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中的教学内容,由于这节内容主要是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技能性较强,本身就给人“冰冷”的感觉,若处理不当,就容易落入单纯技法演练的教学套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捕捉到了一个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体检活动的素材——同学当中身高最高的是178 cm,最矮的是146 cm,这恰恰可作为不等式组现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巧妙地运用这一素材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探索之旅。
  [片段一]概念藏在身高中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部分数据,这些数据是刚刚通过学校体检获得的,能猜出来吗?
  (学生有的猜视力,有的猜肺活量,有的猜身高……)
  师:同学们这样猜当然能猜中啦!
  生(全体兴奋,脸上透着自信):那是!
  师:我手中拿的是同学们的身高,我看了一遍,我们班最高178 cm,最矮的146 cm,那在我们班随便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我们在不看测量数据的前提下能知道他的身高吗?
  生:不能。
  师:我说我们班王乐清的身高是140 cm,对吗?
  生:不对,不可能。
  师(追问):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班最矮的是146cm。
  师(故作惊讶):哇!原来这样,那说他是180 cm,对吗?
  生:更不对了,他那么矮,我们班最高的才178 cm。
  师:那我现在设他的身高为x cm,你能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出他身高的范围吗?
  生:能,用不等式。
  师:该怎么写才对?
  (学生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最后达成共识:x≥146并且x≤178)
  师:谁能说一下“并且”的意思?
  生1:就是让x满足两个条件。
  生2:就是既要比146大,还要比178小!
  师(看时机成熟,提出课题):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两个同学的意思实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身高x的取值要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才行,记作x≥146 (1) x≤178 (2)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赏析】本节内容教材是以三边关系引入的,教师感觉数学味有余而情趣不足,鉴于这样的认识,捕捉到了刚刚体检完的“学生的身高”素材之后,教师改变教材的引入方法,借“真实的数据”回归数学的本真,由于贴近学生,自然缩短了数学与学生求知心理的距离,学生心情舒缓,情绪高涨,这样,宽松的环境、融洽的师生氛围就形成了。
  [片段二]顺势利导现解集
  师:谁能再举出几个例子。
  生3: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2 ℃,最低气温是15 ℃,若设今天的气温为x,则有x≥15x≤22。
  生4:小明和他的爸妈玩跷跷板游戏,若小明和他的爸爸玩,他们坐在跷跷板两端,爸爸一端低,若小明和他妈妈玩,小明一端低,已知爸爸体重80千克,妈妈体重52千克,若设小明的体重为x千克,则有x>52x<80。
  师:同学们的举例都很好,特别是生4设置了一个充满情趣的背景,说明对概念已经初步领会,哪一位同学试着给出它的描述性概念?
  生5: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师(叙述有偏差,通过反例调整):x2≥1x<2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吗?
  生5:不是,老师,我请求再说一遍。
  师:好!
  生5:(补充)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师:y≥1x < 2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吗?
  生5(脱口而出):不是,我知道了,由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师:(面向全体):这次说得怎样?
  生(全体):这次对了,值得表扬。
  师:对,值得表扬!(学生掌声)下面,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不等式组中的不等式(1)、(2)都是不等式的什么结构形式?
  生: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形式。
  师:大家能在数轴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学生争抢上台,气氛热烈,教师顺势调整思路,让四人板演)
  (下面全体学生迅速行动,画图进行中……)
  师:同学们画得都很好,通过画图,大家能发现什么?
  生(全体):发现两个解集有公共部分。
  师:怎样表述这个公共部分?
  生6:根据数轴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的趋势,可写成146≤x≤178。
  师:对,我们把146≤x≤178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x≥146(1) x≤178(2) 的解集。那谁能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
  生7: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师:若有三个不等式组成不等式组怎么办?
  生7:那就是三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师:同学们,怎样表述更合适一些?
  生(全体):各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赏析】这一片段的开始通过学生的举例和师生的对话交流,深化了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然后顺势而下,以数轴为基点,将抽象的不等式组形象地展现出来,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至此,不等式组的解集跃然纸上,轻松地化解了第一个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策划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情绽放、相互碰撞。
  [片段三]乘胜追击得解法
  师:刚才的不等式组比较简单,那换一个稍微复杂的,2x-1≥3 1-x < -4 该如何处理?
  生(全体):化成前面的形式。
  师:怎么化呢?哪位同学愿意说说?
  生8:分别去解每一个不等式,就可以得出刚才解的形式,然后画出数轴就能写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好!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化归思想”,想方设法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是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谁能第一个求出解集 。
  (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台下完成)
  2x-1≥3 ……(1) 1-x>-4 ……(2)
  解:不等式(1)移项得:2x≥4
   系数化1得 x≥2
  不等式(2)移项得:-x>-5
   系数化1得 x<5
  画数轴
  
  生9: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5。
  师(有意将评价留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这位同学做得怎么样?
  生(全体,学着老师的口气):不错,不错,非常好!
  师:完成得很漂亮!步步清晰明了,值得全体同学学习!哪一位同学愿意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
  生10:可以分成三步:
  1.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得到各自的解集;
  2.把每一个解集都表示在数轴上,
  3.根据重合部分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师:这样一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可操作性更强了,老师再问一句:若画在数轴上不存在重合部分呢?
  (生迟疑不语,思考进行时)
  生11:就说不等式组无解。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说?
  生11: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各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既然没有重合的部分,也就是没有公共部分,那不就是没有解吗?
  师(面向全体):同学们说是吗?
  生(异口同声):是!
  师:对!说得非常好,这样步骤3是否再完善一下?
  生:若有重合部分,就根据重合部分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否则无解。
  师:有上面的解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解集的结果,能发现哪些形式?
  生12:从数轴上看,有朝一个方向的,有朝两个方向的,
  师:能否详细一些?
  生12(用手比划着,像交通民警):有都朝着右面的,有都朝着左面的,有朝两面交叉的,也有朝两边不交叉的。
  师:同学们说对吗?是不是就这些类型的?
  生:应该对,没发现其他的。
  师:为什么不敢下定论?
  生:因为我们就解了这么几个不等式组,下定论,那不是以偏概全吗?(学着老师的口气)
  师:既然这样,那我们再多解几个不等式组看看。
  生(都惊讶状):还要解啊!
  师:怎么,不想解了?
  生(有点不情愿,但随即又换了口气):不是,我们想解,就请老师亮题吧!
  (老师出题,学生继续解题)
  【赏析】 本片段的教学是本节的核心,前一个教学片段已经给出了最简单形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教师顺势给出了相对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借助前面的认识,可把它转化成最简单的不等式组的形式,因而在交流中轻松地提炼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的基本步骤,并初步渗透了不等式组解集的多种形式,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纵观整堂课,教师较好地落实了“数学好玩”的目标,给学生愉悦之感。全课通过猜测开篇,就是“玩”的开始,学生的情绪瞬时被调动起来,“冰冷”的不等式赋予了生活背景,从而使整堂课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可近可亲,洋溢着生命活力。(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初中部)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 [email protected]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片段】  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看看这股清泉是从哪儿流出来的?  生:石缝  师:对!瞧(指着插图),“石缝”就是——  生:石头的缝隙。  师(出示卡片):读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生:“缝”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师:那请你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这个字。(生带读)  师:小老师带得真好!小朋友们,“石头的缝隙”叫——  生:石缝。  师:(指门缝)那你们看,这“门的缝隙”
期刊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甚至将“形式”作为决胜课堂的砝码,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意蕴,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薛老师的教学就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实现由意到象的自主建构,让我们分享到了他智慧的教学艺术。  【片段一】比较阅读”,获得“点面结合”的写作智慧  师:课文主要
期刊
【片段一】兰芝的自尊——用抽象分析和具体补白来认识  师:有人说,新妇严妆,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为了让焦母回心转意。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诵读“鸡鸣外欲曙”一段后回答。(生读)  生:我不同意。刘兰芝打扮得漂亮,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最爱的人焦仲卿看,让他看到自己的美丽。  师:是啊,女为悦己者容嘛。你的话让我想起了张晓风的一段话:“爱一个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
期刊
每每在一些活动场合遇到一些青年老师,与他们交流,他们纷纷向我抱怨:“批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搞不完的活动,完全没有个人思考的空间。”更有甚者问我:“您哪来这么多时间写文章,做学问?”  其实,一天二十四小时,谁又不是呢?  教育本就是一项极琐碎的工作。因为琐碎,因此需要整理。然而,整理的方式多种多样。  写随笔,存心得,记感悟,都是一种整理的方式。这些年,我也在寻找着最合宜和有效的思考方式。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抽象出单位“1”。对单位“1”的认识是
期刊
“国王不住紫禁城,一步一格缓缓行,六军之中最尊贵,一旦杀王定输赢。”2010年5月,南昌市青桥学校的操场上,棋盘密布,人山人海。一支由200名学生组成的象棋队伍在齐声唱诵国际象棋的行棋规则后,互相致礼,在棋盘上开始了一场国际象棋的“拼杀”。原来,这是该校一年一度的棋类特色运动会正拉开序幕。  南昌市青桥学校有着悠久的棋类教育历史。早在2002年10月,学校就被授予“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2
期刊
“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往往在一问之后依据学生的发言再次提问,直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解答为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追问可以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片段一】(“认识厘米”的教学片段)  师:观察尺子图,从0到5应该是几厘米?  生:应该是5厘米,因为0到1是1厘米,0到2
期刊
前不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潘小明执教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一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老子的这句话来概括潘老师这堂课的特色,我觉得是最恰当不过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比较、分析、质疑等方法,反复让学生实践,探究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课堂上没有华美的语言、绚丽的画面,甚至可以用平实来形容,但是整堂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培养,在潘老师的调动和点拨下,学生“渔”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雷杰能 李军)2011年2月26日,“2010年《江西教育》第六届‘与课改同成长’论文评审会”在南昌举行,江西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贺林香,副总编辑熊义勇同评委们一道,认真复审初评稿件。评审现场不时发出赞叹声:“好一篇佳作!”“又是一篇精品!”常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写出的参评论文,让评委们不时拍案叫绝,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论文也为《江西教育》编辑部举办的征文评选活动增光添彩。  “与课
期刊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和行动的新提升。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中国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