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这几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数学。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在家里、商店里、中心广场等地方,我经常看到用瓷砖铺着不同形状和图案的地面。其实,这里面就有着很深的数学问题。用不同形状的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那么哪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能够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 例如,三角形可以,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方形也可以,用4个正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不行……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外角和是 。若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二、用数学来服务生活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笔者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同学举例:装空调室外机的架子、工地塔吊、自行车三角架。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为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内容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在阳光下,测量出一名同学的身高以及在地面上的影长。同一时刻,测量出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利用“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即可算出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在生活中渗透数学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的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科目,整天就是做作业而已。基于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去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比如,在学乘方之前,让同学思考折纸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如果一直可以对折,那么对折多少次,就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假设为1.6m)?那么经过若干次对折后,它的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折14次后,这张纸的厚度为0.1×214(毫米)=1638.4(毫米)=1.6384(米),假如可以一直对折,它的厚度会很快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到底需要对折多少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行乘方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数学教学尽可能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到的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践数学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用手去做数学,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数学。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在家里、商店里、中心广场等地方,我经常看到用瓷砖铺着不同形状和图案的地面。其实,这里面就有着很深的数学问题。用不同形状的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那么哪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能够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 例如,三角形可以,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方形也可以,用4个正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不行……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外角和是 。若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二、用数学来服务生活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笔者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同学举例:装空调室外机的架子、工地塔吊、自行车三角架。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为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内容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在阳光下,测量出一名同学的身高以及在地面上的影长。同一时刻,测量出旗杆在地面上的影长,利用“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即可算出旗杆的高度。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在生活中渗透数学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的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科目,整天就是做作业而已。基于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去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比如,在学乘方之前,让同学思考折纸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如果一直可以对折,那么对折多少次,就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假设为1.6m)?那么经过若干次对折后,它的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折14次后,这张纸的厚度为0.1×214(毫米)=1638.4(毫米)=1.6384(米),假如可以一直对折,它的厚度会很快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到底需要对折多少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行乘方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数学教学尽可能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到的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践数学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用手去做数学,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