伊朗时,直言西方对伊朗的制裁是“专横跋扈”,并称那些反对伊朗核活动的国家应首先放弃核武器。三是,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从2008年起,土耳其与阿拉伯世界开始举办“土耳其一阿拉伯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日趋机制化。同时,土耳其积极介入巴以和谈与叙以和谈,充当调停者角色。
  2011年中东剧变发生以来,从土耳其活跃的外交举措中,不难发现其中东政策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在外交理念上,土耳其日趋从承认现存地区力量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自身利益的现实主义路线,转向强调“民主和自由”、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扩大自身利益的理想主义风格。表面上看,土耳其外交政策的经营重点仍在中东,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基本目标也没有改变,其在中东剧变前后的政策差异似乎只是“以变应变”而已。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以“政治变色龙”著称的18世纪法国外交家塔列朗曾说过,“方式是关键之关键”。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一国外交恒久追求的目标,这是不言而喻的,而通过何种手段和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才是最考验智慧和能力的事情。当前土耳其“东向政策”的外交理念和实施手段看似是“以变应变”,因势利导,但其实,这种重大政策调整已经与其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好处没多少,坏处却显而易见
  土耳其外交重心转向中东,其所有政策举措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要扩大土耳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因此,其在中东剧变前的种种举措,落脚点都是着力与中东主要国家搞好关系,其政策手段与目标基本是一致的,由此使土耳其地区影响力大增。当时的民调也显示,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阿拉伯民众的支持率高居地区国家榜首。中东剧变后,土耳其转而通过推动部分中东国家(如利比亚、埃及、叙利亚)向“民主化”方向变革来扩大自身影响。但这些中东国家的特殊国情,尤其是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由于教派构成复杂,由此决定了这些国家的反对派与政府间的矛盾和对抗,绝非外界想象的“民主对抗专制”的简单范式,即使这些国家出现政权更替,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新政权必然是“民主国家”,更不一定亲土耳其。
  事实表明,土耳其在中东部分国家鼓动政权更替,好处没得到多少,坏处却显而易见。以叙利亚危机为例,由于得到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外部力量大力扶植,叙利亚反对派日趋具备与政府军分庭抗礼的能力,双方对抗日趋由政治动荡演变为全面内战。而叙利亚冲突升级产生的最大外溢效应,就是大量难民涌向境外。目前,土耳其、约旦、黎巴嫩等国家共收容了23万左右的叙利亚难民,仅8月份就有超过l0万叙利亚难民逃往周边邻国,约占总人数的40%,创下了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单月逃往邻国难民人数的最高纪录。难民大量涌入使土耳其政府不堪重负,更值得关注的是,一旦巴沙尔政权倒台,叙利亚出现权力真空,其境内的库尔德人问题将会日趋凸显,并可能与一直令土耳其政府头疼的土耳其库尔德问题形成共振,给土耳其造成更大安全隐患。
  从理论和长远角度看,土耳其版的“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也超出了它自身的能力范围。9.11后,美国曾在中东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但实践表明,在他国进行“民主改造”,既超出了美国的能力范围,同时也削弱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最终不得不铩羽而归。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尽管土耳其经济在世界排名第17,是“展望五国”和G20成员,“土耳其模式”对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吸引力,具备一定的软、硬实力,但是总体上看,土耳其充其量是中等强国,远没有“民主改造”其他国家的能力。
  一个笨拙的玩家·
  事实上,中东地区国家林立,矛盾错综复杂,介入中东事务看似准入门槛低,实则机会成本非常高。土耳其高调介入中东,在博得阵阵喝彩的同时,几乎引发了同等的质疑和抵触。以叙利亚危机为例,土耳其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不仅使土耳其与叙利亚政府关系剑拔弩张(土耳其战机被叙利亚击落事件几乎引发双方军事冲突),而且,使自己与叙利亚的铁杆盟友——伊朗的关系重新紧张。这种相互抵消使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位埃及官员曾指出:“土耳其是个笨拙的玩家。在很长时期内,他们不会精通中东问题。他们只是被公众舆论推着向前走。土耳其政府很可能是想证明给西方看,他们是个有影响力的玩家。但我很怀疑他们有什么具体影响,用‘庸人自扰’来形容土耳其再合适不过。”
  此外,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曾遭受土耳其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因此对土耳其充满戒备和疑惧。而且,阿拉伯人还将土耳其视为高度西方化和亲美的国家,对其隔阂甚深。相反,对土耳其人来说,在内心里是不怎么瞧得起阿拉伯人的,很多土耳其人还对1916年的“阿拉伯大起义”耿耿于怀,认为正是阿拉伯人在土耳其背后“捅了一刀”,导致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统治迅速瓦解。现实也表明,当土耳其被视为西方世界一员时,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就相对较小;而当土耳其采取“去西方化”,以穆斯林国家身份自居并参与中东事务时,更容易被中东民众当成“自己人”,地区影响力会无形扩大。而当前,土耳其以“民主、自由”为主要诉求的“中东新政”,使其在价值观和政治做派上更像习惯于颐指气使的西方国家,因而在感情和利益上无形中疏远了与中东国家的距离,反而妨碍了其地区影响力的扩大。
  有道是“过犹不及”,土耳其在中东剧变(尤其是叙利亚危机)中的抢眼表现,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很可能使土耳其由中东剧变的最大赢家变成最大输家。事实上,土耳其作为“中等国家”,受限于自身实力,更适合奉行多边主义,发挥道义力量。就此而已,土耳其最适合充当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掮客,而无力充当中东新秩序的塑造者。
其他文献
“一部电影引发的悲剧”,这是许多媒体对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9月11日在班加西遇袭身亡发出的感慨。“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我们的心都要碎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话或许道出了这出美国外交史上重大悲剧所造成的“班加西之痛”。9.11这个特殊的时间,班加西这个特殊的地点,如此诡异地叠加在一起,实际引发的是人们对于美国“中东战略成败”的追问与评说。  大使之死  52岁的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
朴槿惠的中文版自传《绝望锻炼了我》热销中国。最近,拿到了这本自传的韩文版,原来题目还有后半段:《绝望锻炼了我,希望推动了我》。一个在绝望中追求着希望而重生的人,对于世情、国情、人情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悟,行动上更显出战略和谋略兼备的灵活和弹性,在外交上也是谋篇布局,精准设计。  自今年年中开始,朴槿惠以大国外交为中心,以多边外交为舞台,利用韩国位处国际力量对比的“中间”地位,发挥“中坚”作用,谋求左右
“苏东剧变”20年后人们对那里依然关注,只是关注的目标已不是那惊心动魄的政治“变天”,而是它们的社会转型是否成功,以及它们在国际上是否找准了位置。  ——题记    中国人对东欧的不了情    “我还特别喜欢参观那些记载了中东欧社会发展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喜欢一个人漫步在多瑙河、维斯瓦河、萨瓦河、蒂萨河、奥德河畔,注视着承载着中东欧国家、民族喜怒哀乐的缓缓流过的河水,更喜欢久久地坐在波罗的海、黑
保钓运动全记录两岸联手保钓是否可行  若干年来,关于钓鱼岛事态的消息可谓不绝于耳,而今年7月4日“全家福”号抵岛宣示主权,是保钓运动又一次高潮。  此后事件余波不断:日本依然挑衅连连,激化纷争,日本政府宣布有意将钓鱼岛进行“国有化”,首相野田佳彦明确表示日本政府计划于明年4月正式“购岛”,又表示如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领土领海”出现周边国家非法行为,政府将“毅然以对”,包括根据需要动用自卫队。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高举“反恐”大旗,巴基斯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阿富汗政权的特殊关系,成为美国极其重要的反恐盟友。然而,2011年发生的两件重大事件导致巴美反恐合作陷入困境,甚至使美巴关系跌入“冰点”:一是5月初“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事件,使巴美关系严重倒退;二是11月26日北约空袭巴军两个边境检查站、造成2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巴基斯坦随后要求美国撤离位于巴基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及相关权利和管辖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对于菲律宾000228号照会所述的内容,中国政府不能接受。    据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4月8日的消息,菲律宾于4月5日就中国以“九条断续线”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向联合国提交照会。他们称,中国此举违反了国际海洋法、侵犯了菲律宾主权。菲律宾政
2011年春节,有朋友“不幸”游历了正要“变天”的埃及却有幸搭乘免费班机回到了家。此后不久,在“非洲雄狮”卡扎菲治下做工程承包的亲戚也在致富梦破灭后被运返回国……类似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政府国人均为之焦灼。如何更好地保护我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利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逢此热点云集时刻,外交学院夏莉萍副教授的《领事保护机制改革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视角》呈现给了读者。  读罢,忍不住要对著者说声谢谢,感
阿根廷是个从不缺少热情的国家,除了足球探戈等激情四射的传统节目外,连政坛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今年七八月,阿根廷政坛被一个女人搅得风生水起,阿根廷和南美国家报纸杂志不仅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个女人的一举一动,甚至连其闺房秘闻恋爱生活都被披露得“底儿掉”美国《新闻周刊》拉美版还将其作为封面人物这个风云女人就是很有把握在今年10月大选后成为阿根廷新一任总统的现任第一夫人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    是像埃薇塔还是
去年7月,澳大利亚与日本在南太平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本的宣传机器鼓噪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牵制中国”,引起亚太国家强烈关注。但是,实际上澳大利亚比任何国家都清楚,日本才是威胁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最危险国家。  自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组建以来,它最担心的国家正是日本。近代以来,日本的历次对外战争几乎都始于不宣而战的“偷袭”;历次战争的对手几乎都是日本曾经高调宣称的“盟友”,战争的目的也都是
在传统的中东社会中,女性基本处于依附于男性的地位。尽管伊斯兰教通过一系列宗教法规赋予了广大穆斯林女性一定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古兰经》在另一方面又规定了男性对女性拥有绝对的权威。如男子可以娶四妻,女性出门必须戴面纱等等。因此,在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社会,真正的男女平等实践显得举步维艰。  二战之后几十年间,随着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地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