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发光的萤火虫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太阳,你就要成为月亮;不是月亮,你就要成为星星;不是星星,你就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发出微弱的亮光!”这句话,恰好可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教育责任的基本理念。每一位教师都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这道路或宽阔或逼仄,或平坦或泥泞,或通畅或曲折。有的人成名成家,成就斐然;大多数人则平平常常,平平凡凡。但这些并不妨碍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颗颗石子可以夯实地基,一泓泓清泉可以汇成汪洋,一个个平凡的教师终将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动力。
  教师的本职是教育,教育的核心是“爱”。在这层意思上,教师与爱,可以画上等号。每一位教师都要做一只“爱”的萤火虫,即便只能发出微弱的光芒,千万只萤火虫聚集起来,所有的光芒终会照亮教育的天地。
  一、增加爱的浓度
  斯霞说过:“教育的本质是爱。”这“爱”,就是是“爱事业”。巴金说:“人不仅是靠面包活着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物质之外,还应有精神的追求。教育职业给了每个人“面包”,保障了教师的生存之必需;教育事业则给予教师“精神”,它是教师生命的支撑。
  有人戏谑地说:“爱与不爱,教育就在那里。”但是——不爱,教育就是你的职业,仅仅是一种安身的手段;爱,教育则是你的事业,它会变成你立命的依托。哲人说:“精致的瓶子,为什么不装美酒,偏要装着毒药呢?通透的心灵,为什么不装着快乐,偏要装着烦恼呢?”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你的心灵便装着美酒,装着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装得下这份责任。
  二、升高爱的温度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譬如画家之于宣纸,农夫之于大地,音乐家之于音符;教师的创作对象是学生,爱教育,即爱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热爱,是两位一体的存在,相辅相融,不可拆离。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无法设想,一个视学生为仇雠的教师,对教育怎能有一丝的热情?学生是石头,他们可以成为铺路的基石;学生是美玉,他们可以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无论学生成为什么,都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雕琢。没有对学生的关爱,石头最多成为风化的石子;没有对学生的挚爱,美玉最多成为廉价的璞玉。用教师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爱是催化剂,有了对学生的爱,学生才可能成为坚实的路基和耀眼的美玉,教育才会有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
  中国人常说“爱生如子”,这句活颇含深意。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应有“爱”的态度,这是教育的心理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言;另一方面,视学生为“子”,这点明了“爱”的方式与达成“爱的教育”的途径,做不到“如子”,“爱”就成了虚妄的空言。如果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严师高徒”,那么,学生就会变成冷冰冰的“教育对象”,教师就会变成缺少温度的“教育工具”。如此,教师还能有什么亲切感?教育还能有什么温暖感?
  三、开掘爱的深度
  有人以为,教师的一生是单调乏味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讲练习,如此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断拷贝人生,没有变化,没有创意。是的,这就是教师的“生活”。但是,张瑞敏说: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一个不甘于平凡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惟其如此,他才可能摆脱“教书匠”的平庸,少一些匠气,多一些师魂。
  教育原本就不是轰轰烈烈的事,说到底,教育无外乎备课、上课、练习、辅导等细碎的工作。关注这些琐细,其实就是关注教育,而所谓的教育责任,也无外乎体现于这些细碎的工作环节之中。
  对待教书育人,仅有“爱”是不够的,因为“爱”有深浅之分。“爱”教育,其实是教师的本分,正如动物爱护幼崽,本能而已。爱之深切,方是教师的根本,方是教师真正安身立命的思想本源。譬如,掘井宜深,才能有清冽的甘泉饮用,对待教育,也应当开掘出深度,这样才能领会到教育的真正境界。
  总而言之,把教育发展看作是“我的责任”,这正如“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一样,是对事业、职业高度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产生这种“我的责任”理念并不难,难的是树立这种理念,并把这种理念渗透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就应该成为一只萤火虫,照亮一方方书桌,照亮一个个学生的心灵。
其他文献
让我想想,年幼的我那时都干些什么呢?  唔,隔着层层密密的时光之雾,彼岸的过往已看不太真切,而站在此岸的我依旧感受得到,那一段在乡村走过的日子,风轻日暖,水汽淋漓,时而沉静,时而喧腾。  记忆中必然有一场等待,那时,斜阳拉出浅浅的微光,铺满悠长的日子,流水将青石打磨的圆润光滑,又给它附着一层青苔的外衣。深绿的夏日,天色将晚,不知名的鸟儿扑棱棱飞过冰镇一样爽净瓦蓝的天空,空气都因为等待而添了些甜蜜的
期刊
俗话说:“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式,阅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对
期刊
近日,偶听一阙《逆流成河》,其曲词我不甚了然,唯对这歌名颇有兴致。  先说说这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河”可谓俯拾皆是,它是生命之本,有河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人类在河边劳作,《伐檀》中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一首奴隶们的劳动之歌,于大河之畔,他们丁丁伐木,而奴隶主从不知稼穑之艰,却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从一定程度上讲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门学科成绩的好坏。然而,和所有科目一样,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爱学语文,成绩较差,因此影响到班集体的平均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  语文教学培养的不外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其中的“写”最让学生头痛,通过大量的学生自主阅读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漪曾说:“中学语文教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成长捷径,是现在职业学校面对的主要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呢?  一、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双师型”教师不光要精通学科原理,掌握知识,还必须熟谙生产过程与操作,并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他们不仅有“教师资格证”,还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双师型教师不单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为学生提供互动性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感官协调参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期刊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只要把握住这一特点,就能让学生展现精彩的人。然而,学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怎样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
期刊
《老王》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亦有“我”的生活片段。在写老王,亦在写“我”。老王是“苦”的:生计窘迫,凄凉艰难,孤苦伶仃,却又是善良的:“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知恩必报,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身子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杨先生只字未提“我”亦是“苦”的,但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年代,
期刊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综合了各种传统媒体的优势,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起来,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并于一体。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栩栩如生的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将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尤其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
期刊
自从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受到广泛的肯定,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一直是个问题。现代教育环境与孔子时代已完全不同,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如何与现代教育形式相结合,是教育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普通高中的教育特点来说,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必须从因材施教走进因需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无可奈何  1.社会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使因材施教困难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