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优素质”,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有益探讨,认识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实践体会。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境 问题合作
有效教学,就是教学的效益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这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用情境教学呈现学习任务
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首先是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其次是创设生活情趣,让学生“趣”中“思”。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最后是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疑”中“问”。“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疑”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有效的课堂需要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课堂提问
课堂中不仅要设计好的情境,还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很关键,恰到好处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首先,问题要难易适度,我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其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能力。课堂提问有的放矢,才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提高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算理法则,同时,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
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提倡有效的小组合作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每一堂课就会发现,在有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还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不够友好,不会倾听和分享,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机会组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找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合作的新的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参与小组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为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知识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在的发展。
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想。
三是教师要转换角色。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和交流时,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教学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灵活安排学习方式,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境 问题合作
有效教学,就是教学的效益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这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用情境教学呈现学习任务
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首先是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其次是创设生活情趣,让学生“趣”中“思”。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最后是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疑”中“问”。“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疑”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有效的课堂需要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课堂提问
课堂中不仅要设计好的情境,还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很关键,恰到好处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首先,问题要难易适度,我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探究的兴趣。
其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培养能力。课堂提问有的放矢,才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提高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算理法则,同时,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
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提倡有效的小组合作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每一堂课就会发现,在有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还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不够友好,不会倾听和分享,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机会组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找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合作的新的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参与小组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为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知识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在的发展。
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想。
三是教师要转换角色。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和交流时,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教学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灵活安排学习方式,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