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阅读品质是指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本质,它包括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价值观、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构成因素。
  一、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创设阅读氛围
  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处于同一地位,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思想和选择空间,想方设法营造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与此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引导,抓住阅读材料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做文章。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和谐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重视整体感受,转换师生角色,培养自主精神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着重对课文内容的肢解性讲析转化到对阅读的材料的整体感受上来。学生通过熟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使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素质、语文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自主精神。
  转换师生角色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阅读兴趣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教学的双方严重错位。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教师必须从主宰课堂教学的位子上退下来,把提出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三、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怀疑精神的本质是否定真理的先验性,而批判精神的本质则是否定真理的绝对性。可见,拥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可以培养人阅读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的人,才可能会进一步的去深究这一事物。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独立意识;敢于反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他们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此时,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或随意否定,而应该顺势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鼓励竞争,注重实践,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竞争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因为竞争者存在着想赢不想输的感情动机。有人实验,在一个儿童身上通电流,并逐渐增强电流强度,直到“不能忍受”的痛点阈限为止。如果有人旁观,这一阈限值就高一些,如果是两个人比赛,就可达到最高值。阅读中竞争的基本形式是竞赛,竞赛进行的实质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别的基本结果就是发现差距。竞赛主要表现为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间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确切地获得相互间差距的认识,从而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是天生都浓的,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从内容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诸如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感受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兴趣;从形式上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从策略上,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获得阅读成功的乐趣,进而使每位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养成了浓重的阅读兴趣,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情感状态,才能使学生进入阅读的境界,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其他文献
《登高》《蜀相》两诗,代表了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述。胡应麟称《登高》“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诗菽》),纪昀称《蜀相》“忽变沉郁,魅力极大”(《瀛奎律髓汇评》)。本文试就《登高》《蜀相》“沉郁顿挫”之风格特点作一探索。  《登高》《蜀相》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现于下列三方面:  内容上的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是一种能力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乐知”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该如何从自身做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为人师表,做让学生尊重、喜爱的教师  1.爱心是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石。一位真心爱每一个学生的教师,他会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每
期刊
本着体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髓的精神,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程序。不同地域、年级、版本在使用该模式时也应有弹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五步:明确目标,导入情境——微观着手,整体感知——教师点拨,合作探究——直奔主旨,优化情境——反馈评价,教师反思。   (一)明确目标,导入情境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到课
期刊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期刊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分必考题与选考题两个模块,其中选考题部分设计了两种类型的阅读试题,一个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另一个就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频率较高的是人物传记类阅读。这类文本阅读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要想准确,规范编制答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要准确筛选信息,全面把握文脉,从而整合信息,规范答题。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筛选信息呢?本文对此作出简要探索。  1.概括传主的主要事件,
期刊
反复品读《雷雨》,可以得出一个“有关因果的推论”,即在周家的四个人物身上都不约而同地存在着一个共性的东西;也正是这个共性的东西,导致了他们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命运。这个共性的东西就是——人性的错位。  对于周朴园来说,人性的错位表现为人性向物欲(金钱)低下了高贵的头。物欲使他偏离了正常的人性轨道,而滑向了“自私、虚伪、残酷、阴险”。当年他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门第的小姐”,逼着鲁侍萍抱着刚生下三天的儿子
期刊
一直以来,语文试卷中的人物传记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尤其是在文言文上面,所选文章基本上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它的重要程度在不断提高,所占分值比例也在逐渐增大。对学生而言,掌握此类文章的解题方法、答题技巧已迫在眉睫。那么,到底该如何解读此类文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所选文言人物传记一般篇幅较短,内容简洁,文章多以记叙为主,人物多为正面形象。通过初
期刊
新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但“除旧”不是把传统全盘否定、一把火烧光,“布新”也并不是“唯新是从”。“新课程的实施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原有经验的提升和改组”,在改革中秉承传统精华。  一、回归“诵读教学”传统,在诵读中求体悟  “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惟其意”的诵读法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最传统、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历来备受推崇。
期刊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在天宝十五年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
期刊
今天的时代是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疯狂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的运用,是利还是弊?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做课件的体会,做以下分析,乞作引玉之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    语文博大精深,涵盖极广,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