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价值,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增强美术课程的生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美术教育;中学美术
农村中学受制于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及教育观念,美术教育水平较城市中学低。面对农村中学的美育现状,积极激活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这片活水,把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地、有机地引进美术课堂,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是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乡土文化资源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它以自己的天然的优势静静地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农村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地方特色,依据教学目标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融入教学内容,切实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增强美术课程的生活性
作为劳动人民群体的智慧体现,乡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世代相传,它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砀山县教体局为了传承砀山县优秀文化,曾组织力量编写修订了《砀山县乡土文化知识读本》,这对砀山县的美术教师不仅帮助很大,而且能启发美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开发最贴近学生的校本课程。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庆祝传统节日和举行民俗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学习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教师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分组调查砀山县本土民间美术作品的种类和特点。学生探访调查的热情很高,学习成果汇报的质量很高。有的小组重点汇报了建筑类的砀山古城、城隍庙、东关戏园子和宴嬉台,有的小组畅谈了民俗文化类的砀山四平调、青花瓷印染蓝布、虎头鞋和唢呐,有的小组讲述了春节用的砀山年画、中秋节做的月饼模和结婚用的嫁衣……这些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中学美术课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极大提高了美术课堂教育的质量。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于人的发现,这里的发现也就是寻找生活的美,乡土美术资源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千姿百态的,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所发现的美自然不同。砀山县是梨都之乡,梨树多达5万公顷,是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之一,砀山梨是全县人民的支柱产业,每年的梨花授粉和酥梨收获时节,也是乡村旅游的时节。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生态研学,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生,定期定点举办师生乡土美术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鉴赏能力。
三、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命,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美术文化,这其中的许多或以独特的造型,或以精湛的工藝,或以承载的深邃文化内涵,世代流传至今,有些如沙埋金,散落民间,这些珍贵遗存使我们关照到祖先的智慧和生活印记。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优势,积极对课程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给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亲切感强、唾手可得的乡土文化美术教学材料,把积累、开发、筛选出的好的课程资源自觉补充到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民间农民画院,考察多种民俗活动,让学生在参观、体验、领悟和升华中领略家乡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美术鉴赏课有一节是专门鉴赏建筑艺术的,课堂上就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学生展开了讨论。一个学生刚说:“漫步在砀山古城遗址,我看到了秦代的人笑着从这里走过,听到了汉代的马车的轱辘之声,这是家乡引以为豪的音乐。”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讲:“我感觉唐朝的李白在宴嬉台举杯畅饮,高呼‘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就像聆听一段豪放的音乐。”前面的学生清脆问道:“民国时期砀山县最大的地主唐老八的庭院,亭台楼阁、青砖小瓦,是不是凝固的音乐呢?”这样,学生在了解了丰富、悠久、精深的家乡文化的同时,更增强了家乡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自信。
四、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急速的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会吸引许多乡村孩子离开故土,如果教育不到位,一部分孩子的家国情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先使其热爱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乡土文化是学生幼年时期所认为的最美的文化,将成为他们永远割舍不断的情丝。对于农村美术教师来讲,应充分挖掘、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提高美育的质量。
砀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可以发现、挖掘、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很多。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年画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砀山年画作为鉴赏示范,并分析砀山年画的文化背景,特别强调砀山木板年画是使用砀山梨木做母版的,梨木木质细腻,易于雕刻,线条雕刻有阴有阳,线条粗实淳厚,色彩艳丽庄重,乡土气息浓郁。通过这样近距离感触砀山乡土文化资源,可极大地触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敬仰,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独特的人文环境,明白家乡对自己的意义、自己对家乡和国家的责任,从而增强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熊明安,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德军.乡土文化与本地中小学美术融合的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7).
编辑 王彦清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美术教育;中学美术
农村中学受制于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及教育观念,美术教育水平较城市中学低。面对农村中学的美育现状,积极激活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这片活水,把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地、有机地引进美术课堂,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是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乡土文化资源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它以自己的天然的优势静静地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农村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地方特色,依据教学目标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融入教学内容,切实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增强美术课程的生活性
作为劳动人民群体的智慧体现,乡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世代相传,它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砀山县教体局为了传承砀山县优秀文化,曾组织力量编写修订了《砀山县乡土文化知识读本》,这对砀山县的美术教师不仅帮助很大,而且能启发美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开发最贴近学生的校本课程。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庆祝传统节日和举行民俗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学习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教师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分组调查砀山县本土民间美术作品的种类和特点。学生探访调查的热情很高,学习成果汇报的质量很高。有的小组重点汇报了建筑类的砀山古城、城隍庙、东关戏园子和宴嬉台,有的小组畅谈了民俗文化类的砀山四平调、青花瓷印染蓝布、虎头鞋和唢呐,有的小组讲述了春节用的砀山年画、中秋节做的月饼模和结婚用的嫁衣……这些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中学美术课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极大提高了美术课堂教育的质量。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于人的发现,这里的发现也就是寻找生活的美,乡土美术资源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千姿百态的,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所发现的美自然不同。砀山县是梨都之乡,梨树多达5万公顷,是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之一,砀山梨是全县人民的支柱产业,每年的梨花授粉和酥梨收获时节,也是乡村旅游的时节。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生态研学,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生,定期定点举办师生乡土美术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鉴赏能力。
三、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命,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美术文化,这其中的许多或以独特的造型,或以精湛的工藝,或以承载的深邃文化内涵,世代流传至今,有些如沙埋金,散落民间,这些珍贵遗存使我们关照到祖先的智慧和生活印记。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优势,积极对课程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给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亲切感强、唾手可得的乡土文化美术教学材料,把积累、开发、筛选出的好的课程资源自觉补充到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民间农民画院,考察多种民俗活动,让学生在参观、体验、领悟和升华中领略家乡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美术鉴赏课有一节是专门鉴赏建筑艺术的,课堂上就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学生展开了讨论。一个学生刚说:“漫步在砀山古城遗址,我看到了秦代的人笑着从这里走过,听到了汉代的马车的轱辘之声,这是家乡引以为豪的音乐。”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讲:“我感觉唐朝的李白在宴嬉台举杯畅饮,高呼‘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就像聆听一段豪放的音乐。”前面的学生清脆问道:“民国时期砀山县最大的地主唐老八的庭院,亭台楼阁、青砖小瓦,是不是凝固的音乐呢?”这样,学生在了解了丰富、悠久、精深的家乡文化的同时,更增强了家乡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自信。
四、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急速的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会吸引许多乡村孩子离开故土,如果教育不到位,一部分孩子的家国情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先使其热爱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乡土文化是学生幼年时期所认为的最美的文化,将成为他们永远割舍不断的情丝。对于农村美术教师来讲,应充分挖掘、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提高美育的质量。
砀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可以发现、挖掘、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很多。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年画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砀山年画作为鉴赏示范,并分析砀山年画的文化背景,特别强调砀山木板年画是使用砀山梨木做母版的,梨木木质细腻,易于雕刻,线条雕刻有阴有阳,线条粗实淳厚,色彩艳丽庄重,乡土气息浓郁。通过这样近距离感触砀山乡土文化资源,可极大地触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敬仰,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独特的人文环境,明白家乡对自己的意义、自己对家乡和国家的责任,从而增强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熊明安,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德军.乡土文化与本地中小学美术融合的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7).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