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写作题型。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根据命题特点确定文体。
众所周知,文章的标题与文章的体裁关系密切,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印证。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以其标题一般都涉及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其标题无所不包,其中以某种意象居多,不过仅据此还是难以确定文体;但散文还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鲜明特征——处处有“我”,因此,文题中如有“我”作主语,那就要知道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议论文重在论证作者的见解或主张,如果见解或主张不复杂,那么标题常和盘托出,反之就只好显示见解或主张指向的对象。后一种情况给确定文体带来了困难;不过常有对象和“论、说、评、读后、启示、有感、谈开去、之我见”等字样联在一起,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其中间常有连词“与”或“和”,这可以作为确定议论文(关系类)的另两个依据。
例如2009年湖北的作文题“站在 的门口”,部分学生不按规范操作,一会儿记叙事件,一会儿发表议论,一会儿抒发情感,整篇思路混乱,信马由缰,不知所云。其实,命题涉及人物及其活动,宜写记叙文。假如考生明确这一点,按记叙文的规范操作,有逻辑地安排“谁站在什么的门口”——“站在门口干或想什么”——“怎么干或想”——“结果如何”这样几个层次,以记叙、描写为主,就不会出现失误了。此外,有的考生把文题补充为《站在文学的门口》,然后进行议论,结果作茧自缚,导致无法深入进行,只好用排比句来扩张——“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云想衣裳化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尽管铺写的是名诗名词,却始终只能在同一个层面滑动,和文题貌合神离不说,推出的结论只能是“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许多优美的诗词”,不但浅薄,还经不起推敲:仅仅“站在文学的门口”而不深入,怎能看到许多优美的诗词呢?
又如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题目给有才华有能力写好抒情散文、记叙文的同学提供了平台,但并不是谁都一写抒情散文、记叙文就可以得高分。当然,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说,只要写抒情散文、记叙文,都不会落下‘我’这个必要的元素,所以一般也不会轻易滑到二类文中去。面对这样的命题,如果考生审题能力强,完全能够看出它的“特殊性”,即有“‘我’这个必要的元素”,而且能够椐此判定宜写散文。所谓“隐形的翅膀”,根据提供的歌词,自是象征“带我飞,给我希望”的外物。怎样布局运笔才能切合题意呢?宜先点明“带我飞,给我希望”的外物,接着就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有情有理地表现它怎样“带我飞,给我希望”,同时抒发对它的赞美之情。然而,不少考生不清楚文题的“特殊性”,依旧按平时训练得较多因而较熟悉的议论文来套,结果自然不妙了。因为一旦按议论文来套,你只能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来论述其意义,导致自觉或不自觉丢掉“我”:你能对“我”进行什么议论呢?如此一来,文与题就不能完全切合,那么注定就得吃亏。
由此看来,不明命题与文体的关系,把本该作记叙文、散文来写的半命题或命题作文不知当作什么文体或随便当作议论文来写,是许多考生写得不大好甚至很差的重要原因。我们一定要吸取这样的教训,根据命题特点确定最恰当的文体,根据文体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相应安排好层次结构。
2011年高考作文预演:
1. 请以“有这么一股动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请以“来自生活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阅读下面一段话,以“国运与我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果对近来的热门词汇进行搜集,你会发现 “国家”响在人们的口头和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频率非常高。热词的背后是热诚的心态,是理智的认同。当国家成为公民幸福的乐园和自豪的源泉,公民就会有真挚的爱国情怀。
4. 请将题目“精神因 而光辉”补充完整,再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众所周知,文章的标题与文章的体裁关系密切,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印证。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以其标题一般都涉及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其标题无所不包,其中以某种意象居多,不过仅据此还是难以确定文体;但散文还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鲜明特征——处处有“我”,因此,文题中如有“我”作主语,那就要知道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议论文重在论证作者的见解或主张,如果见解或主张不复杂,那么标题常和盘托出,反之就只好显示见解或主张指向的对象。后一种情况给确定文体带来了困难;不过常有对象和“论、说、评、读后、启示、有感、谈开去、之我见”等字样联在一起,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其中间常有连词“与”或“和”,这可以作为确定议论文(关系类)的另两个依据。
例如2009年湖北的作文题“站在 的门口”,部分学生不按规范操作,一会儿记叙事件,一会儿发表议论,一会儿抒发情感,整篇思路混乱,信马由缰,不知所云。其实,命题涉及人物及其活动,宜写记叙文。假如考生明确这一点,按记叙文的规范操作,有逻辑地安排“谁站在什么的门口”——“站在门口干或想什么”——“怎么干或想”——“结果如何”这样几个层次,以记叙、描写为主,就不会出现失误了。此外,有的考生把文题补充为《站在文学的门口》,然后进行议论,结果作茧自缚,导致无法深入进行,只好用排比句来扩张——“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云想衣裳化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尽管铺写的是名诗名词,却始终只能在同一个层面滑动,和文题貌合神离不说,推出的结论只能是“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看到许多优美的诗词”,不但浅薄,还经不起推敲:仅仅“站在文学的门口”而不深入,怎能看到许多优美的诗词呢?
又如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题目给有才华有能力写好抒情散文、记叙文的同学提供了平台,但并不是谁都一写抒情散文、记叙文就可以得高分。当然,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说,只要写抒情散文、记叙文,都不会落下‘我’这个必要的元素,所以一般也不会轻易滑到二类文中去。面对这样的命题,如果考生审题能力强,完全能够看出它的“特殊性”,即有“‘我’这个必要的元素”,而且能够椐此判定宜写散文。所谓“隐形的翅膀”,根据提供的歌词,自是象征“带我飞,给我希望”的外物。怎样布局运笔才能切合题意呢?宜先点明“带我飞,给我希望”的外物,接着就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有情有理地表现它怎样“带我飞,给我希望”,同时抒发对它的赞美之情。然而,不少考生不清楚文题的“特殊性”,依旧按平时训练得较多因而较熟悉的议论文来套,结果自然不妙了。因为一旦按议论文来套,你只能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来论述其意义,导致自觉或不自觉丢掉“我”:你能对“我”进行什么议论呢?如此一来,文与题就不能完全切合,那么注定就得吃亏。
由此看来,不明命题与文体的关系,把本该作记叙文、散文来写的半命题或命题作文不知当作什么文体或随便当作议论文来写,是许多考生写得不大好甚至很差的重要原因。我们一定要吸取这样的教训,根据命题特点确定最恰当的文体,根据文体确定主要的表达方式,相应安排好层次结构。
2011年高考作文预演:
1. 请以“有这么一股动人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请以“来自生活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阅读下面一段话,以“国运与我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果对近来的热门词汇进行搜集,你会发现 “国家”响在人们的口头和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频率非常高。热词的背后是热诚的心态,是理智的认同。当国家成为公民幸福的乐园和自豪的源泉,公民就会有真挚的爱国情怀。
4. 请将题目“精神因 而光辉”补充完整,再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