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设计师是设计艺术的主体,设计师负责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服务于大众,方便人们生活,上升到宗教虔诚,不从设计师角度考虑,设计师不是设计艺术的主体,消费群众才是,设计师要抛弃自己,讲求以善为基础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关键词】:设计艺术;情感哲学;审美心理学 ;民族性
设计是一个大的范畴, 广义上分: 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室外、园林、景观)、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广告设计、家具设计、商业设计、机械设计等。设计是一种力量,属于生活方式文化,设计是反映哈创造“文化现象”以及“生活方式”的活动,20世纪初提,设计是一种交流。设计是打动人心的,应该引导人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应该激发大众追求更多的知识,设计师应该做杂家、生活家,应当加强学习沟通,比如绘画、书法、摄影、哲学等,丰富积累知识,提升品质品位,并有机运用到设计工作中,设计中坚持受其他的专业的影响因为这些都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我一直深知这一点。如果你要设计一个企业标志,而只看其他关于企业标志的设计图案,就不会有好的创意。
设计其实就是戴着枷锁跳舞,设计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它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在设计的时候,全面考虑有可能的因素,政治、经济、民俗、地域……大众,做设计必须懂得平衡个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设计,对外应该尊重功能,对内则应该有自己内在的秩序。
艺术与设计的区别是艺术更多的注重精神感受,而设计则是更偏向于实用性,设计师的作品可以鲜明的反映他的个性气质,他的个性气质也融进了他的作品里。设计即思想,设计是设计师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的一个综合体现。
一.消费者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构成了文化与艺术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设计艺术作品满足消费者三方面需求,基本功能,享受功能,鉴赏功能, 每一个厂家都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披上文化的外衣,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体验是消费者个体亲身参与和经历,任何视觉符号都是一种设计符号,也是表现性符号,符号是表现设计思想的一种手段。没有意义的图形没有任何意义,这个符号充当着设计师的思想情感,而这个符号所表达的信息是否被消费者准确快速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例如点、线、面、是视觉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是对立统一的。而尹定邦的《图形与意义》中说到,图形既是一类独立的艺术,又在设计中大有用武之地,既能充分满足艺术的种种审美要求,又能解决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及大众传播的需要。图形可冷可热,而且形、情、意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符号,成为20世纪后半期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媒介体系建构一种文化环境,成为影响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对象性存在
由新媒介创造的新环境,不仅创生出新的认识和思想、文化。同时,这种媒介构成的信息环境本身,还把媒介转换成文化原型,让其成为一种能够派生、创生新型经验、知识、思想的原动力。新媒介环境引发了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大众文化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廣泛。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媒介文化也受到空前的关注。陈幼坚侧重在中国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和跨文化有关的设计,中西结合,采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图像,而另一位中国知名设计师靳埭强来自中国大陆,早年移居香港,设计中经常带有中国传统的水墨效果的笔刷和图像,跨文化设计的根本特征是保证双方都能理解,跨文化设计师一种高科技,平面到立体的融合,各种文化形象的表现,是设计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交互设计是一种让人造物使用的更容易,更有效,并能让使用者感到更愉悅的设计,设计的文化传播导致现在设计会越来越向视觉社会,消费型的大众社会过度,从本质上讲,今天的设计,实际上已经成为对人类的生存方式的设计。
三.设计是一门情感哲学,非物的设计更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设计是追求非物质设计的一种探索,它着重于人的情感方面,试图通过产品形态,人机交流,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实现人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产品的人性化。情感设计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新阶段,是人类造非物活动的尝试。非物的设计更加注重物的精神性、服务性、情感性等,它力求从非物的角度来给与人更多的关怀和发展,产品是有情感的,它能将情绪和价值观传递给用户,只有深度挖掘人内心需求的设计才是受人们欢迎的好设计。蔚江表示,在科技创新到一定阶段,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设计仅仅满足基本功能远远不够,只有尊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深谙设计的情感哲学,才能实现商业价值与设计价值的最大化。什么是好设计,好设计如何诞生,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设计的价值,在于赋予产品功能上的意义,更取决于为用户带来深度情感体验。一个好的设计,将站在市场化的角度,充分剖析客户的品牌定位、核心诉求与产品策略,更重要的是深度研究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心理感受与审美趋势,再运用人体工程学等科学严谨、整合多门学科的实证手段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的最佳产品。 设计,是不能用证书、学历之类的来界定衡量的。
情感与艺术在审美上体现为相互依托,世纪表现主体在物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意识,情感,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审美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审美取向又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设计活动中加以应用检验。设计审美受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普遍性,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既体现时代感,又现实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便是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设计之美,不单纯是一种绘画,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做任何事都会进行思考再采取行动以达到自己的审美和满足心理的需求。当你亲力亲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设计了,比如家里家具的摆设,每天穿衣风格和搭配等。
四.设计艺术的未来趋势与文化诠释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中,就要求设计师能够预测设计的性能、比较不同的方案、预期对环境的影响、模拟实施过程等等。这些都必须在设计的开发阶段实现,才能有效的避免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每个人都应该有健康环保的观念,不只是设计师,包括消费者大众。设计艺术还是一种情感体现,比如材质极其工艺的运用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设计语言。材质作为设计的物质基础,它自己有其自己的功能特性。也就是说材质除了可以表现设计的实用功能,还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如:石头木材这种材质,会让人们觉得质朴和踏实,而玻璃质感、钢铁质感的材质会给人冷冰冰的,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色彩不同,产生的情感效应也自然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情感表现也就随之变化。色彩可以唤醒人们不同的情感,所以面对不同的颜色,我们所给予的情感回应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艺术使给公众以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设计艺术的历史使命[D].苏州:苏州大学,2O10.
[2]章立国.现代设计美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 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D].北京:清华大学,2003.
[4]李建盛.希望的变异—艺术设计与交流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5]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出版社,2O10.
[6]王跃伟.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O13(10).
[7]罗兰·巴特, 董学文等译.符号学美学[M].辽宁美术人民出版社,1987.
【关键词】:设计艺术;情感哲学;审美心理学 ;民族性
设计是一个大的范畴, 广义上分: 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室外、园林、景观)、工业设计、时装设计、广告设计、家具设计、商业设计、机械设计等。设计是一种力量,属于生活方式文化,设计是反映哈创造“文化现象”以及“生活方式”的活动,20世纪初提,设计是一种交流。设计是打动人心的,应该引导人们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应该激发大众追求更多的知识,设计师应该做杂家、生活家,应当加强学习沟通,比如绘画、书法、摄影、哲学等,丰富积累知识,提升品质品位,并有机运用到设计工作中,设计中坚持受其他的专业的影响因为这些都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我一直深知这一点。如果你要设计一个企业标志,而只看其他关于企业标志的设计图案,就不会有好的创意。
设计其实就是戴着枷锁跳舞,设计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它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在设计的时候,全面考虑有可能的因素,政治、经济、民俗、地域……大众,做设计必须懂得平衡个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设计,对外应该尊重功能,对内则应该有自己内在的秩序。
艺术与设计的区别是艺术更多的注重精神感受,而设计则是更偏向于实用性,设计师的作品可以鲜明的反映他的个性气质,他的个性气质也融进了他的作品里。设计即思想,设计是设计师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的一个综合体现。
一.消费者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构成了文化与艺术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设计艺术作品满足消费者三方面需求,基本功能,享受功能,鉴赏功能, 每一个厂家都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披上文化的外衣,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体验是消费者个体亲身参与和经历,任何视觉符号都是一种设计符号,也是表现性符号,符号是表现设计思想的一种手段。没有意义的图形没有任何意义,这个符号充当着设计师的思想情感,而这个符号所表达的信息是否被消费者准确快速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例如点、线、面、是视觉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是对立统一的。而尹定邦的《图形与意义》中说到,图形既是一类独立的艺术,又在设计中大有用武之地,既能充分满足艺术的种种审美要求,又能解决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及大众传播的需要。图形可冷可热,而且形、情、意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符号,成为20世纪后半期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媒介体系建构一种文化环境,成为影响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对象性存在
由新媒介创造的新环境,不仅创生出新的认识和思想、文化。同时,这种媒介构成的信息环境本身,还把媒介转换成文化原型,让其成为一种能够派生、创生新型经验、知识、思想的原动力。新媒介环境引发了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大众文化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廣泛。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媒介文化也受到空前的关注。陈幼坚侧重在中国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和跨文化有关的设计,中西结合,采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图像,而另一位中国知名设计师靳埭强来自中国大陆,早年移居香港,设计中经常带有中国传统的水墨效果的笔刷和图像,跨文化设计的根本特征是保证双方都能理解,跨文化设计师一种高科技,平面到立体的融合,各种文化形象的表现,是设计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交互设计是一种让人造物使用的更容易,更有效,并能让使用者感到更愉悅的设计,设计的文化传播导致现在设计会越来越向视觉社会,消费型的大众社会过度,从本质上讲,今天的设计,实际上已经成为对人类的生存方式的设计。
三.设计是一门情感哲学,非物的设计更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设计是追求非物质设计的一种探索,它着重于人的情感方面,试图通过产品形态,人机交流,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实现人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产品的人性化。情感设计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新阶段,是人类造非物活动的尝试。非物的设计更加注重物的精神性、服务性、情感性等,它力求从非物的角度来给与人更多的关怀和发展,产品是有情感的,它能将情绪和价值观传递给用户,只有深度挖掘人内心需求的设计才是受人们欢迎的好设计。蔚江表示,在科技创新到一定阶段,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设计仅仅满足基本功能远远不够,只有尊重用户的情感体验,深谙设计的情感哲学,才能实现商业价值与设计价值的最大化。什么是好设计,好设计如何诞生,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设计的价值,在于赋予产品功能上的意义,更取决于为用户带来深度情感体验。一个好的设计,将站在市场化的角度,充分剖析客户的品牌定位、核心诉求与产品策略,更重要的是深度研究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心理感受与审美趋势,再运用人体工程学等科学严谨、整合多门学科的实证手段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的最佳产品。 设计,是不能用证书、学历之类的来界定衡量的。
情感与艺术在审美上体现为相互依托,世纪表现主体在物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意识,情感,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审美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审美取向又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设计活动中加以应用检验。设计审美受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普遍性,民族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既体现时代感,又现实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便是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设计之美,不单纯是一种绘画,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做任何事都会进行思考再采取行动以达到自己的审美和满足心理的需求。当你亲力亲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设计了,比如家里家具的摆设,每天穿衣风格和搭配等。
四.设计艺术的未来趋势与文化诠释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中,就要求设计师能够预测设计的性能、比较不同的方案、预期对环境的影响、模拟实施过程等等。这些都必须在设计的开发阶段实现,才能有效的避免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每个人都应该有健康环保的观念,不只是设计师,包括消费者大众。设计艺术还是一种情感体现,比如材质极其工艺的运用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设计语言。材质作为设计的物质基础,它自己有其自己的功能特性。也就是说材质除了可以表现设计的实用功能,还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如:石头木材这种材质,会让人们觉得质朴和踏实,而玻璃质感、钢铁质感的材质会给人冷冰冰的,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色彩不同,产生的情感效应也自然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情感表现也就随之变化。色彩可以唤醒人们不同的情感,所以面对不同的颜色,我们所给予的情感回应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艺术使给公众以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设计艺术的历史使命[D].苏州:苏州大学,2O10.
[2]章立国.现代设计美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 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D].北京:清华大学,2003.
[4]李建盛.希望的变异—艺术设计与交流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5]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出版社,2O10.
[6]王跃伟.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O13(10).
[7]罗兰·巴特, 董学文等译.符号学美学[M].辽宁美术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