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教学中费时费力,但成效却不明显,甚至是“徒劳无功”。本文通过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变问题的有效策略,力图提高当前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39-2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作文又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正如语言学家张志公所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叶圣陶先生也对作文教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本来,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这本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写作应是快乐的,作文教学何以成了“老大难”,何以常常“徒劳无功”呢?
  一、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对作文的重视不够
  虽然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不会否认作文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作文教学普遍不重视,花在阅读及其训练上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写作。对学生作文也缺少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视写作文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写作文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老师催紧了,就临时抱佛脚,随便应付一下了事,写好后很少去作认真的修改。不少学生写作文先打开《作文选》,找到主题(话题)相同或相近作文改头换面,甚至直接抄袭。
  2.作文教学无具体计划
  以苏教版为例,虽然七八年级每个单元基本都有“写作”,但稍加研究便会发现,写作的要求没有什么序列性。比如七年级的前三次作文,依次为:有感而发;说实话,发感慨,抒真情;生活中找“米”。这就看不出前后之间有什么循序渐进的层递性。“有感而发”明明是要求学生写议论文,这对刚入中学大门的初中生来说很不合适;而“生活中找‘米’”谈的则是选材的问题。因此,许多教师根本不按教材上的“写作”要求教学。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进梯度,只能是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走,学什么课文就写什么作文。
  3.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由于无作文教学计划,不少教师甚至临去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很少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也往往不符合学生阶段性的写作水平,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作文指导也往往是简单化、格式化、套路化,引而不为、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学生灵气被一点点磨灭了。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硬着头皮凑字数。没有写作的兴趣,没有创作的热情,怎么可能写好作文?
  4.与阅读教学、日常生活脱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转化为作文的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能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时文思枯竭,硬拼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是读与写分离。课本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但往往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年代久远,有的高不可攀……阅读教学作文与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5.轻视批改与评讲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地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但现实的情况是,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其工作量已然很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即使是精批细改,但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分数便罢,对教师的批改根本不重视。不少教师甚至直到布置新的作文时才想起作文本,上次的作文也顶多说说得分,提提几个分数较高的同学,“评”的环节要么忽视,要么过于简单。
  二、改变问题的主要策略
  1.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要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文体方面,七年级可以侧重记人叙事,写简单的记叙文;八年级可以写复杂的记叙文,学写借景抒情类的散文;九年级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学写托物言志、立意相对较为深刻的散文等。在语言应用、布局谋篇等方面,也要有完整的计划,逐步使学生从文通字顺到妙笔生花,从结构完整到匠心独运。
  计划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才能烟消云散。
  2.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还要有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提高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写作过程中,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很重要,及时的表扬激励也必不可少。还可以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发表、竞赛评奖、板报展览等方式,多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提高兴趣,就是要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兴趣持续,达到“欲罢不能”的最高境界。   3.多方位、多渠道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议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向利用课本;其次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材料,生动事例。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曾提出“日札优于作文”的作文教学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多写多记、每周数篇的良好习惯。
  4.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很多,从审题、拟题到词语、修辞方法,从开头、结尾到呼应、过渡,从联想、想像到渲染铺垫、画龙点睛……教师需要投入足够的智慧与精力,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循序渐进。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指导过程中,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避免教师一言堂。要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善于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
  有不少教师的做法和感悟可以借鉴。比如,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如,不少教师强调作文与做人相结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向这些优秀人物学习。
  5.改革传统的评改方法
  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敢于放手。可以采用多种批改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互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要注重作文的“评”。作文评讲建立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认真批改的基础之上。面对大量的学生习作及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反映出的个别性、特殊性问题,可通过个别指导的形式予以解决;但批改中所发现的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病或带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必须进行作文讲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评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讲评例文必须精选,须最具典型性。成功的例文与失败的习作对比评讲;相同题目、相同题材或相同主题的作文也可对比评讲;把内容不能为中心服务的作文与材料能恰当地服务中心的作文一同评讲,也可把中心分散或游移的作文与主题鲜明的作文对比……例文必须具代表性,且通过比较的形式,可使学生加深记忆,生动、直观地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懂得什么是偏题,什么是过渡照应,什么是欲扬先抑……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只要我们真正地动脑筋,想办法,肯投入,求实效,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借助“罗森塔尔效应”,巧妙运用暗示期待手段,能够有效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期望;班主任;积极暗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9-1  我校多年来一直以“构建和谐一中,实践精品战略,创建安徽名校,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重点实施“和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引发了一场新的教育改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被大量地引入到了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就新教学方式的一些问题作以下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67-1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一场对传统教育的颠覆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创新细胞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结合物理课堂教学,阐述激活学生创新细胞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活;培养;创新细胞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74-2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强,而提出问题能力差,因而缺乏创造性。”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
摘要:幼儿的科学概念是在其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确定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关注内容,制订合适的目标,预设“最近发展区”,提供不同的探究方法与材料,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思考探究一些现象和问题,优化科学教学,帮助幼儿的认知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推动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深入性。本文以科学活动为例,谈谈行知理论在“活”的科学活动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
摘要:文章通过铅笔刨丢失而后在一个留守儿童那里再次出现的案例,就加强留守儿童犯错后的教育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进行反思,认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师应做到:重在留心了解“内情”,让德育更“悄然化”,让德育更“个性化”,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案例;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22-1
摘要:蓝印花布民间文化典雅实用,充满审美意趣,通过本案例的实施,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感受蓝印花布的美,初步了解和尝试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关注并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民间美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触、感受和学习我国质朴、古雅的传统民间艺术,并用趣味性的方式将其进行传承和弘扬,既提高了审美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关键词:体悟;雅趣;课堂  中
摘 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甚至学生不问问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种现象引人思索,令人担忧。如果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那么,所发展的往往是一种机械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  关键词:质疑;提高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
摘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所谓“法”,指的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兴趣;表扬;方法;互动;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55-1  一、真心表扬:“真诚而不滥”,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论语》中孔子
摘要:持续了1300多年的我国古代考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舞弊与反舞弊博弈的历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代考试中的主要舞弊形式、政府采取的主要反舞弊措施,为我国现代教育考试中的舞弊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考试舞弊;反舞弊;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87-1  一、古代考试中的主要舞弊形式  1.替考。 又称假手、枪替,即雇人代考
摘要:笔者以一节作文指导课为例,分别从课前、课堂上、课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写作方法,并通过多次的对比指导修改,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过程反思;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67-2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表达的内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