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研究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近些年高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对于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课程建设 大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07-01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但由于国家对该课程的开设没有统一的要求,各个学校在开课的形式、内容、实施等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导致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效果不一。
  一、研究现状分析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近些年高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通过搜索,近些年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课程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课程评价方式研究等方面,但总体而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大多研究侧重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某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全面、系统研究的不多;大多研究侧重于对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而关于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研究,非常少见;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趋同现象明显,而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组织教学的方法则较少见。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研究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及与其它课程的区别,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二)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1.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与学生处联合,在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情景剧等的基础上,再设计与拓展其它心理类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应用的平台。
  2.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设计实践教学:根据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如师范类专业采取组织去附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讲座的形式,非师范类专业采取组织去附近社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形式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1.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专题与内容:根据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际情况、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相关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绪教育、自我意识和健全人格教育、挫折教育、恋爱与性教育、自信心教育、创新教育、生命教育。
  2.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构建课程内容: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构建课程内容,使教育回归生活,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3.根据不同专业性质构建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根据不同学科与专业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1.角色游戏法
  课堂教学中,可以找一些同学扮演生活中的各个角色,还原生活中的经典情形,学生在扮演或观看中,通过娱乐的方式,加深对自己和他人及人际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自觉地改变了不良的心理。
  2.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案例向学生模拟现实问题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積极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廣阔的可能性空间。
  3.课堂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话题较为敏感,单靠讲授又无法深入,就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比如,在“婚恋与性爱”这一专题学习中,教师可以抛出“可不可以有婚前性行为”这个话题供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爱观。
  4.团体辅导训练法
  在团体合作训练中,可以通过“突围闯关”、“同舟共济”、“无家可归”、“解开千千结”、“建高塔”等活动,强化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意识。
  5.心理测验法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心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给予正确的解释,测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五)课程教学手段的研究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上资源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心理图片、音响资料、视频效果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建立课程网站,延伸课堂教学
  课程网站栏目可以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网络课程、网上答疑与咨询。
  (六)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研究
  改变过去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开卷)模式,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由课程纪律、课堂活动参与、课外实践教学三部分内容组成。其构成的比例分别为2:4:4。课堂活动参与与实践教学参与分数以小组为单位来计分,最后3项综合得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成绩。
其他文献
【摘要】《學生手册》是大学阶段较早接触到的书籍之一,内容详细严谨,且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书籍,不断引导着同学们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本文针对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行为,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了山东科技大学四个专业同学对《学生手册》的阅读情况,通过一系列方案改善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与学习风气。  【关键词】学生手册 考试违纪学生 考试诚信  
期刊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应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通过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教学与互联网融合,构建更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面向機制创新与应用驱动的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策略研究”(项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习各学科的基础,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学生要具备语文学习的兴趣。研究得出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很糟糕,仍有提升的空间。需要从语文课的上课方式、教师自身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 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51-01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的创业教育日益蓬勃和兴旺。但高校创业教育在目标定位、课程设计、师资配备和考核体系等多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提出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创业教育 问题 探析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成教学会“2016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一般项目《高职院校KAB课程构建体系研究—基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azjxh1
期刊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大学自扩招以来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他们所接触的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思想与以往相比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注重对自身的创新,让高校教育管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解决当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各类问题,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良好的教育与管理。本文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现状以及创新途径,希望能够对高校教育管理产生一定帮助。 
期刊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个人意识强,同学之间不够团结友爱,课间常常闹矛盾,做错了事,也不能主动承认错误,这些不良现象与学生缺乏责任心有一定的关系。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也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心 培养 认真负责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22
期刊
【摘要】在党校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新的学习方法探索。而行动学习作为能够在成人教育的适用的一种方法,也被引入到了党校教学,以实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从行动学习角度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对其给党校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行动学习 党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加持生本位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思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充分激发学生乐学、善学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进行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其内涵主要是让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在进行“听、说、读、写、书”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活动中的应用,以其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促进了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文将立足整合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五年级历史题材的课例,尝试用信息技术工具撬动课堂,主要从精选图片在对比中了解历史,细选录像在探究中走进历史,精用新闻在探究中传承历史等三方面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探究,在探究中铭记历史,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人文素养 精讲多学 对比探究 弘扬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33-01  中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