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但此领域较之其他领域在教材中所占独立篇幅较少,大多渗入其他领域教学过程之中,易被忽视。而且“欣赏·评述”不如其他学习领域那么具有可操作性,课前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常规课上教师的“教”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学”常常浮于表面,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学习部分将会有所缺失。毕竟学校的美育是普及教育,不以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为惟一目的,普及美术才是美育的重要意义,从“普及”的意义上来思考“欣赏·评述”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升美术素养,使社会成员具有艺术美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公民成为善于运用艺术家的思维和眼光的公民,而非取代艺术家的职能。审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人审美的标准会随年龄、经验、教育影响而发生改变。
一、学龄特点
小学阶段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审美的教育主要处于入门阶段,根据年龄和学习能力差异又将学生细分为低、中、高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所以在教学内容、方法上各有不同。
低齡段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刚进入小学,尚未接受系统的美术知识学习,大都对美术学习兴趣很浓,求知欲强,是培养美术兴趣、提升创造力想象力、奠定审美基础的关键时期。
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据研究材料统计,7~8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20分钟左右,很容易离开教师所讲内容而转向偶然看到的东西上去。由于他们注意力时间短,所以观察力也相对较弱,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笼统模糊,对事物表面特征无法深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同时引导其深入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低龄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评述作品时语速较缓,需耐心聆听,逐步提高。在审美特征方面,学生更偏爱颜色鲜艳,造型夸张的作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于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想法简单,想象力丰富,虽造型表现力弱但有较强表现欲,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欣赏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依然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课本为主导将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单一,有的甚至内容过时,程式化的教学过于枯燥乏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龄段的小朋友更是走马观花,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作品欣赏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享受这段艺术旅程,教师需要做好细致的前期准备,也就是备课。学生就好似“游客”,随教师一起踏上这美好的艺术之旅,教师在这段旅程扮演着“导游”的角色,根据不同学生的学龄特点制定“旅行”计划,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室里带着学生欣赏着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
第一,“带眼睛去旅行”创设情境,以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最易理解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例如,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的第一课《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师在导入时可直接使用班级学生作品,从身边的绘画作品入手欣赏画作。
第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赣美版小学二年级的欣赏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课程内容本身贴近生活,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可加入时下学生最爱的童话进行赏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将简单美术语言的自然渗入教学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更为愉悦的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教师在讲授的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力,教师的话语也是低龄段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也可在尽可能使学生听的懂的前提下,在教学语言表述的过程中渗入一些美术语言(所谓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面、形状、颜色、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术语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印象,日积月累随年龄增长,学生自然也能用美术的思维角度和语言欣赏评述艺术作品。
第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程中间游戏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听觉感官刺激的可以配合融入欣赏教学,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三、教师知识储备与更新
由于欣赏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所以教师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教材中有些内容也会是教师不太熟悉的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平日的积累,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部分,有些知识点还会涉及到历史文化发展,教师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感受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就必须自己先把这段历史知识解析完整,加入自己的专业理解提炼之后,才能将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除了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课堂美术教学。
一、学龄特点
小学阶段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审美的教育主要处于入门阶段,根据年龄和学习能力差异又将学生细分为低、中、高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所以在教学内容、方法上各有不同。
低齡段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刚进入小学,尚未接受系统的美术知识学习,大都对美术学习兴趣很浓,求知欲强,是培养美术兴趣、提升创造力想象力、奠定审美基础的关键时期。
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据研究材料统计,7~8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20分钟左右,很容易离开教师所讲内容而转向偶然看到的东西上去。由于他们注意力时间短,所以观察力也相对较弱,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笼统模糊,对事物表面特征无法深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同时引导其深入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低龄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评述作品时语速较缓,需耐心聆听,逐步提高。在审美特征方面,学生更偏爱颜色鲜艳,造型夸张的作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于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想法简单,想象力丰富,虽造型表现力弱但有较强表现欲,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欣赏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依然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课本为主导将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单一,有的甚至内容过时,程式化的教学过于枯燥乏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龄段的小朋友更是走马观花,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作品欣赏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享受这段艺术旅程,教师需要做好细致的前期准备,也就是备课。学生就好似“游客”,随教师一起踏上这美好的艺术之旅,教师在这段旅程扮演着“导游”的角色,根据不同学生的学龄特点制定“旅行”计划,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室里带着学生欣赏着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
第一,“带眼睛去旅行”创设情境,以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最易理解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例如,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的第一课《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师在导入时可直接使用班级学生作品,从身边的绘画作品入手欣赏画作。
第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赣美版小学二年级的欣赏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课程内容本身贴近生活,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可加入时下学生最爱的童话进行赏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将简单美术语言的自然渗入教学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更为愉悦的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教师在讲授的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力,教师的话语也是低龄段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也可在尽可能使学生听的懂的前提下,在教学语言表述的过程中渗入一些美术语言(所谓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面、形状、颜色、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术语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印象,日积月累随年龄增长,学生自然也能用美术的思维角度和语言欣赏评述艺术作品。
第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程中间游戏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听觉感官刺激的可以配合融入欣赏教学,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三、教师知识储备与更新
由于欣赏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所以教师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教材中有些内容也会是教师不太熟悉的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平日的积累,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部分,有些知识点还会涉及到历史文化发展,教师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感受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就必须自己先把这段历史知识解析完整,加入自己的专业理解提炼之后,才能将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除了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课堂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