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从课堂教学到工程实际,由书本理论知识到综合运用实践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多门课程的过程,又是查阅国家标准和规范、使用各种技术资料及工具书等的一次训练。基于此,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改进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创新;措施
1、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衔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键纽带,在机械类学生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节点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化、程序化,忽略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其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2、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2.1、设计题目单一,设计内容雷同
目前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绝大多数为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原因在于减速器为典型的通用设备,包含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介绍的几乎所有零件类型,对于学生掌握常用零件的设计方法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沿用了几十年的单一设计主题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由于设计题目单一,导致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虽然是一人一题,但都只是在具体的设计参数上有所差别,在设计内容、设计步骤方面无任何区别,因此,仍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抄袭现象。同时由于设计过程过于程序化,相关教材与资料上都有详细介绍,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2.2、学习方法僵化,教学手段守旧
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任课教师拟定設计题目后,学生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介绍的方法和步骤依次完成方案设计、零部件设计计算、装配图设计与绘制、零件图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设计说明书撰写和答辩。由于这一套流程多年来已基本程序化,学生只需机械地照搬,依葫芦画瓢即可,难以展开创新性思维,而任课教师的指导工作主要是督促学生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各项具体任务和解答学生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较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CAD技术等先进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已广泛应用,但目前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大多仍采用图板绘图,虽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还能减少学生相互投机抄袭的机率,但并不能因噎废食,毕竟计算机绘图已是目前机械设计的主流。
2.3、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培养一直处于改革阶段。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高校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也存在这一问题。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工作中需要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研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造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知识无法满足工作要求。
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措施探讨
3.1、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不断追求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良好的教师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感情基础,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更易于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消化吸收。而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的品质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世方法,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生活的执着等等这些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因此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2、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统领整个教学课程,并能够影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中不能仅限于对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还应结合机械专业和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依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特点,从长远的角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3.3、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3.3.1、小组项目化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的学习模式是由教师以企业中常用的机械作为载体,例如,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将它分解成许多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机械项目,如带式输送机中的V带传动、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轴、轴承、及联接件等,对于每一确立的项目内容,全班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此项目。每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对项目进行分析并确定出设计方案。然后,对设计进行介绍和原理说明,并由其他小组对设计进行讨论和分析,确定其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3.3.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内以适当的时间,由教师主讲变为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一次由浅入深的再加工,对错过的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根据已掌握的机械绘图软件AutoCADD的使用,正确绘制零件图和减速器装配图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3.3.3、多元化教学
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立机械创新活动小组,教师指导,通过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习兴趣等,多元化教学。2013年参加第六届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项目单摆滚球永动器,获二等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深奥的理论知识得到简化、直观,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将固定的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将实训课与理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课是实训课的指导,实训课不仅仅是理论课的验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实训课课时数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减少理论验证性实验,并采用动画演示,增加一定数量的设计性实训,课程设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构思和设计的能力;部分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相结合,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如减速器的拆装,齿轮啮合精度等级的测量等,直观为学生讲授机械设计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实训课的改革,充分发挥实训课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作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优化教学考核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中,传统的教学考核只采用試卷考试的方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严重限制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科学性。因此,课程考核优化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包括:全过程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以及学习综合能力考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考核,避免突击式准备考试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课程考核优化的合理性,让教师和学校更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总言之,在有课时限制的前提下,对课程进行有效教授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学要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促进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专业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有必要进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质量,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结合到实践中去,教学的改进与创新能够不断地提高人才的综合实力,也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相艳,任立敏,夏智星,蔡津,李志.试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41.
[2]陆龙.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87.
[3]邢继春,张文会,张楠,顾勇飞.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05-107.
[4]于海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优化分析[J].才智,2014,30:136.
[5]江连会.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86-187.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创新;措施
1、概述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衔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键纽带,在机械类学生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节点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化、程序化,忽略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其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2、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2.1、设计题目单一,设计内容雷同
目前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绝大多数为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原因在于减速器为典型的通用设备,包含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介绍的几乎所有零件类型,对于学生掌握常用零件的设计方法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沿用了几十年的单一设计主题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由于设计题目单一,导致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虽然是一人一题,但都只是在具体的设计参数上有所差别,在设计内容、设计步骤方面无任何区别,因此,仍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抄袭现象。同时由于设计过程过于程序化,相关教材与资料上都有详细介绍,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2.2、学习方法僵化,教学手段守旧
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任课教师拟定設计题目后,学生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介绍的方法和步骤依次完成方案设计、零部件设计计算、装配图设计与绘制、零件图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设计说明书撰写和答辩。由于这一套流程多年来已基本程序化,学生只需机械地照搬,依葫芦画瓢即可,难以展开创新性思维,而任课教师的指导工作主要是督促学生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各项具体任务和解答学生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较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CAD技术等先进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已广泛应用,但目前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大多仍采用图板绘图,虽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还能减少学生相互投机抄袭的机率,但并不能因噎废食,毕竟计算机绘图已是目前机械设计的主流。
2.3、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培养一直处于改革阶段。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高校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也存在这一问题。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工作中需要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研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造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知识无法满足工作要求。
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措施探讨
3.1、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不断追求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良好的教师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感情基础,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更易于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消化吸收。而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的品质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世方法,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待生活的执着等等这些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因此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2、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统领整个教学课程,并能够影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置。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中不能仅限于对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还应结合机械专业和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依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特点,从长远的角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3.3、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3.3.1、小组项目化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的学习模式是由教师以企业中常用的机械作为载体,例如,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将它分解成许多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机械项目,如带式输送机中的V带传动、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轴、轴承、及联接件等,对于每一确立的项目内容,全班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此项目。每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对项目进行分析并确定出设计方案。然后,对设计进行介绍和原理说明,并由其他小组对设计进行讨论和分析,确定其设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3.3.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内以适当的时间,由教师主讲变为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一次由浅入深的再加工,对错过的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根据已掌握的机械绘图软件AutoCADD的使用,正确绘制零件图和减速器装配图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3.3.3、多元化教学
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立机械创新活动小组,教师指导,通过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习兴趣等,多元化教学。2013年参加第六届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项目单摆滚球永动器,获二等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深奥的理论知识得到简化、直观,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将固定的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多元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将实训课与理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课是实训课的指导,实训课不仅仅是理论课的验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实训课课时数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减少理论验证性实验,并采用动画演示,增加一定数量的设计性实训,课程设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构思和设计的能力;部分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相结合,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如减速器的拆装,齿轮啮合精度等级的测量等,直观为学生讲授机械设计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实训课的改革,充分发挥实训课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作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优化教学考核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中,传统的教学考核只采用試卷考试的方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严重限制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科学性。因此,课程考核优化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包括:全过程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以及学习综合能力考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考核,避免突击式准备考试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课程考核优化的合理性,让教师和学校更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总言之,在有课时限制的前提下,对课程进行有效教授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学要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促进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专业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有必要进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质量,使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结合到实践中去,教学的改进与创新能够不断地提高人才的综合实力,也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相艳,任立敏,夏智星,蔡津,李志.试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41.
[2]陆龙.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87.
[3]邢继春,张文会,张楠,顾勇飞.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05-107.
[4]于海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优化分析[J].才智,2014,30:136.
[5]江连会.提高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