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岁的吴昊正在为积攒了5年的25万元钱是否用来买房而发愁:上海的房价不断创造历史最高,吴昊害怕自己成为最后接棒的“冤大头”。但是,市场同样流传着各种各样房价不会下跌的理由。
苦恼还不至于此,物业费越来越贵,加上每月的按揭,如果买100平米的房子,在软件公司就业的吴昊月收入7000多元足够支付4000元的按揭和物业费, 但是,还要度过还贷20年艰辛的日子,他没有多少剩余的钱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中国城市刚刚兴起的中产阶层几乎都面临吴昊这样的困境,通常一天工作10小时左右的白领阶层尽管收入较高,但是,房价的飞速增长令他们成为地产商和银行的“苦力”。
望而生畏的房价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陷入通货紧缩状态, 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释放房屋需求,拉动内需,刺激经济。
这种始自1998年的温和刺激一直持续至2004年年初突然加速,固定资产投资猛然超过50%,水电煤油以及运力紧张,政府判定经济开始过热。
经济过热的诱因主要是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本的政绩观导致大量批地、招商引资、建设形象工程等。贷款利率过低和房地产投资火热,为经济过热推波助澜。
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宏观调控为经济降温,宣布收紧贷款和批地,地方政府和银行为了保持“政治正确”,政策落实“一刀切”,令经济有硬着陆的危险。 最终,严格的调控政策随后又被政府“有保有压的原则”替代,投资又开始回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表示,宏观调控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2005年中国政府决定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实施宏观调控,2004年的中国房价不仅没有抑制住,反而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尤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58亿元,约是固定投资的18.8%,投资比2003年增长28.1%。同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而2004年全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5.2%,平均售价2758元/平方米,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北京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万元,而同期北京商品房平均售价超过每平方米5000元。这意味着,一套60平方米的民居,其价值相当于一个普通北京市民20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
被比喻为“像烧红的铁”一样的上海楼市,在2003年房价飚升24.3% 基础上,2004年依然上涨了14.6个百分点,每平方米的销售均价已经达到6385元,市中心区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万元关口,而 2004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683元,如吴昊这样的收入的上海居民还是少数。
压力加重的物价
小白领吴昊面对的不仅是房价的上涨,他将和千千万万普通城市居民一样,承受水、电、煤等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可能。
2004年,主要由投资引起的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4.9%,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10.5%。
发改委最近表示,今年国家将适度疏导公用事业价格,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把握时机和节奏出台。
据悉,北京市正在酝酿对公交地铁票价、医疗费、液化气价格、取暖费、水价等进行调高,而全国一些旅游景点已经宣布提价。
提价的压力来自2004年通涨的传导。 2004年中国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是2003年中国粮食缺口达2000亿斤,导致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带动上游产品涨价 。第三,出口增长迅速,消耗大量原材料、能源、中间产品。这将使新生的中产阶层的消费力受到抑制,对中国商品的升级换代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连锁的障碍。
如果这样,像吴昊这样的城市新兴中产阶级在把更多的收入积攒或者按揭来购买高于自己年收入10倍左右的房屋后,还要支付正在增长的生活开支。
让独生子吴昊担心的还有未来如何赡养父母——包括他女朋友父母的问题。1979年就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到2001年时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的14.5%。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口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为老龄社会。
这不仅仅只是吴昊或者上海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一个中国社会未来的雷区:中国的养老体保障系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关键是财富的公平流动
吴昊始终不明白7000元的收入竟然还要过紧巴巴的日子,那千千万万个需要住房的普通城市居民日子怎么过?中国经济繁荣,创造的财富哪里去了?房价以及水电煤等价格上涨,涨的钱流向何方?
在2004年的CPI涨幅中,食品涨价9.9%,其中粮食上涨26%,是因粮食缺口,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被誉为世界加工工厂的中国,在品牌、知识产权和营销网络被外资掌握的情况下中方只挣到一点“加工费”,而且还要承受环境污染、消耗资源等成本。也就是说,中国居民承受价格上涨以及工人低工资是为西方国家消费者享受低物价和西方企业高利润埋单。
外资汹涌而入,出口猛增,更加大了西方对中国财富的剥夺。
拉动通胀的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导致对钢材水泥电力等需求旺盛, 这也加大了中国企业对钢铁厂、水泥项目、电厂等投资一哄而上,更加大了供应紧张。
在这一轮经济过热中并没有出现工资水平明显上升的状况。经济过热了,而收入却没有提高。钱去哪里了?
首先,是国有垄断部门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比如电力、煤炭、通讯等行业,这导致社会分配的新的不平等。其次,是资本的超度掠夺和权力参予分配。
生产环节的劳动力没有因为涨价而获得更多收入,部分利润被资本所有者以及权力腐败者掠夺走,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尤为明显。
地价上涨是推动房价猛增的因素之一。江苏一家著名地产公司总裁透露,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是政府“操盘”的结果。出让土地的收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卖地越多,价格越高,收益越多。有城市为了抬高出让土地的价格,特意请这家公司来当“托儿”。
在全国房价最高的上海,全市多达3600公顷的闲置土地加剧了土地市场的稀缺效应。持有这些土地的很大一部分是当地市区两级政府的国有企业,地价高涨的受益早已经超过开发。
而开发商则是通过奇高的负债融资玩“无本万利”的游戏。1997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达75%左右,远远高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6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开发商75%以上的负债率中,从中国贷款利率很低的银行得到的贷款只有20%左右,40%左右来自于商品房的预售款。在这些负债中,真正需要开发商支付利息的只有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商不向购房者的预售支付利息,而是由购房者向银行支付抵押贷款的利息,这是一笔免费的资本。
据统计,中国开发商资本的年回报率高达23.5%,如果房价上涨1%,开发商的资本回报率就会上升3.3个百分点。开发商与希望房市火爆的地方政府合谋控制舆论,制造需求旺盛、价格只升不跌的紧张形势,甚至通过反复签订虚假合同,不断抬升房价。
这是一个制造亿万富翁的流水线。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公布的中国富豪百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越来越多,2002年是25家,2003年增加到37家,2004年更多达45家。
商人利用人民币负利率的储蓄贷款投资,而外国人用相对人民币高估的美元投资,虽增加了大量就业,人民的财富本身在这个过程就被掠夺。另一方面,农民、工人以及普通职员、新兴的中产阶级并没有获得更高的收入,大部分创造的财富被西方资本、本土投机商、腐败官员掠夺。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断强化这一趋势, 形成金字塔一样的收入结构,出现富者愈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
年轻的吴昊目前若购房则意味着必须承担看不懂的虚高房价而别无选择。
让吴昊感到欣慰的是,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坦言,他浏览新华网看到网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总理被网民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表示政府会认真考虑其中许多建议和意见。现实是,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除去房产开发中的泡沫,相信吴昊等辈不至成“冤大头”。
苦恼还不至于此,物业费越来越贵,加上每月的按揭,如果买100平米的房子,在软件公司就业的吴昊月收入7000多元足够支付4000元的按揭和物业费, 但是,还要度过还贷20年艰辛的日子,他没有多少剩余的钱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中国城市刚刚兴起的中产阶层几乎都面临吴昊这样的困境,通常一天工作10小时左右的白领阶层尽管收入较高,但是,房价的飞速增长令他们成为地产商和银行的“苦力”。
望而生畏的房价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陷入通货紧缩状态, 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释放房屋需求,拉动内需,刺激经济。
这种始自1998年的温和刺激一直持续至2004年年初突然加速,固定资产投资猛然超过50%,水电煤油以及运力紧张,政府判定经济开始过热。
经济过热的诱因主要是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本的政绩观导致大量批地、招商引资、建设形象工程等。贷款利率过低和房地产投资火热,为经济过热推波助澜。
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宏观调控为经济降温,宣布收紧贷款和批地,地方政府和银行为了保持“政治正确”,政策落实“一刀切”,令经济有硬着陆的危险。 最终,严格的调控政策随后又被政府“有保有压的原则”替代,投资又开始回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表示,宏观调控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2005年中国政府决定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实施宏观调控,2004年的中国房价不仅没有抑制住,反而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尤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158亿元,约是固定投资的18.8%,投资比2003年增长28.1%。同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而2004年全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5.2%,平均售价2758元/平方米,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北京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万元,而同期北京商品房平均售价超过每平方米5000元。这意味着,一套60平方米的民居,其价值相当于一个普通北京市民20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
被比喻为“像烧红的铁”一样的上海楼市,在2003年房价飚升24.3% 基础上,2004年依然上涨了14.6个百分点,每平方米的销售均价已经达到6385元,市中心区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万元关口,而 2004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683元,如吴昊这样的收入的上海居民还是少数。
压力加重的物价
小白领吴昊面对的不仅是房价的上涨,他将和千千万万普通城市居民一样,承受水、电、煤等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可能。
2004年,主要由投资引起的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4.9%,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10.5%。
发改委最近表示,今年国家将适度疏导公用事业价格,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把握时机和节奏出台。
据悉,北京市正在酝酿对公交地铁票价、医疗费、液化气价格、取暖费、水价等进行调高,而全国一些旅游景点已经宣布提价。
提价的压力来自2004年通涨的传导。 2004年中国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是2003年中国粮食缺口达2000亿斤,导致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带动上游产品涨价 。第三,出口增长迅速,消耗大量原材料、能源、中间产品。这将使新生的中产阶层的消费力受到抑制,对中国商品的升级换代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连锁的障碍。
如果这样,像吴昊这样的城市新兴中产阶级在把更多的收入积攒或者按揭来购买高于自己年收入10倍左右的房屋后,还要支付正在增长的生活开支。
让独生子吴昊担心的还有未来如何赡养父母——包括他女朋友父母的问题。1979年就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到2001年时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数的14.5%。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口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为老龄社会。
这不仅仅只是吴昊或者上海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一个中国社会未来的雷区:中国的养老体保障系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关键是财富的公平流动
吴昊始终不明白7000元的收入竟然还要过紧巴巴的日子,那千千万万个需要住房的普通城市居民日子怎么过?中国经济繁荣,创造的财富哪里去了?房价以及水电煤等价格上涨,涨的钱流向何方?
在2004年的CPI涨幅中,食品涨价9.9%,其中粮食上涨26%,是因粮食缺口,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被誉为世界加工工厂的中国,在品牌、知识产权和营销网络被外资掌握的情况下中方只挣到一点“加工费”,而且还要承受环境污染、消耗资源等成本。也就是说,中国居民承受价格上涨以及工人低工资是为西方国家消费者享受低物价和西方企业高利润埋单。
外资汹涌而入,出口猛增,更加大了西方对中国财富的剥夺。
拉动通胀的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导致对钢材水泥电力等需求旺盛, 这也加大了中国企业对钢铁厂、水泥项目、电厂等投资一哄而上,更加大了供应紧张。
在这一轮经济过热中并没有出现工资水平明显上升的状况。经济过热了,而收入却没有提高。钱去哪里了?
首先,是国有垄断部门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比如电力、煤炭、通讯等行业,这导致社会分配的新的不平等。其次,是资本的超度掠夺和权力参予分配。
生产环节的劳动力没有因为涨价而获得更多收入,部分利润被资本所有者以及权力腐败者掠夺走,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尤为明显。
地价上涨是推动房价猛增的因素之一。江苏一家著名地产公司总裁透露,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是政府“操盘”的结果。出让土地的收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卖地越多,价格越高,收益越多。有城市为了抬高出让土地的价格,特意请这家公司来当“托儿”。
在全国房价最高的上海,全市多达3600公顷的闲置土地加剧了土地市场的稀缺效应。持有这些土地的很大一部分是当地市区两级政府的国有企业,地价高涨的受益早已经超过开发。
而开发商则是通过奇高的负债融资玩“无本万利”的游戏。1997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达75%左右,远远高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6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开发商75%以上的负债率中,从中国贷款利率很低的银行得到的贷款只有20%左右,40%左右来自于商品房的预售款。在这些负债中,真正需要开发商支付利息的只有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商不向购房者的预售支付利息,而是由购房者向银行支付抵押贷款的利息,这是一笔免费的资本。
据统计,中国开发商资本的年回报率高达23.5%,如果房价上涨1%,开发商的资本回报率就会上升3.3个百分点。开发商与希望房市火爆的地方政府合谋控制舆论,制造需求旺盛、价格只升不跌的紧张形势,甚至通过反复签订虚假合同,不断抬升房价。
这是一个制造亿万富翁的流水线。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公布的中国富豪百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越来越多,2002年是25家,2003年增加到37家,2004年更多达45家。
商人利用人民币负利率的储蓄贷款投资,而外国人用相对人民币高估的美元投资,虽增加了大量就业,人民的财富本身在这个过程就被掠夺。另一方面,农民、工人以及普通职员、新兴的中产阶级并没有获得更高的收入,大部分创造的财富被西方资本、本土投机商、腐败官员掠夺。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断强化这一趋势, 形成金字塔一样的收入结构,出现富者愈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
年轻的吴昊目前若购房则意味着必须承担看不懂的虚高房价而别无选择。
让吴昊感到欣慰的是,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坦言,他浏览新华网看到网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总理被网民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表示政府会认真考虑其中许多建议和意见。现实是,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除去房产开发中的泡沫,相信吴昊等辈不至成“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