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5年初以来,国家实行更加严格的“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保护政策,提高了征拆补偿标准和工作要求,对于项目建设用地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重点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周期较长达一年以上,一些重点项目因占补平衡、征地拆迁问题不得不放弃推进和建设。本文通过研究河北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的一些基本情况,指出了当前项目用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分析了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来源,提出了解决相关建议和办法。
关键词:河北省 重点项目 用地指标
一、河北重点项目用地基本情况
近年来重点项目建设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度达到20%以上,拉动作用明显。其中,2015年1-10月份达到26%以上,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增长。北京新机场,秦皇岛、唐山、黄骅港,京张、京沈铁路,大广、津石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拉开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框架,中航通用飞机制造、中车集团升级改造、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长城汽车晋档升级、银隆电动汽车等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张家口、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和光伏、承德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改善了河北省能源结构。2013年-2015年,全省共实施重点项目425个,当年急需用地需求合计约19万亩,下达用地指标总规模约7万亩。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急需用地分别达到3.8万、5万和10.3万亩,下达用地指标分别为21088亩、13733亩和26342亩,总体呈现供需两旺,不断攀升态势,但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项目用地需求。
二、当前重点项目用地瓶颈凸显
1.指标缺口大。经测算,2015年省重点在建项目220项,新增当年建设用地需求10.36万亩,还存在3.39万亩缺口;另外,2015年重点前期项目中具备开工条件的22个项目急需指标3224亩,报经省政府批准的30个省级重大项目孵化器中急需开工用地2620亩,以上当年缺口合计约4万亩。
2.占补平衡难。据调查,2013-2015年已批重点项目 因用地因占补平衡问题影响用地报批的项目比例分别达到29.3%、34.7%和59.6%。影响组卷的原因中9项涉及征地拆迁难,90项涉及占补平衡难,其他原因45项,耕地占补平衡难题越来越凸显,已严重制约已下达建设用地指标的落实。
3.审批供地周期长。据调查了解,从重点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规划选址、组织用地报批一般需要3-7个月,批后完成供地一般需要2-3个月,但多数项目受征拆、占补平衡、政府资金缴纳等因素影响,审批供地周期需要10-18个月,一定程度上拖延了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和开工建设。
4.后期监管弱。对重点项目用地产出缺乏后评价及跟踪监管手段,个别项目存在用地指标挪用现象,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周期过长,对个别重点项目占地闲置情况缺乏严格有效的惩罚措施,对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转让土地使用权难以做到有效监管。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河北省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自身发展和建设的任务重,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无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还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项目建设,均需大量的新增用地,仅纳入国家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的88个项目,用地需求就达69万亩。二是国家重大工程占补平衡任务重。尽管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纳入了国家统筹范围,但占补平衡任务仍需河北省自行解决,进一步挤占了河北省项目发展的空间,加剧了占补平衡难以落实的矛盾,其中,仅落实京津冀协同战略近年来开工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需要解决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就达10万亩以上。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地方政府造地积极性不高。目前河北省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6万公顷(90万亩),且土地后备资源多为荒山荒坡、坝上荒草地、沙地、沿海盐碱地,土地生态环境脆弱,不适于大面积开发利用,开发后形成的耕地质量多为中、低等,落实耕地占优补优政策十分困难。四是土地开发整理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缺乏参与渠道,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不足,导致推进乏力。五是征拆环节要求每一个失地农民两轮签字,由于社保政策不到位和农民预期值高导致签字难;当地政府缴纳有关社保和用地资金进度不快,也拉长了供地周期。六是服务环境仍需优化。项目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前期轻后期、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土地供应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前置条件多、硬性约束多、审批串联互不相认、办理时限长等问题仍然存在,协调难度大。
三、破解重点项目用地瓶颈的政策建议
1.多渠道破解占补平衡难题。争取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由国家统筹解决,建立重点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基金,采用PPP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开发整理。从土地后备资源中切块30%用于重点项目的开发整理,建设重点项目耕地储备库,用于重点项目耕地指标占补平衡。借鉴浙江、山东等地经验,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允许跨区域交易中低等级地占补平衡指标。鼓励重点项目用地单位自行筹资进行耕地开发或整理活动,补充的新增耕地经国土、农业部门共同验收确认后,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
2.深入挖潜盘活存量。一是深入开展存量闲置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行动,促进闲置土地尽快形成有效供应,确保历年重点项目闲置用地收回后仍用于重点项目,收回的其他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使用。二是加快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利用。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順利开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复垦的耕地作为增减挂钩的周转指标优先供重点项目使用。
3.构建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减少审批供地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督促项目用地单位和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优化报送要件流程;严格落实各级公开承诺办结时限采取一次性告知、限期办结等措施有力推进,对难点事项推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建设用地报批效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尽快落地。
参考文献:
[1]王殿茹,李献士,王永彪.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经济师,2007(3):279-280.
[2]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土地调查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M].
关键词:河北省 重点项目 用地指标
一、河北重点项目用地基本情况
近年来重点项目建设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度达到20%以上,拉动作用明显。其中,2015年1-10月份达到26%以上,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增长。北京新机场,秦皇岛、唐山、黄骅港,京张、京沈铁路,大广、津石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拉开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框架,中航通用飞机制造、中车集团升级改造、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长城汽车晋档升级、银隆电动汽车等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张家口、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和光伏、承德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改善了河北省能源结构。2013年-2015年,全省共实施重点项目425个,当年急需用地需求合计约19万亩,下达用地指标总规模约7万亩。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急需用地分别达到3.8万、5万和10.3万亩,下达用地指标分别为21088亩、13733亩和26342亩,总体呈现供需两旺,不断攀升态势,但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项目用地需求。
二、当前重点项目用地瓶颈凸显
1.指标缺口大。经测算,2015年省重点在建项目220项,新增当年建设用地需求10.36万亩,还存在3.39万亩缺口;另外,2015年重点前期项目中具备开工条件的22个项目急需指标3224亩,报经省政府批准的30个省级重大项目孵化器中急需开工用地2620亩,以上当年缺口合计约4万亩。
2.占补平衡难。据调查,2013-2015年已批重点项目 因用地因占补平衡问题影响用地报批的项目比例分别达到29.3%、34.7%和59.6%。影响组卷的原因中9项涉及征地拆迁难,90项涉及占补平衡难,其他原因45项,耕地占补平衡难题越来越凸显,已严重制约已下达建设用地指标的落实。
3.审批供地周期长。据调查了解,从重点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规划选址、组织用地报批一般需要3-7个月,批后完成供地一般需要2-3个月,但多数项目受征拆、占补平衡、政府资金缴纳等因素影响,审批供地周期需要10-18个月,一定程度上拖延了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和开工建设。
4.后期监管弱。对重点项目用地产出缺乏后评价及跟踪监管手段,个别项目存在用地指标挪用现象,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周期过长,对个别重点项目占地闲置情况缺乏严格有效的惩罚措施,对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转让土地使用权难以做到有效监管。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河北省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自身发展和建设的任务重,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无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还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项目建设,均需大量的新增用地,仅纳入国家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的88个项目,用地需求就达69万亩。二是国家重大工程占补平衡任务重。尽管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纳入了国家统筹范围,但占补平衡任务仍需河北省自行解决,进一步挤占了河北省项目发展的空间,加剧了占补平衡难以落实的矛盾,其中,仅落实京津冀协同战略近年来开工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需要解决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就达10万亩以上。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地方政府造地积极性不高。目前河北省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6万公顷(90万亩),且土地后备资源多为荒山荒坡、坝上荒草地、沙地、沿海盐碱地,土地生态环境脆弱,不适于大面积开发利用,开发后形成的耕地质量多为中、低等,落实耕地占优补优政策十分困难。四是土地开发整理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缺乏参与渠道,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不足,导致推进乏力。五是征拆环节要求每一个失地农民两轮签字,由于社保政策不到位和农民预期值高导致签字难;当地政府缴纳有关社保和用地资金进度不快,也拉长了供地周期。六是服务环境仍需优化。项目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前期轻后期、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土地供应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前置条件多、硬性约束多、审批串联互不相认、办理时限长等问题仍然存在,协调难度大。
三、破解重点项目用地瓶颈的政策建议
1.多渠道破解占补平衡难题。争取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由国家统筹解决,建立重点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基金,采用PPP方式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开发整理。从土地后备资源中切块30%用于重点项目的开发整理,建设重点项目耕地储备库,用于重点项目耕地指标占补平衡。借鉴浙江、山东等地经验,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允许跨区域交易中低等级地占补平衡指标。鼓励重点项目用地单位自行筹资进行耕地开发或整理活动,补充的新增耕地经国土、农业部门共同验收确认后,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
2.深入挖潜盘活存量。一是深入开展存量闲置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行动,促进闲置土地尽快形成有效供应,确保历年重点项目闲置用地收回后仍用于重点项目,收回的其他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使用。二是加快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利用。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順利开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复垦的耕地作为增减挂钩的周转指标优先供重点项目使用。
3.构建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减少审批供地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督促项目用地单位和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优化报送要件流程;严格落实各级公开承诺办结时限采取一次性告知、限期办结等措施有力推进,对难点事项推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建设用地报批效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尽快落地。
参考文献:
[1]王殿茹,李献士,王永彪.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经济师,2007(3):279-280.
[2]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土地调查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