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生个人能力和个体因素的差异,教学效果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因材施教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不仅正视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设计,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从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分层教学;应用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常常使能力差的学生陷入理解困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能力强的学生无法“吃饱”,能力差的学生也总是“吃不到”,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
一、小学高年段数学采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潜力倾向等因素将学生科学划分为水平相近的层次,并针对学生所处层次来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正视了学生的能力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能力范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能力培养。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尤为重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渐加大,分层教学法成为了适应学生实际学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弥补了学生的能力不足,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打造出高效率高质量的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
二、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是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在进行分层时将数学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认为成绩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其实并非如此,单元测验、期中考试的成绩只能作为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参考,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情,甚至有的学生存在由于心理素质差,能力强而成绩忽高忽低的情况,如果简单按照数学成绩划分层次,很容易出现层次划分不清晰,学生能力与所处层次不符的情况。老师需要在分层前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数学知识储备、能力发展方面情况,然后将学生科学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以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主,这层次学生通常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理解并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B层次学生以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知识储备都较好的学生为主,成绩较稳定且在班级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C层次以学习能力差、知识储备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为主,这层次学生通常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反复的进行讲解和针对性的指导。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传统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以中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开展教学设计,虽然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对于C层次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层次划分,对C层学生以基础、简答的知识内容为主,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基础知识内容,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而对于A、B层次学生则以具有综合性、灵活性的例题讲解为主,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培养上。以六年级“百分数”这课为例,需要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存在意义,会读写百分数,并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这课时,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内容,百分数应用两部分,C层次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为主,而A、B层次学生则侧重于百分数的应用,在应用中去理解并深化本节知识内容。教学内容的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能力范围内掌握新知识内容,弥补了学生的能力差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准定位得到因材施教的培养。
(三)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分层教学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挥出课堂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在不同方法指导下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针对A层次能力优异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借助问题启发学生展开知识深层次探究,使学生亲历知识探究的完整过程,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B层次学生则可以采用启發 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的发散思维,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而C层次学生则采用讲解 辅导的方式,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渐完成新知识理解。以“圆”这课为例,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老师为学生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情境:生活中都有哪些圆的形象?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给你一根绳子你能画出一个圆吗?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观察和思考,使C层次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理解圆的定义,而A、B层次学生则在问题导学中展开圆的深入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是生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能力特点出发,通过因材施教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数学高年段分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4637)】
【参考文献】
[1]王祥清.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2018(2).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分层教学;应用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常常使能力差的学生陷入理解困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能力强的学生无法“吃饱”,能力差的学生也总是“吃不到”,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
一、小学高年段数学采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潜力倾向等因素将学生科学划分为水平相近的层次,并针对学生所处层次来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正视了学生的能力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能力范围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能力培养。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尤为重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渐加大,分层教学法成为了适应学生实际学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弥补了学生的能力不足,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打造出高效率高质量的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
二、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是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在进行分层时将数学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认为成绩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其实并非如此,单元测验、期中考试的成绩只能作为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参考,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情,甚至有的学生存在由于心理素质差,能力强而成绩忽高忽低的情况,如果简单按照数学成绩划分层次,很容易出现层次划分不清晰,学生能力与所处层次不符的情况。老师需要在分层前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数学知识储备、能力发展方面情况,然后将学生科学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以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主,这层次学生通常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理解并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B层次学生以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知识储备都较好的学生为主,成绩较稳定且在班级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C层次以学习能力差、知识储备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为主,这层次学生通常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反复的进行讲解和针对性的指导。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传统小学高年段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以中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开展教学设计,虽然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对于C层次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层次划分,对C层学生以基础、简答的知识内容为主,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基础知识内容,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而对于A、B层次学生则以具有综合性、灵活性的例题讲解为主,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培养上。以六年级“百分数”这课为例,需要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存在意义,会读写百分数,并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这课时,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内容,百分数应用两部分,C层次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为主,而A、B层次学生则侧重于百分数的应用,在应用中去理解并深化本节知识内容。教学内容的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能力范围内掌握新知识内容,弥补了学生的能力差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准定位得到因材施教的培养。
(三)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分层教学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挥出课堂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在不同方法指导下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针对A层次能力优异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借助问题启发学生展开知识深层次探究,使学生亲历知识探究的完整过程,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B层次学生则可以采用启發 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的发散思维,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而C层次学生则采用讲解 辅导的方式,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渐完成新知识理解。以“圆”这课为例,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老师为学生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情境:生活中都有哪些圆的形象?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给你一根绳子你能画出一个圆吗?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观察和思考,使C层次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理解圆的定义,而A、B层次学生则在问题导学中展开圆的深入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是生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能力特点出发,通过因材施教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数学高年段分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4637)】
【参考文献】
[1]王祥清.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