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伊始,重新走进校园的英国孩子发现自己的课表上多了一门课程:烹饪。
按照英国政府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烹饪被列入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英国7岁到14岁的孩子必须学习烹饪,到14岁时,他们要能做出不同种类的20个左右的花样,比如沙拉、馅饼以及咖喱饭等等。
从教学要求上看,英国会是一个全民出厨师的美食国度,然而现实却是——此举更像缺什么补什么的无奈之举。因为在以炸鱼薯条配土豆、“仰望天空”青鱼派这些“暗黑料理”大行其道的英国,好厨师和好菜式算得上真正的珍稀物种。
这也不难理解,不久前中国领导人访问英国的时候,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午餐招待客人时端出的并非当地特产,而是几道中国菜。砂锅焖鸡和五宝蛋炒饭等组成的菜单由卡梅伦亲自敲定,而当时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厨房里掌勺的,是英国的一对华裔双胞胎姐妹。
最特别的英国食物
谢丽萨和谢海伦姐妹为了首相府开出的价值38.3英镑(约合400元人民币)的这顿午饭,需要从曼彻斯特的住所到伦敦,来回600多公里路程。在唐宁街的午餐上,大人物们把“所有菜都吃光了”,这一点让厨师甚为自豪。
被卡梅伦选中招待中国总理李克强的砂锅焖鸡是这对姐妹的拿手好菜,这道菜2013年为她们在曼彻斯特经营的甜甜中餐馆赢得了“英国最佳中餐馆”美誉。
不到40英镑的餐费只是笔小生意,不过谢丽萨看重的是客串“御厨”的巨大荣誉,她称在唐宁街掌勺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激动的时刻之一。她们也没光忙着激动,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李克强和卡梅伦)他们都很享受端上去的食物,盘子撤下来的时候都是空的,通常来说,这是好迹象。”丽萨说。
丽萨不仅是厨师,还是一位企业家。2013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庞大的商贸代表团访华时,她是代表团成员之一。据丽萨说,她之所以能被选中为领导人做饭也和那次访华有关。
“在卡梅伦访问中国的时候,李克强总理用豪华的中餐宴会招待了他。因此卡梅伦也想用最好的英国食物回馈中国客人。”丽萨说,“他想准备些特别的东西。”
为了实现卡梅伦的这一思路,谢丽萨姐妹提供了三道主菜和三道甜品作为备选,最后卡梅伦亲手圈定了鸡胸肉搭配香菇咸味肉汁,再加上广式香肠和白菜组成的砂锅焖鸡,以及菊花茶甜味芒果布丁。对于经常中午以冰冷的鸡肉三明治果腹的英国人来说,谢氏姐妹做出来的确实是“特别的英国食物”。
进唐宁街十号为领导人做顿饭,过程也有波折。丽萨说:“我们第一次到首相官邸的时候,来宾名单上没我们的名字,后来还是首相的助理把我们带进去的。”
进了首相府,麻烦还在继续。谢氏姐妹首先就发现厨房的炉子有问题,需要修理。当一切都处理好后,轮到丽萨动手了,“我想象自己是在熟悉的甜甜中餐馆里,在烹调中随心所欲发挥自己想法。”她说。
丽萨说,吃饭时两国政要们谈笑风生,大家都开玩笑,中国总理远道而来,居然吃的是中餐。卡梅伦在餐桌上发挥着自己的英式幽默,他对李克强说:“我能提供给您的最棒的东西,就是三道中国菜。”大家都被逗乐了。
三代人的创业史
祖籍广东的谢氏姐妹是第三代中国移民,一手做菜功夫都是从家中长辈那里学到的。作为华裔,她们继承的不仅是厨艺,还有勤奋工作的基因。
“上世纪50年代,我的外祖母莉莉带着孩子从香港来到英国的米德尔顿。”和很多早年移居海外的中国人一样,莉莉选择开中餐馆谋生。“当时她们是当地唯一的中国人,所以镇上的人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习惯她。”丽萨说。
当时正赶上英国陷入艰难的战后时期,餐馆尽管客源稳定但资金紧张,莉莉需要用赚来的每个便士养活她的孩子和支付账单。于是她下定决心,当人们想吃东西的时候,自己所开的龙凤餐馆就为他们敞开,直到每周五和周六的凌晨三点才停止营业。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大曼彻斯特地区的餐厅在那么晚还继续营业,所以龙凤餐馆在地图上也有了自己的位置,被人们熟知。
“我的母亲梅布尔刚到英国时才9岁,她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并在后来接管了餐馆,而砂锅焖鸡就是她很喜欢的一道菜。” 海伦说,“我妈妈在做鸡的时候要加一些米酒,那时她会专门从香港带米酒来英国。”
谢氏姐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和厨房有关:妈妈的高跟鞋踩在瓷砖地板上的声音,滚滚白色蒸汽推着锅盖向上的画面,以及象牙筷子的冰冷触感。海伦说,当时学校有不少作业,也会经历无数挫折,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在星期五晚上坐下吃饭时蒸发。
耳濡目染之下,谢氏姐妹从小练就了厨艺。海伦说,姐妹们11岁时就都能做出外卖店菜单上的菜。
就像电影《功夫熊猫》那样,每个受欢迎的中餐馆都有自己的秘诀。丽萨说:“我们家的菜谱会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年初,英国政府公布英国女王新年授勋名单里,谢氏姐妹就因其为对饮食业的卓越贡献而榜上有名,双双获颁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
梦想打造餐饮品牌
中餐是英国人最钟爱的外卖食品,据估计,目前在英国约有6000家中餐馆,1.4万间中餐外卖店,其中大部分都是小本经营或家庭式经营,中餐业雇工占华人劳动人口近一半,每年仅伦敦唐人街缴纳的地税就超过500万英镑,华人餐饮业每年为英国政府带来15亿英镑的税收。
但近20年来,由于华人老移民的后代在接受良好教育之后有了更多职业选择,极少子承父业选择餐饮业。谢氏姐妹其实最初也没有打算继承祖业开餐馆。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只是想着自己的出路。于是我成为了一名律师,我的双胞胎姐姐丽萨在金融界打拼。但最终我们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我们发现自己不断地追寻着母亲和外祖母的脚步。”海伦说。
一次香港之行让姐妹俩开始谈论业务合作。2004年,姐妹们在曼彻斯特开设了自己的餐厅“甜甜中餐馆”。
最初她们在曼彻斯特的中国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认为这是一种倒退。“我能看到他们对于我们的选择悄悄摇头。但唐人街餐馆和超市的老板们对我们投来了尊敬的笑容。这是一个肯定,肯定了我们把微弱的火炬传递给新一代的勇气,肯定了我们代代传承祖传食谱的做法。”海伦说,
曾经的金融新秀丽萨成功转型为中餐馆厨师长。海伦说:“她比我大两分钟。就是这两分钟让我们知道了谁应该来当老板。她的使命是要创造属于我们的文化和家族传承的产品。”
在谢氏姐妹的家族传承产品方面,做菜用的酱料占据重要地位。海伦称,“顾客们能不时地捕捉到一股在餐厅门口徘徊的扑鼻香气,这让他们停下脚步走入餐厅用餐。这些美味酱汁一直是我们最热买的产品。”
2014年4月,姐妹俩在米德尔顿开设工厂,以餐馆名称出产家传酱料,已打开了包括中国和英国在内的不少市场。
在用美食招待了中英两国的领导人之后,谢氏姐妹的中餐梦想还在延续,而且已经超出餐馆和酱料。“我们想把甜甜餐馆打造成一个高端的中餐品牌,我们会发布系列的厨房用品,比如锅和围裙,以及更多的餐饮产品。”海伦说。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谢氏姐妹也越来越忙,很多时候不得不分头行动。“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能让我们分离,但只有美食可以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按照英国政府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烹饪被列入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英国7岁到14岁的孩子必须学习烹饪,到14岁时,他们要能做出不同种类的20个左右的花样,比如沙拉、馅饼以及咖喱饭等等。
从教学要求上看,英国会是一个全民出厨师的美食国度,然而现实却是——此举更像缺什么补什么的无奈之举。因为在以炸鱼薯条配土豆、“仰望天空”青鱼派这些“暗黑料理”大行其道的英国,好厨师和好菜式算得上真正的珍稀物种。
这也不难理解,不久前中国领导人访问英国的时候,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午餐招待客人时端出的并非当地特产,而是几道中国菜。砂锅焖鸡和五宝蛋炒饭等组成的菜单由卡梅伦亲自敲定,而当时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厨房里掌勺的,是英国的一对华裔双胞胎姐妹。
最特别的英国食物
谢丽萨和谢海伦姐妹为了首相府开出的价值38.3英镑(约合400元人民币)的这顿午饭,需要从曼彻斯特的住所到伦敦,来回600多公里路程。在唐宁街的午餐上,大人物们把“所有菜都吃光了”,这一点让厨师甚为自豪。
被卡梅伦选中招待中国总理李克强的砂锅焖鸡是这对姐妹的拿手好菜,这道菜2013年为她们在曼彻斯特经营的甜甜中餐馆赢得了“英国最佳中餐馆”美誉。
不到40英镑的餐费只是笔小生意,不过谢丽萨看重的是客串“御厨”的巨大荣誉,她称在唐宁街掌勺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激动的时刻之一。她们也没光忙着激动,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李克强和卡梅伦)他们都很享受端上去的食物,盘子撤下来的时候都是空的,通常来说,这是好迹象。”丽萨说。
丽萨不仅是厨师,还是一位企业家。2013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庞大的商贸代表团访华时,她是代表团成员之一。据丽萨说,她之所以能被选中为领导人做饭也和那次访华有关。
“在卡梅伦访问中国的时候,李克强总理用豪华的中餐宴会招待了他。因此卡梅伦也想用最好的英国食物回馈中国客人。”丽萨说,“他想准备些特别的东西。”
为了实现卡梅伦的这一思路,谢丽萨姐妹提供了三道主菜和三道甜品作为备选,最后卡梅伦亲手圈定了鸡胸肉搭配香菇咸味肉汁,再加上广式香肠和白菜组成的砂锅焖鸡,以及菊花茶甜味芒果布丁。对于经常中午以冰冷的鸡肉三明治果腹的英国人来说,谢氏姐妹做出来的确实是“特别的英国食物”。
进唐宁街十号为领导人做顿饭,过程也有波折。丽萨说:“我们第一次到首相官邸的时候,来宾名单上没我们的名字,后来还是首相的助理把我们带进去的。”
进了首相府,麻烦还在继续。谢氏姐妹首先就发现厨房的炉子有问题,需要修理。当一切都处理好后,轮到丽萨动手了,“我想象自己是在熟悉的甜甜中餐馆里,在烹调中随心所欲发挥自己想法。”她说。
丽萨说,吃饭时两国政要们谈笑风生,大家都开玩笑,中国总理远道而来,居然吃的是中餐。卡梅伦在餐桌上发挥着自己的英式幽默,他对李克强说:“我能提供给您的最棒的东西,就是三道中国菜。”大家都被逗乐了。
三代人的创业史
祖籍广东的谢氏姐妹是第三代中国移民,一手做菜功夫都是从家中长辈那里学到的。作为华裔,她们继承的不仅是厨艺,还有勤奋工作的基因。
“上世纪50年代,我的外祖母莉莉带着孩子从香港来到英国的米德尔顿。”和很多早年移居海外的中国人一样,莉莉选择开中餐馆谋生。“当时她们是当地唯一的中国人,所以镇上的人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习惯她。”丽萨说。
当时正赶上英国陷入艰难的战后时期,餐馆尽管客源稳定但资金紧张,莉莉需要用赚来的每个便士养活她的孩子和支付账单。于是她下定决心,当人们想吃东西的时候,自己所开的龙凤餐馆就为他们敞开,直到每周五和周六的凌晨三点才停止营业。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大曼彻斯特地区的餐厅在那么晚还继续营业,所以龙凤餐馆在地图上也有了自己的位置,被人们熟知。
“我的母亲梅布尔刚到英国时才9岁,她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并在后来接管了餐馆,而砂锅焖鸡就是她很喜欢的一道菜。” 海伦说,“我妈妈在做鸡的时候要加一些米酒,那时她会专门从香港带米酒来英国。”
谢氏姐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和厨房有关:妈妈的高跟鞋踩在瓷砖地板上的声音,滚滚白色蒸汽推着锅盖向上的画面,以及象牙筷子的冰冷触感。海伦说,当时学校有不少作业,也会经历无数挫折,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在星期五晚上坐下吃饭时蒸发。
耳濡目染之下,谢氏姐妹从小练就了厨艺。海伦说,姐妹们11岁时就都能做出外卖店菜单上的菜。
就像电影《功夫熊猫》那样,每个受欢迎的中餐馆都有自己的秘诀。丽萨说:“我们家的菜谱会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年初,英国政府公布英国女王新年授勋名单里,谢氏姐妹就因其为对饮食业的卓越贡献而榜上有名,双双获颁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
梦想打造餐饮品牌
中餐是英国人最钟爱的外卖食品,据估计,目前在英国约有6000家中餐馆,1.4万间中餐外卖店,其中大部分都是小本经营或家庭式经营,中餐业雇工占华人劳动人口近一半,每年仅伦敦唐人街缴纳的地税就超过500万英镑,华人餐饮业每年为英国政府带来15亿英镑的税收。
但近20年来,由于华人老移民的后代在接受良好教育之后有了更多职业选择,极少子承父业选择餐饮业。谢氏姐妹其实最初也没有打算继承祖业开餐馆。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只是想着自己的出路。于是我成为了一名律师,我的双胞胎姐姐丽萨在金融界打拼。但最终我们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我们发现自己不断地追寻着母亲和外祖母的脚步。”海伦说。
一次香港之行让姐妹俩开始谈论业务合作。2004年,姐妹们在曼彻斯特开设了自己的餐厅“甜甜中餐馆”。
最初她们在曼彻斯特的中国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认为这是一种倒退。“我能看到他们对于我们的选择悄悄摇头。但唐人街餐馆和超市的老板们对我们投来了尊敬的笑容。这是一个肯定,肯定了我们把微弱的火炬传递给新一代的勇气,肯定了我们代代传承祖传食谱的做法。”海伦说,
曾经的金融新秀丽萨成功转型为中餐馆厨师长。海伦说:“她比我大两分钟。就是这两分钟让我们知道了谁应该来当老板。她的使命是要创造属于我们的文化和家族传承的产品。”
在谢氏姐妹的家族传承产品方面,做菜用的酱料占据重要地位。海伦称,“顾客们能不时地捕捉到一股在餐厅门口徘徊的扑鼻香气,这让他们停下脚步走入餐厅用餐。这些美味酱汁一直是我们最热买的产品。”
2014年4月,姐妹俩在米德尔顿开设工厂,以餐馆名称出产家传酱料,已打开了包括中国和英国在内的不少市场。
在用美食招待了中英两国的领导人之后,谢氏姐妹的中餐梦想还在延续,而且已经超出餐馆和酱料。“我们想把甜甜餐馆打造成一个高端的中餐品牌,我们会发布系列的厨房用品,比如锅和围裙,以及更多的餐饮产品。”海伦说。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谢氏姐妹也越来越忙,很多时候不得不分头行动。“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能让我们分离,但只有美食可以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