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于细节问题的处理。这里所说的细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小的插曲或者是在文本安排上的细微之处。教师抓住这些细节之处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文本内容上的细节虽小,但却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同样,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如果教师智慧处理,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对课堂教学细节的有效利用,要合理处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深度认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设计细节,奠定情感基调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文本,同时这样的细节设计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发现在文本中有两个“没有想到”,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没有想到母亲竟然那么轻。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轻还是重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你对自己的母亲是轻是重有清晰的认识吗?你在抱母亲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这个问题让很多学生陷入深思,他们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母亲的付出太少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对母亲说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一定会感觉非常愧疚,因为作为儿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了解,可见平时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母亲也能享受一下生活,享受儿女对母亲的关心,享受天伦之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的过程中预设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问题巧妙切入,鼓励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在这样的引导分析中,学生获得深刻情感体验的同时,思想意识也可以得到升华。
二、品读细节,直击阅读瓶颈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错误,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而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深入品读,理解文本内涵,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瓶颈。
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解读,重点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品读体会。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文本的第九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请大家读一读,品味一下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师的点拨下,學生细读文本,有的学生抓住了文本中刚刚升起的太阳“悄悄探进来”这一细节进行体会。教师追问:“同学们,作者使用了‘探’这个词语,那么作者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词语而不是‘照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内容?”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在这句话中通过作者对太阳光的细致描写,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之间的深情。在文本中,虽然没有直接写父母之间的爱,但是通过对阳光也不忍心惊动父母的细节刻画,我们深刻体会到文本中人物间的深厚情感。这句话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阳光赋予人的情感,让我们在具体的景色描写中体会到情感,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宝贵和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直接品读重点,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
三、捕捉细节,发展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活动,同时也不能忽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教学中生成的细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解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挥,在品读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例如,在《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在课堂结束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却这样说道:“老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巴金是一个大文学家,但是我读着这篇课文却没有感觉到这一点,整篇文章既没有精彩的语句,也没有使用优美的词语,这显然不符合文学大家的标准啊。”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你读完这篇文章会不会觉得文章内容空洞,抒情说理不到位呢?”学生摇了摇头,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不是只有优美的词句才能感动人,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可以抒发强烈的情感,收到感动他人的效果,所以一篇文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细节,呵护学生的个性看法,让学生的别样思维得到发展,让课堂教学呈现不一样的风采。
四、挖掘细节,升华学生思想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细节,捕捉细节,还要学会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细节,从而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认识由浅及深,让学生在挖掘文本细节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了“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教学效果,而是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内容,实现对文本意蕴的深刻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体会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这样的课文又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是这样进行引导的:“如果你是一个小动物,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呢?”很多学生都说希望自己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关于环保问题的讨论:“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构建一个美丽的环境呢?关于环保,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社会热点有了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而且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阅读,其中抓住细节进行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的有效方式。着墨细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品味细节的过程中呈现不一样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设计细节,奠定情感基调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文本,同时这样的细节设计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发现在文本中有两个“没有想到”,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没有想到母亲竟然那么轻。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轻还是重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你对自己的母亲是轻是重有清晰的认识吗?你在抱母亲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这个问题让很多学生陷入深思,他们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母亲的付出太少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会对母亲说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纷纷表示自己一定会感觉非常愧疚,因为作为儿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了解,可见平时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母亲也能享受一下生活,享受儿女对母亲的关心,享受天伦之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的过程中预设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问题巧妙切入,鼓励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在这样的引导分析中,学生获得深刻情感体验的同时,思想意识也可以得到升华。
二、品读细节,直击阅读瓶颈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错误,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而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深入品读,理解文本内涵,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瓶颈。
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解读,重点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品读体会。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文本的第九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请大家读一读,品味一下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师的点拨下,學生细读文本,有的学生抓住了文本中刚刚升起的太阳“悄悄探进来”这一细节进行体会。教师追问:“同学们,作者使用了‘探’这个词语,那么作者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词语而不是‘照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内容?”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在这句话中通过作者对太阳光的细致描写,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之间的深情。在文本中,虽然没有直接写父母之间的爱,但是通过对阳光也不忍心惊动父母的细节刻画,我们深刻体会到文本中人物间的深厚情感。这句话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阳光赋予人的情感,让我们在具体的景色描写中体会到情感,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宝贵和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直接品读重点,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
三、捕捉细节,发展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活动,同时也不能忽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教学中生成的细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解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挥,在品读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例如,在《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在课堂结束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却这样说道:“老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巴金是一个大文学家,但是我读着这篇课文却没有感觉到这一点,整篇文章既没有精彩的语句,也没有使用优美的词语,这显然不符合文学大家的标准啊。”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你读完这篇文章会不会觉得文章内容空洞,抒情说理不到位呢?”学生摇了摇头,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不是只有优美的词句才能感动人,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可以抒发强烈的情感,收到感动他人的效果,所以一篇文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细节,呵护学生的个性看法,让学生的别样思维得到发展,让课堂教学呈现不一样的风采。
四、挖掘细节,升华学生思想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细节,捕捉细节,还要学会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细节,从而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认识由浅及深,让学生在挖掘文本细节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了“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教学效果,而是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内容,实现对文本意蕴的深刻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体会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这样的课文又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是这样进行引导的:“如果你是一个小动物,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呢?”很多学生都说希望自己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将学生的思路引向关于环保问题的讨论:“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构建一个美丽的环境呢?关于环保,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对社会热点有了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而且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阅读,其中抓住细节进行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的有效方式。着墨细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品味细节的过程中呈现不一样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