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本人根据多年的经学经验,认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原理,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通过加强学生的身体练习与思维训练的结合,对改进与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技能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维训练、运用、高中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我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幾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以下简称投实心球)时,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实心球飞行的抛物线太平、不能运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投掷等现象。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讲解斜抛运动原理。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决定实心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投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的角度。我首先请学生思考一下,从持球的预备姿势开始到球出手这一段工作距离内,影响出手的初速度的因素是哪几个方面。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给实心球一个最大的作用力,产生一个最大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受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的影响,它与工作距离成正比,与工作时间的平方成反比。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距离,这就告诉我们,在身体充分做好持球预备姿势(超越器械)后,一定要加快挥臂的速度,只有充分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力,缩短用力时间,才能提高投实心球的初速度。其次我给学生简要讲述投实心球的出手角度问题。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看,出手角度α为45 时,投掷远度S最大,但出手点和落点必须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实心球投掷中,实心球的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与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个夹角β,通常叫地斜角,它与投掷的远度成反比。因此,实际上实心球投掷的出手角度不是45 ,而是45 -1/2β。当学生了解这些道理之后,在实践课时我就要求他们动脑筋做练习,譬如投掷前身体要形成反弓、手臂尽量伸直、蹬地收腹挥臂要快、目视前上方、向前上方投掷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生练习时加强个别辅导,提醒他们投掷前颈部要放松等。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和时机,根据他们的身高,在投掷线的前上方设置一条两边有高低的绳子,帮助他们形成较好的投掷角度和时机。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分别要求他们加强力量、柔韧、协调性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和提高动作。通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练习时心中有数,效果好。同时也为进行其他的投掷项目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3: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我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哪么谁先到终点?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的一些探索。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领域中,运用思维训练还是大有作为的。我认为,要做好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要进一步钻研业务,运用正确的原理和方法去指导学生。第二,教师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强身的“三基”知识,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打下认知基础。第三,教师可以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技巧和水平,善于捕捉时机,运用简练的语言,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努力促进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积极迁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维训练、运用、高中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我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幾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以下简称投实心球)时,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实心球飞行的抛物线太平、不能运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投掷等现象。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讲解斜抛运动原理。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决定实心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投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的角度。我首先请学生思考一下,从持球的预备姿势开始到球出手这一段工作距离内,影响出手的初速度的因素是哪几个方面。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给实心球一个最大的作用力,产生一个最大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受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的影响,它与工作距离成正比,与工作时间的平方成反比。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距离,这就告诉我们,在身体充分做好持球预备姿势(超越器械)后,一定要加快挥臂的速度,只有充分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力,缩短用力时间,才能提高投实心球的初速度。其次我给学生简要讲述投实心球的出手角度问题。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看,出手角度α为45 时,投掷远度S最大,但出手点和落点必须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实心球投掷中,实心球的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与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个夹角β,通常叫地斜角,它与投掷的远度成反比。因此,实际上实心球投掷的出手角度不是45 ,而是45 -1/2β。当学生了解这些道理之后,在实践课时我就要求他们动脑筋做练习,譬如投掷前身体要形成反弓、手臂尽量伸直、蹬地收腹挥臂要快、目视前上方、向前上方投掷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生练习时加强个别辅导,提醒他们投掷前颈部要放松等。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和时机,根据他们的身高,在投掷线的前上方设置一条两边有高低的绳子,帮助他们形成较好的投掷角度和时机。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分别要求他们加强力量、柔韧、协调性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和提高动作。通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练习时心中有数,效果好。同时也为进行其他的投掷项目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3: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我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哪么谁先到终点?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的一些探索。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领域中,运用思维训练还是大有作为的。我认为,要做好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要进一步钻研业务,运用正确的原理和方法去指导学生。第二,教师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强身的“三基”知识,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打下认知基础。第三,教师可以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技巧和水平,善于捕捉时机,运用简练的语言,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努力促进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积极迁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