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理念, 改进教法, 增强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老师要将课程标准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改进教法,增强教学实效。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是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或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二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品味,培养感悟能力;三是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感悟能力 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为改变传统教学中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的落后的教学行为,教师要义不容辞地将《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一、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或主要线索,引导学生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发生在初读课文阶段,旨在对课文获取整体印象,留下全貌性概念。整体感知的方法很多,抓住课文的中心句、过渡句或主要线索,就是其中一种。因为中心句、过渡句往往能够提示某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比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独立成段的中心句,就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二是个性鲜明。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作者的“游踪”这条线索,依次写了“路上见闻—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在内洞见闻感受—乘船出洞的情况”。理出这样的思路脉络,就获取了对课文的大体印象,而这一大体印象又可帮助学生确定一条学习的路径。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深入地开展阅读活动,进一步理解各部分内容,更好地品读语句,体会作者较强的遣词造句之功底,领略句子准确、生动的表现力;最后,回归整体,体会文章构思之严谨,感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条理性与层次性。而如果教师不顾教材的文体特点,让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景点”,“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随意地打破、肢解教材原有的思路,就浪费了教材蕴涵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一次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锻炼的机会,就不会从课文这个“例子”中悟得一些言语表达规律,为自己言之有序的说话和习作表达开启思路。
  二、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品味,培养感悟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则是“食而不知其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阅读、体会,培养学生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曾经说:“提领而顿,百笔皆顺。”意思是说要抓住事情最主要的地方去处理,去入手。找到了重点段落之后,就要花大力气进行精读、品味,领悟语段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归纳能力;同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体悟、揣摩文本所蕴含的情趣之美与意境之美、理趣之美,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例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一是紧扣“苦”字,引导学生在文中标画出描写“苦”的段落、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回到第7自然段,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二是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教学中精读四处内容:①师徒长年累月在外奔波;②古寺的破败;③李时珍亲尝草药;④李时珍的话。学生“自主先学”,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展示,达成共识。李时珍甘愿吃苦、造福人民的崇高形象也逐渐定格在学生心中。
  再如,执教五年级课文《伊索寓言》,我发现每则寓言在文末揭示寓意过于直白,这种“告诉式”的文本表达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难唤起学生的主体思维及感悟。于是,我对文本的呈现做了修改——重新将课文印发给学生,隐去了最后的寓意,让学生自己凭借阅读故事本身思考悟得,课堂中学生独特而多元的感悟超越了教材的给予,而感悟的过程更是带着学生思维开启和思维碰撞的过程。
  语感培养的方法很多,朗读、诵读、换词比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叶圣陶的《荷花》一文,引导学生针对重点语段中的那个“冒”字,进行换词比较的方法,想象怎样长出来才可以称作“冒”出来。学生想到了“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精神抖擞”等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体会并表现出荷花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应基于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防止以集体讨论代替有创意的个性阅读。教师要精心预设,巧妙引导,让学生在积累语感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必须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将合作的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促使语文学习由独立走向合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他主走向自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分别介绍了烟台的海的自然景观和人的活动,写作方法基本相同,为了避免教学形式的单调,第2—5自然段教学,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首先,把全班分为四组,每一组专门研读一个季节烟台的海,同时对其他三个季节的海有所了解;其次,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剩余时间则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要求学生以导游(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的口吻向“游客”(在座的所有学生)介绍某一季节烟台海的景观,促进语言积累与内化,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设计与实施教学,学生学得认真、有趣,教师教得轻快、有效,既让学生理解了文本语言,又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一些修辞手法,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作者以课件松鼠大婶美丽的家园为引子,引导孩子们“看路”,感知路面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通过看路面被毁后松鼠大婶难过的表情,萌生帮助其“修路”的念头;通过松鼠大婶邀请孩子们过“过马路”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边玩边让孩子们复习巩固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在神奇的“魔术师”活动后,用展台展示孩子们的拼变的作品,在生生互动中感知几何图形的广泛用途,拓展幼儿思维。活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们在思考学生拓展学习的相关问题,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意义的实践,注重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拓展问题。本文所作出的相关探讨虽然多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但仍然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拓展 初中语文  笔者任教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学生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阅读感悟,需要学生做好前置性的学习,为课堂中的阅读感悟奠定基础。更需要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性学
摘 要: 新课改在全国全面实施,成效显著。作者积极地参与、实践,以新课改为理论指导,课堂为平台,学生为对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文章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为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 新课改 自主学习 教学心得  我们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中,感受着其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获益匪浅。我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和一些老师交流时,部分老师也感叹,思想品德课教之无劲、学之无劲。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我想应有以下一
摘 要: 本文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将英文报刊阅读课引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项实验性研究,希望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克服现阶段写作课教学的弊端,并为英文报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 英文报刊阅读 写作能力 校本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低,实际运用语言能力较弱,汉语思维充斥整个写作过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低下问题日显突出,学校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多开设和自然科学有关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但是效果甚微。作者认为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主性才能解决问题。  关键词: 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1.刚入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一线教师,主要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四种类型培养模式,包括初中三年中专、初中五年大专、高
摘 要: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也就是人的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问题,作为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休谟在《人性论》中已经做过探讨,基于此,有学者认为,承认“我”与“私”的正当性是约束“我”的膨胀和“私”的泛滥的有效途径,作者认为这也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社会秩序 自私 慷慨 公共利益 人的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
摘 要: 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充分研究学情,转变教学方式,用真挚的语言、情感感化和温暖学生冰冷的心,耐心一点学生会大不同,这是职业学校教师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需求 感化 温暖 参与 耐心  唐朝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地定义了教师的职责。但是从我执教职中几年的情况来看,教师不仅做要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亲其师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特有的语汇述说着自己的美的存在。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这些都说明音乐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建立学生正确审美取向中具有重要
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受到职业技校学生对美的忽略,对内在世界感受和感悟的轻视,对经典名篇与传统文化传达的韵味的漠然,这是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培养的遗憾,审美或许并非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但它可以帮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觉占有和享受生命,可以为青少年在困惑和迷茫之时提供精神能量和信仰支持,中专生可以做一名内心富足的读书人、幸福人。因此,我尝试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寻美:寻景致之美;寻语言之美;寻情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