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28 《旅游地理》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a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我国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据此回答1~2题。
  1. 有关部门充分考虑了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布达拉宫最高日接待上限由1500人次上升2300人次。布达拉宫将游人控制人数在2300以内,主要原因是( )
  A. 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
  B. 免费游园,没有经济收入
  C. 防止踩踏事故
  D. 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2. 康定作为“情歌故乡”和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藏房艺术之乡道孚、丹巴美人谷等景区,构成环贡嘎山世界精品旅游区。这些景区中能够为游人提供科学价值的是( )
  A. “情歌故乡” B.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C. 藏房艺术之乡道孚 D. 丹巴美人谷
  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和黄山某景观图。完成3~5题。
  3. 欣赏两处景观最佳的效果应( )
  A. 甲处,宜在适当的位置仰视
  B. 乙处,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C. 两处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
  D. 两处均应置身其中观赏
  4. 下列有关甲、乙两处地貌景观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冰川侵蚀作用显著
  B. 乙处主要是由风化、侵蚀发育而成
  C. 甲处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 乙处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5. 庐山因其绝妙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历史上先后有1500多位名人登庐山,为庐山留下了诗词3.4万余首,摩崖石刻900多处。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
  A.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C. 以人本为中心,发挥想象
  D. 突出人文景观,获得历史文化功能
  我国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据此回答6~7题。
  6.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游山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山东威海宣传其重要的旅游胜地刘公岛时,使用的广告语是“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句话暗含的该旅游资源的特性是( )
  A. 多样性 B. 观赏性和吸引性
  C. 可创造性 D. 重复使用性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 乙省大量游客前往甲省旅游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B. 甲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多
  C. 甲乙两省旅游资源特点差异明显
  D. 乙省到甲省的旅游距离较近
  9. 与乙省比,甲省的旅游客源市场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 )
  A. 客源市场的分布范围较小
  B. 旅游资源与客源主体的距离较远
  C. 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较小
  D. 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正确引导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国内游客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 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新疆 B. 海南 C. 西藏 D. 内蒙古
  11. 关于该省级行政区游客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因为天气闷热,4~10月份游客偏少
  B. 避寒条件好,11月一次年3月份游客最多
  C. 台风带来降温,7、8两月游客增多
  D. “黄金周”效应,10月份游客增多
  12. 读长三角旅游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三角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1)材料一表中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增幅最大的城市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苏州与杭州相比,差距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与宁波相比所具有的旅游优势。
  (4)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轮廓图和四幅景观图。
  材料二 每年暑期,到南欧地中海海滨旅游的北欧、中欧游客络绎不绝,而冬季这里游客较少。每年圣诞节前后,欧洲西部地区的大量游客前往泰国、加勒比海地区旅游。
  材料三 欧洲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发达,目前法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1)将各景观图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所属城市字母代号后面的空格内。
  A ________,B 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游客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3)请简要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一)《庄子》的美学思想之核心(节选)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不是人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因此,他主张尊重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而不应当以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它。庄子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映在《庄子》一书便形成了“朴素为美”和“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庄子认为,美在自然,任何人为的艺术都是对自然美的破坏。在专谈“天道无为”的《知北游》里面,庄子无意地透露出了他
期刊
游上清潭记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
期刊
羊祜传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期刊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①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
期刊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
期刊
1. 阅读金代周昂的《翠屏口七首》的第二首,回答下面的问题。  地拥河山壮,营关剑甲重。马牛来细路,灯火出寒松。  刁斗方严夜,羔裘欲御冬。可怜天设险,不入汉提封。  (1)这首诗从总体上看,对比的手法特别突出,请作简要赏析。       
期刊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1~2题。  1. 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干旱 B. 寒潮  C. 沙尘暴 D. 滑坡  2. 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B. 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 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D. 该灾害与亚洲高压有一定的关联性  2011年6月
期刊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秋晚登古城  初唐·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1)此诗中间三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期刊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
期刊
方法1 守恒法  例1 24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物质的量浓度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6 B. +3 C. +2 D. 0  解析 S升高了2,Cr降低了x,据化合价升高守恒得:0.05 mol·L-1×2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