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语文,朗读是个好方法,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用示范读鼓励差异信心;指导朗读,提高差异能力;用星级评价促进差异发展;提供展示平台,提升差异素养。
◆关键词:朗读;差异;指导;策略
朗读,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尤其重要的地位。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每一个学段中阅读目标与内容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只是在三个学段的要求有高低而已,随着学段的递增突显能力,依次是“学会用”、“用”、“能用”。其次,是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时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时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时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第三,现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几乎都能看到关键词“朗读”。
实践也证明,离开朗读,学生是比较难理解课文的,所以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但因学生存在着学习等方面的差异,往往由一个标准、一个方法或单一的方式去指导朗读,固然不能兼顾差异、因材施教,取得实效。在此浅谈基于学生差异的朗读指导策略。
一、示范朗读,鼓励差异信心
在教学中,传授有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行动的自信。老师的朗读示范就是鼓励学生朗读自信的方式之一。
如在授课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时,提出问题“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呢?”后,首先是老师示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读后,所有的学生都兴奋不已,包括那些平时上课不专注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回答问题,想读课文。这时,就先让那些平时比较少朗读的,且在语音等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先读,再依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即使读得很不好的学生,也告诉他这是很正常的,多练练就好了。
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不同需求,朗讀信心被唤起来之后,经常练习就会形成朗读习惯。
二、指导朗读,提高差异能力
因为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教给一定的方法,提高差异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中的句子“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有的学生能基本读准音,有的学生能读通顺,有的学生读准读通,但还有上升的空间。基于此,要引领学生清楚这个句子是突显“孤单的”,所以重音自然落在“一”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教重音、连贯、停顿等简单的朗读方法,才能读得更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评价朗读,促进差异发展
教学中,评价,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水平,清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朗读中,恰当的评价,更能让不同朗读基础、不同内心需求的学生得到进步,朗读水平得到发展。
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有两道道习题,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二是“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要在差异学生都落实这些题目的目标,必须朗读,而在朗读中,评价尤其重要。设置星级任务评价,从而达到预期朗读目标。如在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时,出示三星级评价任务,自由选择任务,可以摘到相应数目的星星:(一颗星)*朗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两颗星)**朗读句子,重音处读好;(三颗星)***朗读句子,能正确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这样,用这种摘星星的方式评价朗读,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就可以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展示朗读,提升差异素养
能力是不断地实践才能得以提高的,朗读也如此。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水平。在提供展示机会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循序渐进。小至同学之间的朗读分享,大至出外朗读表演的舞台,都创造机会给学生锻炼。小范围内的展示可以给朗读能力不高的同学,大平台可以提供给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展示,让学生的朗读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依据教材特点,基于学生的差异,朗读指导要讲究策略,让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儿童的语文.
[2]柏玉萍.教师朗读素养.
◆关键词:朗读;差异;指导;策略
朗读,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尤其重要的地位。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每一个学段中阅读目标与内容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只是在三个学段的要求有高低而已,随着学段的递增突显能力,依次是“学会用”、“用”、“能用”。其次,是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时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时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时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第三,现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几乎都能看到关键词“朗读”。
实践也证明,离开朗读,学生是比较难理解课文的,所以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但因学生存在着学习等方面的差异,往往由一个标准、一个方法或单一的方式去指导朗读,固然不能兼顾差异、因材施教,取得实效。在此浅谈基于学生差异的朗读指导策略。
一、示范朗读,鼓励差异信心
在教学中,传授有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行动的自信。老师的朗读示范就是鼓励学生朗读自信的方式之一。
如在授课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时,提出问题“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呢?”后,首先是老师示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读后,所有的学生都兴奋不已,包括那些平时上课不专注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回答问题,想读课文。这时,就先让那些平时比较少朗读的,且在语音等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先读,再依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即使读得很不好的学生,也告诉他这是很正常的,多练练就好了。
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不同需求,朗讀信心被唤起来之后,经常练习就会形成朗读习惯。
二、指导朗读,提高差异能力
因为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教给一定的方法,提高差异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中的句子“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有的学生能基本读准音,有的学生能读通顺,有的学生读准读通,但还有上升的空间。基于此,要引领学生清楚这个句子是突显“孤单的”,所以重音自然落在“一”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教重音、连贯、停顿等简单的朗读方法,才能读得更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评价朗读,促进差异发展
教学中,评价,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水平,清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朗读中,恰当的评价,更能让不同朗读基础、不同内心需求的学生得到进步,朗读水平得到发展。
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有两道道习题,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二是“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要在差异学生都落实这些题目的目标,必须朗读,而在朗读中,评价尤其重要。设置星级任务评价,从而达到预期朗读目标。如在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时,出示三星级评价任务,自由选择任务,可以摘到相应数目的星星:(一颗星)*朗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两颗星)**朗读句子,重音处读好;(三颗星)***朗读句子,能正确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这样,用这种摘星星的方式评价朗读,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就可以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展示朗读,提升差异素养
能力是不断地实践才能得以提高的,朗读也如此。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水平。在提供展示机会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循序渐进。小至同学之间的朗读分享,大至出外朗读表演的舞台,都创造机会给学生锻炼。小范围内的展示可以给朗读能力不高的同学,大平台可以提供给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展示,让学生的朗读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依据教材特点,基于学生的差异,朗读指导要讲究策略,让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儿童的语文.
[2]柏玉萍.教师朗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