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赤壁赋》这篇课文是鲁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四个阅读文本,三个必读,一个自读,都是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文,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体会山山水水之中的情与理。学好这一篇对后面几篇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特色:《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这篇文章的哲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问答间发出。
二、说学情
1、 高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所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的相互探讨,关键时刻老师加以及时援手,他们具备读出这篇文章的精妙处的基础和能力;但另一方面对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生而言,感受文辞之妙、情景之美尚可以努力做到,但要理解千年之前的苏轼此文在人生哲理上的感悟并能产生一些思想情感的共鸣却还是并非易事。
2、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在人生道路中总会有挫败感,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将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并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意境,感悟情感。难点:探讨如何将景、情、理紧密结合。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涵咏法、美读法(体验性默读、多形式朗读等)、讲解法。说学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总结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两读:读准字音,读准断句
二、两整理:自行查工具书,看注释,整理重点文言知识;小组内合作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成语(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整理的多、准者为胜)
三、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设计此导语的目的是想通过“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对苏轼而言,黄州由被贬之所变成了洞天福地?而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难点所在。此导语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四个字准确概括每段的内容。
参考内容:月下泛舟/放歌弄箫/客诉悲情/解客之悲.
2、请分别从苏子和客的角度梳理各自的情感变化。
(两个预习题旨在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精准的概括能力、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三)赏读研习
1、配乐自由诵读第一段,思考:主客因何而乐?
参考:同游之乐/饮酒之乐/吟诗之乐/赏景之乐/纵游之乐/忘情之乐.
2、就你最喜欢的一句赏析(要求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或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此两问旨在让学生从整体和细微处体会层层叠叠的乐情,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极尽欢乐是为下文感情突转起一个蓄势作用)
3、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雅事,为什么客突然由乐转悲?连苏子也产生同样的疑问“何为其然也”,请同学们速读第三段,思考:客因何而悲?请简要概括客有几重悲。
参考: 人生平淡之悲/人生短暂之悲/人生渺小之悲/人生无常之悲/人生矛盾之悲.
(鼓励学生概括的越全面越好,一是让学生体会与前面的欢乐形成的对比,二是为下文苏子为其解忧做铺垫)
补充: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补充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给苏轼造成的痛苦,这与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应)
4、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找出你们认为最能劝慰客的句子,探讨苏子是如何来劝慰客人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此设计主要是考虑一要降低本段的难度,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补充: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从佛家思想来说,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此补充主要是针对学生对“物与我皆无尽也”理解的难度较大)
5、过渡语:经苏子一番劝慰后,客终于“喜而笑”,可见苏子深谙客之心理;但令我们疑惑的是苏子“愀然”之后如何呢?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猜测,客是否就是苏子呢?有没有道理,我想让同学们来看一下第二段。
6、分角色诵读(师读旁白,女生读歌词的内容,男生读箫声),同时思考歌声与箫声是否合拍。
补充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美女篇》(此设计主要想通过解读“美人”这个意象让学生感受到歌声和箫声是合拍的,客显然是听出了苏子内心的隐情)
补充二: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面。主客驳难其实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即以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此补充主要让学生结合文本来体会赋“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而不是直接灌输给他们一个概念)
7、过渡语:至此,我们觉得与其说苏子劝慰客人,不如说是他自己面对种种悲愁突出了重围,并且得到了永恒,联系:文学成就/文化遗产/为官政绩/人格魅力.
(四)结束语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附板书:
1、教材地位:《赤壁赋》这篇课文是鲁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四个阅读文本,三个必读,一个自读,都是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文,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体会山山水水之中的情与理。学好这一篇对后面几篇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特色:《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这篇文章的哲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问答间发出。
二、说学情
1、 高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所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的相互探讨,关键时刻老师加以及时援手,他们具备读出这篇文章的精妙处的基础和能力;但另一方面对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生而言,感受文辞之妙、情景之美尚可以努力做到,但要理解千年之前的苏轼此文在人生哲理上的感悟并能产生一些思想情感的共鸣却还是并非易事。
2、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在人生道路中总会有挫败感,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将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并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意境,感悟情感。难点:探讨如何将景、情、理紧密结合。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涵咏法、美读法(体验性默读、多形式朗读等)、讲解法。说学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总结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两读:读准字音,读准断句
二、两整理:自行查工具书,看注释,整理重点文言知识;小组内合作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成语(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整理的多、准者为胜)
三、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设计此导语的目的是想通过“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对苏轼而言,黄州由被贬之所变成了洞天福地?而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难点所在。此导语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四个字准确概括每段的内容。
参考内容:月下泛舟/放歌弄箫/客诉悲情/解客之悲.
2、请分别从苏子和客的角度梳理各自的情感变化。
(两个预习题旨在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精准的概括能力、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三)赏读研习
1、配乐自由诵读第一段,思考:主客因何而乐?
参考:同游之乐/饮酒之乐/吟诗之乐/赏景之乐/纵游之乐/忘情之乐.
2、就你最喜欢的一句赏析(要求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或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此两问旨在让学生从整体和细微处体会层层叠叠的乐情,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极尽欢乐是为下文感情突转起一个蓄势作用)
3、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雅事,为什么客突然由乐转悲?连苏子也产生同样的疑问“何为其然也”,请同学们速读第三段,思考:客因何而悲?请简要概括客有几重悲。
参考: 人生平淡之悲/人生短暂之悲/人生渺小之悲/人生无常之悲/人生矛盾之悲.
(鼓励学生概括的越全面越好,一是让学生体会与前面的欢乐形成的对比,二是为下文苏子为其解忧做铺垫)
补充: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补充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给苏轼造成的痛苦,这与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应)
4、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找出你们认为最能劝慰客的句子,探讨苏子是如何来劝慰客人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此设计主要是考虑一要降低本段的难度,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补充: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从佛家思想来说,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此补充主要是针对学生对“物与我皆无尽也”理解的难度较大)
5、过渡语:经苏子一番劝慰后,客终于“喜而笑”,可见苏子深谙客之心理;但令我们疑惑的是苏子“愀然”之后如何呢?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猜测,客是否就是苏子呢?有没有道理,我想让同学们来看一下第二段。
6、分角色诵读(师读旁白,女生读歌词的内容,男生读箫声),同时思考歌声与箫声是否合拍。
补充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美女篇》(此设计主要想通过解读“美人”这个意象让学生感受到歌声和箫声是合拍的,客显然是听出了苏子内心的隐情)
补充二: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面。主客驳难其实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即以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此补充主要让学生结合文本来体会赋“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而不是直接灌输给他们一个概念)
7、过渡语:至此,我们觉得与其说苏子劝慰客人,不如说是他自己面对种种悲愁突出了重围,并且得到了永恒,联系:文学成就/文化遗产/为官政绩/人格魅力.
(四)结束语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