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当前中学生中仍然存着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行为失控,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学生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传统文化运用于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丰富教学资源,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探索素质教育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中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如何进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从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节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恰当地运用古诗,并配优美的音乐引入新课,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同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下能解,则非师矣。”虽然传统文化教育被列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其内容却散在于教材具体的章节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粒粒皆辛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问渠哪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言传身教,积极阅读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蒙学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消化,力求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的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積薄发,旁征博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因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亲师信道,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与教育 。
  三、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运用成语故事,使学生轻松学习
  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和人们的经典语言,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成语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2.利用名言警句、典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富有智慧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内容是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材内容理论知识有难度,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难,如果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智慧,发人深省。人教版教材将恰当的名言、谚语等列出时,特别注意使用了中华传统的格言和古代思想家的名言。据笔者统计,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共收录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谚语约90多条,其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伦理精神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约40多条,例如在七年级《日新又新我尝新》一课中就列出了5条。名言警句浅显易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光芒。教师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名言,警句典故等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能使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启迪学生的思维。
  3.巧用诗词,使教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如果能用诗词为载体设计一些练习,既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学生已学过不少的名人佳作,教师应善于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例如,讲到维护人格最重要时,可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讲七年级坚强意志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时,可引用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的触角渗透到学习、生活各方面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传承优秀人格,弘扬传统美德,把传统文化的养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开展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例如,忧患意识、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知耻和自尊,自立自强教育,名利教育等专题。第二,利用丰富的民间文化,开展传统节日和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指导学生作材料搜集、归类、分析、提炼工作。组织学生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通过辩论会、演讲赛、讨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感想,歌以言志,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举行大合唱《走向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比赛。第四,利用《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古训美言编辑成相关资料,对传统统经典可考虑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配套使用,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以上途径和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感恩、负责、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其他文献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如同徜徉在诗的海洋,体味着与风浪搏击的酣畅,感受着风平浪静的安详,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幸福着班主任工作的幸福。在学校,我做班主任,任数学课,还承担教务处的一些工作,但我真的不觉着辛苦,反而却感到很开心。因为实验中学有魏书生老师班级管理的宝贵经验,在魏老师“宝典”的引领下,我对我的这份工作产生了浓浓的情。  1.敬老助老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教书育人”,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
期刊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然而礼仪教育的缺失,使人的行为失范,道德水准下降,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新病。根据幼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特点,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否则就是事半功倍。”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材料陈旧,改头换面,东拼西凑……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写出好作文呢?  一、留心观察,摄取素材  作文源于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由于学生生活范围狭窄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如果要使学生尊重你、敬佩你,就必须先学会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走进你的世界,要使学生“
期刊
一、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创新  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但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越离奇,感觉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  (二)要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建立新型
期刊
无论是多么贫瘠还是富有的土地,这一方水土都在养育着一代一代为之耕耘的人们。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着,经历很多。无论是初为人父人母,还是甘为孺子牛的教师,还有更多听话、不听话的孩子们都在成长着,在成长中体验,在成长中感悟。  在我生命的成长路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对所教育的学生,对他们的希望变得越来越高了。也许这是时代在改变着,所以我们自然不自然地开始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行,在改变
期刊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的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在行为层面、思想层面、精神建设层面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它不仅对于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同样也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指导意义。  当代大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是的,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的,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做出的评价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品社课堂评价就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树立起坚定的自信,体验学习的乐趣,释放学
期刊
记得一张漫画:孩子背着蝴蝶一般绚丽的大翅膀,背后父母、教师拿着一把大剪刀站在背后。好像随时看到犯错,就准备拿剪刀上去修正。又一张:把学校画成鸟笼,到假期,孩子从学校鸟笼飞到更大鸟笼,这个更大的鸟笼就是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小孩从而剥夺自由时间。这两副漫画有着同工之妙。  事实上,在中国的教育上孩子从来没有被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从小就已背负着大人的期望。  每一个父母起初,多多少少延续着自己
期刊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