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方法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408272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广泛受益。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我们既要着眼于变化万千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又要以历史的眼光,采取科学的认识方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 认识方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尽管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期望不能超乎现实条件的限制。毕竟,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广泛受益。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我们要着眼于变化万千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果缺乏历史的眼光,采取超前的做法,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在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认识方法的探讨,从而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方法
  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当前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规律上、动态上、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涵。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认识法。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一种社会制度对另一种社会制度的代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它是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概念,而不是一个描述事物表层的经验性概念。无论是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还是近年来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它们都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提供了很好的注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直都是我党工作的中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亦将之作为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制度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间不免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根本上是为资本家等少数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比如2008年底,全球出现了空前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相继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在本质上,这种救市的办法都是用所有纳税人的钱去维护少数金融资本家的利益,而陷入困难的穷人却没有得到多少救助。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这些资本家在出手向政府要钱的同时,自己却仍然领取巨额的奖金与分红。与此相反的是,中国政府却而出台救市措施和一些改善民生的政策,保经济增长,保大学生就业,保农民就业,对企业退体人员实施基本养老金政策,将关闭的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还将出台实施惠及八亿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等,这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事件认识法
  我们还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等,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积极动员各种力量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在某种意义上,这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代表人民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调配。从政治制度上,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有机结合,就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了显著的集中性色彩,集中力量办大事方才成为可能。国家能够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以金融危机事件为例,金融危机暴发的原因不仅仅是在于金融领域,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这使得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开始从深层次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的弊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先进性得以彰显,无论是金融危机前,还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08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这很快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等都无一幸免于这场危机的波及。虽然说,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亦是世所罕见的,由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高度关注,而且对中国经验或者“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我们充分相信,中国寻找到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无疑,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弊端。尽管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中央、国务院充分利用市场主导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只手”的作用,促使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复苏。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比较认识法
  比较,是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研究方法。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方面比较来看,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经济生活方面来看,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率仍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工人的生活也有了相应的改善。不可否认,人民生活的问题与社会制度的优劣不是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依据生活水平的高低来对社会制度进行评价,更不能被西方暂时的繁荣景象所迷惑。我们对社会制度优劣进行比较,不能因为这些表面的东西,就认为一种社会制度比另一种社会制度优越。虽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整体消费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对社会制度优劣的比较应当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性对比,应以一个社会形态全过程与另一社会形态全过程作对比,而不是以某个短期阶段进行对比。短期对比,这很难说明两种不同制度孰优孰劣。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率先实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其优越性表现并非那么显著,人民的物质生活还没有达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不能因此就说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优越性。从政治生活方面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可以广泛地行使民主权利,虽然,我们的民主形式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我们在不断推进民主制度建设进程中,充分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这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是资本主义民主无法比拟的。资产阶级民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仅仅是空洞抽象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民主和自由,事实上,如果有谁违背资产阶级的意愿,就必然受到这种“民主”制度的制裁,由此可见,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是极具虚伪性的。
  通过对不同社会制度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果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从总体上加以对照,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具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明显要比资本主义的民主进步的多。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印度社会制度来比较,中国与印度两国进行建设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两国都是人口大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资源、人口等诸多方面,印度与中国大体上是处在同等水平的,但前者的发展明显逊于后者,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六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中国在国家建设的成果上,远远超过了印度。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结 论
  综上所述,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要通过理论认识方法、事件认识方法、比较认识方法等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能以偏概全,仅是从事物的表征进行评断。同时,我们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阶段,其制度、方针、政策的成熟度有所不同,整个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处在逐步完善、成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不同阶段的发挥程度也不同,其优越性体现的形式、特点、和程度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社会主义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也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制度逐步完善的探索过程。随着发展过程中具体问题的不断解决,制度和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会更进一步得到体现。(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其他文献
法律体系的成功构建需要对体系理论有着深刻、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逻辑分析可抛却任一理论之中与主题无关的繁言碎语。这一特征使得它成为理论研究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也为概括出适用于每一法律体系构建的一般性规律与原则提供了方法论。    无论法典化国家或判例制国家自身都有着一个法律体系。而“每种法律必然属于一种法律体系。”① 因而对法律体系的研究,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法律及法律体系任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担当起农村文化反哺角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为他们的角色扮演和工作内容指明了新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文化反哺 文化传承    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历史转变中,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摘要】我国这种长期快速增长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一直存在“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类观点。尽管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下降通道将是必然的,但是可以认定,未来中国经济维持一个高成长期有着更深刻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中国经济 可持续增长 增长效应    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乐观论和悲观论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占世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将传统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而发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在新形势下,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共产党员 马克思主义 民本观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为保持中国共产党
【摘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不断地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法律职业人应具备追求实现秩序、正义、平等、效益的法律职业精神,通过化解社会矛盾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法律职业人 和谐社会 方法 目的     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
【摘要】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思政工作之间的关系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促进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推动思政工作的改革创新,才能确保思政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推进思政工作的和谐发展。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思政工作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 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社会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摘要】现代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政治史上进步的里程碑。我们党立足于时代,从自身的理论建设和行政能力建设方面高度重视提高党员同志的思想素质,而构建现代政治文明可以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自身建设和解决目前一些重要问题的有效理论。  【关键词】政治文明 党员干部 思想素质    现代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地由
【摘要】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话题。处于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司法,应该尊重民意,但又不能輕信民意,民意介入司法应有度。在承认各自具有独立意义的基础上,引导民意通过正当路径促进司法公正,以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关键词】司法公正 民意 司法独立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正经历着重大调整,社会财富分配的差距逐渐拉大,深层
【摘要】党中央对政法机关提出了树立平和、理性、文明、规范执法新理念的明确要求。执法机关要按照党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全力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为响应党对政法工作提出的要求、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政法工作的执法理念必须更新。  【关键词】执法理念 平和 理性 文明 规范    理念决定工作思路,思路决定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决定事情的成败。目前,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