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巴方式》是江洋才让的一部长篇小说,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我”斡玛的视角讲述了康巴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奥秘和神秘想象,体现了康巴人的生活哲学和灵魂深度。我的成长历程和心得,哥哥的爱情与责任,南卡婆婆的慈祥和执着等等人物性格都在小说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作者摆脱了他者的眼光,从自身作为康巴人的视角描写了康巴人真实的生活。作品中独特的叙事结构,松玛日恰的想象,意象的象征性及现实与想象的综合运用等艺术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论述。
【关键词】:叙事结构;现实与神秘;意象
一、叙事结构
热拉尔·热奈特将小说视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是一种全知型视角,它相当于无所不知的上帝,对人物的语言性格和命运都了如指掌,它可以俯群瞰所有人的生活,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情绪起伏,甚至对他们命运的必然性做出合理的解释。内聚焦是从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叙述者只知道这个人物的情况而对其他人物的情况一无所知,内聚焦的视角可以是始终来自一个人物,也可以来自不同人物,不同人物可以从不同视角讲述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视角讲述不同的事情。外聚焦视角只从外部客观再现事件,对于事件的起因、人物的动机、情绪情感的内心流动等内心活动不作叙述,是一种纯客观的叙述视角。
《康巴方式》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是“我”,但它并不仅仅只采用内聚焦的方式进行叙述,一方面是限制性叙事,运用“我”的儿童视角讲述事件的一步步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全知型叙事,以我的成人视角对事情进行回忆,例如:“直到今天,哥哥一提起棕熊的事情,就一脸的惊悸,……只有在这种时候,人才有可能被吓成这样,好在哥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遇上那匹棕熊。”巧妙的是作者江洋才让将这两种视角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这种儿童自我和成人自我的结合实现了现实和记忆的融合统一,使小说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在这种结合中南卡婆婆的故事,铁匠的故事,哥哥的故事,放牧人甲布青卓的故事等都得到详细的讲述和交融穿插,文本因此有了一种独特的时空环境,既有一种现实的意义,也有一种回忆反思的意味,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能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点点了解故事的进展,同时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还能思考其中的深意,不断的感悟和反思。作者正是在对小说进行虚构的同时将康巴人的生活哲理融入其中,通过叙事结构表现出来。
二、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一)现实生活
1真实的生活
小说真实再现了康巴人的生活状态,料理青稞地,放牧羊群,深山采药,编织牛毛绳,念经祈雨,建筑寺院,磨青稞面等等生活细节,都是康巴人每日必做的事情,生活反反复复,平淡简单。“新的一天的开端总是以这种方式开场,难得有几天例外。”我作为一个孩子对于打刀的热情和由于贪玩导致的青稞地失火都展现了我的调皮任性和倔強执着。哥哥尼玛引雪山上的冰雪供给食用,为村里人驮运粮食和生活必需品,枪杀豹子,到我们村的主管乡买椽子和大梁等等表现了哥哥的有勇有谋、责任感和有担当。其他人物都在作者的笔下被细致真实的描写了出来,透过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我们更了解了康巴人生活的艰辛苦恼以及温情感动。
2宗教与生活
康巴人的生活也有它独特的特色,康巴藏区的牧民都信佛教,佛教的生死轮回,万物有灵,万物平等等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并且潜移默化的在他们的行為方式中表现出来,佛教与他们的生活已融为一体,宗教即生活。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令人触目惊心,甲布青卓的阿爸被索南塔次无意中被箭射死后,甲布青卓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想要寻找一钟方式超度阿爸,一日他感到他的脑子里忽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令所有人目瞪口呆,他要在自己的中指上点火,使中指燃烧,然后慢慢短去,口中默念经文纪念阿爸。“将缠着棉花的干枯中指浸入到发烫的油脂中,……待到油脂基本上凝固时,他将火点了上去,……手指真的像灯芯一样地燃烧起来了,……甲布青卓的心中涌出的一句句经文便从嘴里冒了出来。” 甲布青卓的这一行为即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是一种生活常态。
3生活哲学
康巴藏区所处地域虽然闭塞,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少之又少,但康巴人勇敢热情好客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在此精神性格之上他们也形成自己的生活哲学,生活传统与规矩,一方面规范着康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这些传统与规矩中也体现着一定的智慧。关于村里通路这一件事,传消息的人将它说成是三种消息,金消息,木消息,不金不木的消息,金消息是好消息,木消息是不好的消息,不金不木的消息是它有正反两钟影响,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同一件事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消息的三种分类表现了康巴人辩证的生活态度,通路之后,哥哥就可以和卓玛县长在一起,并且道路畅通方便了康巴人的生活,但对于老辈的驮脚汉来说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就到此结束,对于我的父亲这个实实在在的一辈子都是驮脚汉的人来说,身份的失去必然带来一种遗憾和留恋的回忆。
索南塔次在命运的牵制下无意中杀死了老羊倌,为惩罚他这个错误,他要被送往巴青,哥哥理所当然是押送者,索南塔次与哥哥一路走在去往巴青的路上,一天晚上,哥哥说到索南塔次到了巴青监狱可能会被改造成另一个人,索南塔次反复思考这句话后做出了逃跑的决定,他的逃跑并不是为逃避责任,而是想到自己做不成了自己,成为规范制度下的另一个人,这样的自己是他不能接受的。康巴人的生活哲学即是一种自然的生活,也是一种有智慧的生活。
(二) 神秘想象
想象是文学家应具备的重要要素之一,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江洋才让的小说在描写真实的同时也有其丰富的想象,作家的想象并不是毫无节制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一定的生活现实,以现实为基础的想象。这种想象中有宗教的因素,并且通过作者的想象构造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作家的想象不只是对于外部的想象,更有从人物内心入手,表现他们的灵魂和心理的想象,让人物更加生动细腻。 作品一开始关于“我”的出生,作者就充满了无尽的想象。“阿妈从接生婆的手里接过我,她泪眼婆娑地看着我,我被捧在她的双手里,犹如一只刚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鸟。我的眼眯着,双拳紧攥,好像不愿放弃手中持有的如意宝。”“这个夜晚,爷爷带着他的遗憾说走就走了,而我好像预谋好了一样地说来就来了。”我们对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是毫无记忆的,但作者运用他的想象,想象自己出生时的各种状态,以及自己出生时各种人物的行为思想,渗透着轮回转换的观念,爷爷的死和我的生,看似巧合实则有一种宗教的宿命。
卡瓦神山和南卡婆婆充满着一种神秘气息,南卡婆婆在村里是谜一样的存在,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只知道她一直是一个人,但她是怎样搬到卡瓦神山和什么时候搬到卡瓦神山的没有人了解,只是慢慢的大家才知道南卡婆婆在保卫着卡瓦神山。卡瓦神山在村人们眼里是精神的寄托,逐渐就被神话起来,卡瓦神山脚下的石头里富含很多铁,它的实用与神秘使它更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山,散发着幽秘的气息。
主人公“我”有一种特异的功能,能将头脑里的另一个思维库打开,聆听神的启示,即是“松玛日恰“,能够把我想的一字不差的描摹出来,这种特异功能就是”我“的想象,一次是在哥哥出外尋找野马的时候,“我”就只能一个人睡觉,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我开始了自己的想象,另一次是索南塔次逃跑之后,我想象着他在路上的逃亡,和甲布青卓的放牧。作者透过我的心理展开想象,使我的形象栩栩如生,更使故事多了一层神秘。
三 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孔子曾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主要是强调意,象只是意的表达工具,因此意象是表达作者主观态度的具体的物体,通过意象的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小说中都得到表现。
(一)传统与现代
康巴藏区作为藏族人聚居的地区,由于与外界的联系少,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比如传统的宗教,寺庙,生活习惯,但现代的一些先进的东西同样不可避免的被带入康巴藏区,随着与外界道路的畅通,拖拉机的使用,小商店的出现,马车的被淘汰逐漸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老一辈的人感慨不已。传统与现代究竟如何取舍,是康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灶肚里的火应该燃烧起来以保住前一晚的火种这个规矩在渐渐打破,诸如此类的传统都在随着现代文明而渐渐消失。民族文化的失落,现代性的探寻,都体现着一种时代的进步。
1寺院
寺院和佛教是藏族人的传统,建筑寺院既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历史的言说,没有寺院就相当于没有历史,而没有历史的地方是可悲的地方,因此建筑寺院是必须和必要的,阿爸和铁匠负责画草图,哥哥买椽子和大梁,全村人打地基和建筑寺院,最后找专人画壁画和上色,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寺院很快就建造起来,从这个时候起村子里开始了有确定历史记载的时期,寺院的建造传承从前的文化,开创新的文化。寺院更是宣扬佛教的场所,传统佛教教规仍是人们思想行为的指导,即使现代观念进一步渗入藏区,佛教对人们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寺院和佛教使康巴人找到自己,寻求到一种精神的回归。康巴人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骄傲是不会消失的,只会随着一代代康巴人永远的传承下去。
2路
最初这条路的开通是为着成全哥哥和卓玛县长的爱情,结束哥哥驮脚汉的身份,因此这条路在最初的意义上是一条爱情之路。但它的实际影响并不只是连接了两个人的爱情,这条土黄色的简易公路,甚至标志着今天的一个巨大的飞跃,生活因为这条路而变得方便快捷起来,日子真真实实的发生了变化。年轻人通过这条路看到了很大的商机,逐渐使村里人的生活一步步现代化,但路通到村里时惹索瓦村长哭了,这条路是通到了村长的心里,一方面村长留恋过去的生活,一方面又感到新生活的变化。但南卡婆婆终究无法从旧生活走出,仍旧守着卡瓦神山对现代生活无动于衷。
(二) 宗教轮回
小说一开始就是在讲爷爷找“铊珈”,但并没有找到,这个铊珈非常神秘,意义非同寻常,爷爷说过,铊珈在,他就在,但铊珈的不翼而飞使爷爷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就在当晚去世了,而我却在这个晚上降临到了人间,命运的一种轮回正是佛教轮回转世观念的体现,这一意象渗透了宗教哲理。
总体来说,意象的使用是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结合起来,借以表现作者的思想,传达作者的态度,展示人物的命运,深化小说主旨,使小说意义丰富,含蓄隽永。
本文从小说体现的艺术特色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首先是叙事结构的独特,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视角的巧妙结合,其次是作品中现实和神秘想象的综合运用,最后是意象的象征性表现,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在表达作者思想的同时,也把康巴人的性情淋漓尽致的充分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江洋才让. 康巴方式[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0.
[2]唐欢枫. 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解读江洋才让的康巴方式[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4 .(4)
[3]庞德著. 象征主义意象派[M]. 郑敏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150.
[4]赵林云. 一部民族志式的边地奇书——评江洋才让的边地小说康巴方式[J].钟山, 2010,(2 ).
[5]毕艳君. 时空语言的民族话书写——江洋才让小说简论[J] .青海作家论, 1999 ,6.
【关键词】:叙事结构;现实与神秘;意象
一、叙事结构
热拉尔·热奈特将小说视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是一种全知型视角,它相当于无所不知的上帝,对人物的语言性格和命运都了如指掌,它可以俯群瞰所有人的生活,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情绪起伏,甚至对他们命运的必然性做出合理的解释。内聚焦是从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叙述者只知道这个人物的情况而对其他人物的情况一无所知,内聚焦的视角可以是始终来自一个人物,也可以来自不同人物,不同人物可以从不同视角讲述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视角讲述不同的事情。外聚焦视角只从外部客观再现事件,对于事件的起因、人物的动机、情绪情感的内心流动等内心活动不作叙述,是一种纯客观的叙述视角。
《康巴方式》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是“我”,但它并不仅仅只采用内聚焦的方式进行叙述,一方面是限制性叙事,运用“我”的儿童视角讲述事件的一步步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全知型叙事,以我的成人视角对事情进行回忆,例如:“直到今天,哥哥一提起棕熊的事情,就一脸的惊悸,……只有在这种时候,人才有可能被吓成这样,好在哥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遇上那匹棕熊。”巧妙的是作者江洋才让将这两种视角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这种儿童自我和成人自我的结合实现了现实和记忆的融合统一,使小说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在这种结合中南卡婆婆的故事,铁匠的故事,哥哥的故事,放牧人甲布青卓的故事等都得到详细的讲述和交融穿插,文本因此有了一种独特的时空环境,既有一种现实的意义,也有一种回忆反思的意味,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能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点点了解故事的进展,同时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还能思考其中的深意,不断的感悟和反思。作者正是在对小说进行虚构的同时将康巴人的生活哲理融入其中,通过叙事结构表现出来。
二、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一)现实生活
1真实的生活
小说真实再现了康巴人的生活状态,料理青稞地,放牧羊群,深山采药,编织牛毛绳,念经祈雨,建筑寺院,磨青稞面等等生活细节,都是康巴人每日必做的事情,生活反反复复,平淡简单。“新的一天的开端总是以这种方式开场,难得有几天例外。”我作为一个孩子对于打刀的热情和由于贪玩导致的青稞地失火都展现了我的调皮任性和倔強执着。哥哥尼玛引雪山上的冰雪供给食用,为村里人驮运粮食和生活必需品,枪杀豹子,到我们村的主管乡买椽子和大梁等等表现了哥哥的有勇有谋、责任感和有担当。其他人物都在作者的笔下被细致真实的描写了出来,透过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我们更了解了康巴人生活的艰辛苦恼以及温情感动。
2宗教与生活
康巴人的生活也有它独特的特色,康巴藏区的牧民都信佛教,佛教的生死轮回,万物有灵,万物平等等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并且潜移默化的在他们的行為方式中表现出来,佛教与他们的生活已融为一体,宗教即生活。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令人触目惊心,甲布青卓的阿爸被索南塔次无意中被箭射死后,甲布青卓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想要寻找一钟方式超度阿爸,一日他感到他的脑子里忽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令所有人目瞪口呆,他要在自己的中指上点火,使中指燃烧,然后慢慢短去,口中默念经文纪念阿爸。“将缠着棉花的干枯中指浸入到发烫的油脂中,……待到油脂基本上凝固时,他将火点了上去,……手指真的像灯芯一样地燃烧起来了,……甲布青卓的心中涌出的一句句经文便从嘴里冒了出来。” 甲布青卓的这一行为即是一种宗教行为也是一种生活常态。
3生活哲学
康巴藏区所处地域虽然闭塞,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少之又少,但康巴人勇敢热情好客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在此精神性格之上他们也形成自己的生活哲学,生活传统与规矩,一方面规范着康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这些传统与规矩中也体现着一定的智慧。关于村里通路这一件事,传消息的人将它说成是三种消息,金消息,木消息,不金不木的消息,金消息是好消息,木消息是不好的消息,不金不木的消息是它有正反两钟影响,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同一件事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消息的三种分类表现了康巴人辩证的生活态度,通路之后,哥哥就可以和卓玛县长在一起,并且道路畅通方便了康巴人的生活,但对于老辈的驮脚汉来说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就到此结束,对于我的父亲这个实实在在的一辈子都是驮脚汉的人来说,身份的失去必然带来一种遗憾和留恋的回忆。
索南塔次在命运的牵制下无意中杀死了老羊倌,为惩罚他这个错误,他要被送往巴青,哥哥理所当然是押送者,索南塔次与哥哥一路走在去往巴青的路上,一天晚上,哥哥说到索南塔次到了巴青监狱可能会被改造成另一个人,索南塔次反复思考这句话后做出了逃跑的决定,他的逃跑并不是为逃避责任,而是想到自己做不成了自己,成为规范制度下的另一个人,这样的自己是他不能接受的。康巴人的生活哲学即是一种自然的生活,也是一种有智慧的生活。
(二) 神秘想象
想象是文学家应具备的重要要素之一,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江洋才让的小说在描写真实的同时也有其丰富的想象,作家的想象并不是毫无节制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一定的生活现实,以现实为基础的想象。这种想象中有宗教的因素,并且通过作者的想象构造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作家的想象不只是对于外部的想象,更有从人物内心入手,表现他们的灵魂和心理的想象,让人物更加生动细腻。 作品一开始关于“我”的出生,作者就充满了无尽的想象。“阿妈从接生婆的手里接过我,她泪眼婆娑地看着我,我被捧在她的双手里,犹如一只刚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鸟。我的眼眯着,双拳紧攥,好像不愿放弃手中持有的如意宝。”“这个夜晚,爷爷带着他的遗憾说走就走了,而我好像预谋好了一样地说来就来了。”我们对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是毫无记忆的,但作者运用他的想象,想象自己出生时的各种状态,以及自己出生时各种人物的行为思想,渗透着轮回转换的观念,爷爷的死和我的生,看似巧合实则有一种宗教的宿命。
卡瓦神山和南卡婆婆充满着一种神秘气息,南卡婆婆在村里是谜一样的存在,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只知道她一直是一个人,但她是怎样搬到卡瓦神山和什么时候搬到卡瓦神山的没有人了解,只是慢慢的大家才知道南卡婆婆在保卫着卡瓦神山。卡瓦神山在村人们眼里是精神的寄托,逐渐就被神话起来,卡瓦神山脚下的石头里富含很多铁,它的实用与神秘使它更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山,散发着幽秘的气息。
主人公“我”有一种特异的功能,能将头脑里的另一个思维库打开,聆听神的启示,即是“松玛日恰“,能够把我想的一字不差的描摹出来,这种特异功能就是”我“的想象,一次是在哥哥出外尋找野马的时候,“我”就只能一个人睡觉,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我开始了自己的想象,另一次是索南塔次逃跑之后,我想象着他在路上的逃亡,和甲布青卓的放牧。作者透过我的心理展开想象,使我的形象栩栩如生,更使故事多了一层神秘。
三 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孔子曾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主要是强调意,象只是意的表达工具,因此意象是表达作者主观态度的具体的物体,通过意象的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小说中都得到表现。
(一)传统与现代
康巴藏区作为藏族人聚居的地区,由于与外界的联系少,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比如传统的宗教,寺庙,生活习惯,但现代的一些先进的东西同样不可避免的被带入康巴藏区,随着与外界道路的畅通,拖拉机的使用,小商店的出现,马车的被淘汰逐漸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老一辈的人感慨不已。传统与现代究竟如何取舍,是康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灶肚里的火应该燃烧起来以保住前一晚的火种这个规矩在渐渐打破,诸如此类的传统都在随着现代文明而渐渐消失。民族文化的失落,现代性的探寻,都体现着一种时代的进步。
1寺院
寺院和佛教是藏族人的传统,建筑寺院既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历史的言说,没有寺院就相当于没有历史,而没有历史的地方是可悲的地方,因此建筑寺院是必须和必要的,阿爸和铁匠负责画草图,哥哥买椽子和大梁,全村人打地基和建筑寺院,最后找专人画壁画和上色,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寺院很快就建造起来,从这个时候起村子里开始了有确定历史记载的时期,寺院的建造传承从前的文化,开创新的文化。寺院更是宣扬佛教的场所,传统佛教教规仍是人们思想行为的指导,即使现代观念进一步渗入藏区,佛教对人们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寺院和佛教使康巴人找到自己,寻求到一种精神的回归。康巴人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骄傲是不会消失的,只会随着一代代康巴人永远的传承下去。
2路
最初这条路的开通是为着成全哥哥和卓玛县长的爱情,结束哥哥驮脚汉的身份,因此这条路在最初的意义上是一条爱情之路。但它的实际影响并不只是连接了两个人的爱情,这条土黄色的简易公路,甚至标志着今天的一个巨大的飞跃,生活因为这条路而变得方便快捷起来,日子真真实实的发生了变化。年轻人通过这条路看到了很大的商机,逐渐使村里人的生活一步步现代化,但路通到村里时惹索瓦村长哭了,这条路是通到了村长的心里,一方面村长留恋过去的生活,一方面又感到新生活的变化。但南卡婆婆终究无法从旧生活走出,仍旧守着卡瓦神山对现代生活无动于衷。
(二) 宗教轮回
小说一开始就是在讲爷爷找“铊珈”,但并没有找到,这个铊珈非常神秘,意义非同寻常,爷爷说过,铊珈在,他就在,但铊珈的不翼而飞使爷爷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就在当晚去世了,而我却在这个晚上降临到了人间,命运的一种轮回正是佛教轮回转世观念的体现,这一意象渗透了宗教哲理。
总体来说,意象的使用是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结合起来,借以表现作者的思想,传达作者的态度,展示人物的命运,深化小说主旨,使小说意义丰富,含蓄隽永。
本文从小说体现的艺术特色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首先是叙事结构的独特,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视角的巧妙结合,其次是作品中现实和神秘想象的综合运用,最后是意象的象征性表现,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在表达作者思想的同时,也把康巴人的性情淋漓尽致的充分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江洋才让. 康巴方式[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0.
[2]唐欢枫. 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解读江洋才让的康巴方式[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4 .(4)
[3]庞德著. 象征主义意象派[M]. 郑敏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150.
[4]赵林云. 一部民族志式的边地奇书——评江洋才让的边地小说康巴方式[J].钟山, 2010,(2 ).
[5]毕艳君. 时空语言的民族话书写——江洋才让小说简论[J] .青海作家论, 199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