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学困生”及其转化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4381858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为了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更加注重了教育公平在教学中的实践。“学困生”是限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制约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瓶颈,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亟待关注的一个问题。情感的影响对“学困生”的转化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对学生寄予积极期望、关注和关爱,同时端正其消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弥补其知识上的缺陷等。
  “学困生”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所谓“学困生”,即是指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诸方面或某方面存在着不足的学生,最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或组织纪律差、思想觉悟低、品德不良等。下面所述的生物学科的“学困生”,是指智力发育正常,无生理缺陷,学习生物学知识效率低下,达不到生物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的学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也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此更突出了“学困生”转化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生物“学困生”的特点,探究生物“学困生”的转化,对于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2 生物“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特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对于高中生而言,生物学科概念繁多,知识零散,文字叙述复杂,需要记忆和理解,而在高考分值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降低,因此“学困生”的形成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故掌握学生心理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切入点。此外,“学困生”的形成,社会、家庭、个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素质,受不同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学困生”成因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学困生”的特点主要包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和恐惧考试、不重视考试。他们大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内心既想勇敢表现自己,又畏惧表现自己;自尊心强,表面是对什么也满不在乎,而实质上,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但维持时间不长久,稍纵即逝。
  3 生物“学困生”转化措施
  3.1 注重实践教学,易化“学困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求学生必须观察生活、走进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即注重与实践的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
  3.2 营造良好环境,感化“学困生”
  班级是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要场所,同学是学生的主要交流对象。建设良好的班级秩序,有利于学生热爱班集体,注重班级荣誉,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班级氛围积极、和谐,互敬互爱,师生热爱他们共同的家园——班级,此时学生才能以班级荣誉为己任,以热情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此外,亦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设立互助组合,同组之间互帮互助,异组之间竞争合作。这样不仅“学困生”能够得到转化,班级的总体成绩也会得到提升。
  3.3 加强沟通交流,融化“学困生”
  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尊重和关爱,而“学困生”则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认可。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从关爱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著名教育学家鲍东明也强调,要解读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好,并且使“学困生”也能得到转化,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
  关爱学生,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知道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也许会让人改变一生的命运。教师不仅要关心“学困生”的学习,要关注他们生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古曰:“亲其师,必信其道”,在教学中的“爱屋及乌”现象是常见的。学生尊重、信赖教师,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3.4 掌握心理状态,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大部分存在两种心理状态:“畏学”或“怠学”。所谓“畏学”是指“学困生”认为知识高深,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学习ATP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首次接触那么抽象的东西,心理上产生畏惧。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教师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ATP和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类比,使之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ATP在细胞中所担当的作用。所谓“怠学”,是指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不大,没有必要为此耗费大量时间,由此导致学习漏洞长期积累,而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长此以往,兴趣必将丧失,生物学科的“学困生”亦由此产生。例如,减数分裂的学习必须建立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若学生没有弄清楚有丝分裂,就难以理解减数分裂。再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没理解到位,学习伴性遗传等就存在难度。因此教师要步步稳扎,加强巩固学习,环环相扣,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对于“学困生”,教师要从其基础入手,找出“学困生”的薄弱环节。可以采取“开小灶”的形式,利用自习的时间,督促“学困生”弥补知识漏洞。
  3.5 探索学习方法,优化“学困生”
  部分“学困生”具有学习积极性,但学习方法的不得当导致他们在生物学科上存在学习困难,因此,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掌握不仅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注重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各个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联系,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多与同学交流,学会及时解决难题,合理使用错题积累薄等。
  参考文献:
  [1] 唐海海,房超平.让“问题学生”喜欢教师[J].人民教育,1999(12):8.
  [2] 梁星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24-25.
  [3] 马龙.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困生”诊治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4] 李瑾谕.巴班斯基学困生教育思想述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6(4):54-55.
  [5] 杨琼.“差生”是什么?——从“学困生”的称谓反思“学困生”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7(11):121-122.
  [6] 葛宁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的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0):96-97.
  [7] 张新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8] 马丽萍.试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1(02):46.
  [9] 唐书宾.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新课程研究,2009(7):175-176.
  [10]程晓微,马瑞君,陈丹生.浅谈“面对学困生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J].科技与企业杂志,2012,1:176
  [11] 付冰余.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科学教育论文[J].科学教育,2007(06):26-28.
  [12] 邱华,邱宁.浅谈“后进生”的教育转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4(12):98-99.
其他文献
AQA是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TheAssessment and Quaiifications Alliance)的缩写,目前为英国三大颁证机构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AOA的考试种类有GCE、GCSE、GNVQ、VCE等。  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GCE),分为普通水平(Ordinary level,O水平)考试和高级水平(Adva
摘 要 介绍了“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教学范式提出的背景及活动模型,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对该范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  关键词 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 教学范式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信息量与思维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自主、互动的建构式学习。笔者等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定义。但基因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所以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怎么办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利用生命观念来认识生命世界和解释生命现象。动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其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有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和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笔者以“动物的行为”一课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第四节内容,前面几节内容都涉及生物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没有
摘要:诗人济慈出生于1795年的伦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拜伦和雪莱齐名。1821年,济慈身患重病不幸离世,年仅26岁。年少逝世的他却为世人留下宝贵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诗歌风格真挚、浪漫,细腻的表述下蕴含人间真性情。早在20世纪,济慈的诗歌就流传到中国。通过简述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并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中译
摘 要 阐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基于这四个维度,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巧妙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今大学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学位论文是大学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揭示和分析现今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对近五年某高校优秀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从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三个方面對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学位论文 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
摘 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本节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完成对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将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 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33-03  摘要 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的实验装置的进行改进,特别是从保温、安全操作方面进行探究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用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装置来开展实验,以期达到更佳的实验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关键词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改进 食物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