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动态评价,本文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我校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成效。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医学英语 视听说
本质而言,医学英语仍属语言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医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医学英语的教学,医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进行原文文献查阅和专业信息获取,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工作。然而,大多数医务人员用英语进行专业的听、说交流时,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做到自如表达。因此,如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医学生的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英语教学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勤为辅。这种考核方式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重结果轻过程。以一次性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也称“课堂评估”、“课堂评价”、“成绩档案评价”,是在整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养成态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在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1971)一书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获得反馈和信息的一种系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美国建构主义学家菲尔德(Von Glaserfield)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运用个体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评价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取得新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Dr.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各种基本智力,每一种智力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智力优势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可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不是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发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根据这种动态发展的评价所提供的有关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情况的信息,教师既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又能帮助学生监控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
医学英语既强调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该领域的英语综合能力。将全面多元的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英语教学,不仅能了解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了解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学时不足。在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4∶1,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偏颇。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的院校,其教学较偏重阅读、语法和词汇训练,忽视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等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及应用性,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第三,效率低下。多数学校采取大班授课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医学英语内容偏难、语言枯燥,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在未开发自主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之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期末比试成绩占大比重,平时成绩占小比重,且大多是教师凭印象给分,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教学内容仅限于普通英语,综合课程与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为2∶1。2013年9月,我校自主开发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正式投入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做了相应的改革调整,视听说课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以普通英语视听说为课外辅助教学材料,综合课程与医学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调整为1∶1,充分保证医学英语的教学课时。开设周期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进行考核,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期末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评价内容主要为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四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完成两项构成,因此,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整体情况差距不大,大部分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机械背诵课后练习答案以求“命中率”,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培养方案的预期目的。第二个学期,在实验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仍以期末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但平时成绩不局限于考勤和作业,增加课堂表现、口语测试和英语活动参加情况等量化体系。期末成绩显示,实验班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高于对照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参与性有所提高。第三、第四学期,在两个班均引入形成性评价,改变教师单一的评价主体,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从评价结果看,引入形成性评价后,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学习策略、习惯和态度均有明显变化,学习热情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能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首先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考核,还增加了对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态度、策略、协作精神、创新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考核,学生不再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对医学英语学习望而却步,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增加了学生自评与互评,综合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结果更客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再次,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考勤,增加了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提交录音材料、参加相关英语活动等多个项目,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ardner H.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1993.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刘方俐.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5).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娄艳辉,蒋悍东,刘成玉.临床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6).
本文是2015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理论成果,项目编号:15261。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医学英语 视听说
本质而言,医学英语仍属语言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医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医学英语的教学,医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进行原文文献查阅和专业信息获取,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工作。然而,大多数医务人员用英语进行专业的听、说交流时,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做到自如表达。因此,如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医学生的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英语教学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勤为辅。这种考核方式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重结果轻过程。以一次性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也称“课堂评估”、“课堂评价”、“成绩档案评价”,是在整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养成态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在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1971)一书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获得反馈和信息的一种系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美国建构主义学家菲尔德(Von Glaserfield)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运用个体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评价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取得新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Dr.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各种基本智力,每一种智力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智力优势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可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不是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发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根据这种动态发展的评价所提供的有关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情况的信息,教师既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又能帮助学生监控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
医学英语既强调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该领域的英语综合能力。将全面多元的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英语教学,不仅能了解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了解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学时不足。在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4∶1,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偏颇。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的院校,其教学较偏重阅读、语法和词汇训练,忽视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等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及应用性,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第三,效率低下。多数学校采取大班授课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医学英语内容偏难、语言枯燥,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在未开发自主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之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期末比试成绩占大比重,平时成绩占小比重,且大多是教师凭印象给分,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教学内容仅限于普通英语,综合课程与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为2∶1。2013年9月,我校自主开发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正式投入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做了相应的改革调整,视听说课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以普通英语视听说为课外辅助教学材料,综合课程与医学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调整为1∶1,充分保证医学英语的教学课时。开设周期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进行考核,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期末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评价内容主要为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四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完成两项构成,因此,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整体情况差距不大,大部分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机械背诵课后练习答案以求“命中率”,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培养方案的预期目的。第二个学期,在实验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仍以期末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但平时成绩不局限于考勤和作业,增加课堂表现、口语测试和英语活动参加情况等量化体系。期末成绩显示,实验班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高于对照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参与性有所提高。第三、第四学期,在两个班均引入形成性评价,改变教师单一的评价主体,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从评价结果看,引入形成性评价后,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学习策略、习惯和态度均有明显变化,学习热情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能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首先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考核,还增加了对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态度、策略、协作精神、创新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考核,学生不再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对医学英语学习望而却步,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增加了学生自评与互评,综合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结果更客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再次,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考勤,增加了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提交录音材料、参加相关英语活动等多个项目,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ardner H.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1993.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刘方俐.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5).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娄艳辉,蒋悍东,刘成玉.临床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6).
本文是2015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理论成果,项目编号:1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