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山之巍峨 赏水之灵秀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cs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的教学要在潜移默化间慢慢熏陶,老师要为孩子们开启兴趣之窗,让孩子借助想象自己去探寻诗歌灵动的景物画面。在轻轻吟诵之间,去触摸诗歌的“心跳”,去揣测作者的情思,去怀古去咏今。让诗歌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淌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能闻其香品其甘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培养兴趣
  中国的诗歌缘起于《诗经》从开始的一泓清泉到后来唐诗的溶溶流川,文人墨客的文学情怀和志趣无不一一投射其中。一篇篇绝美的佳作让人啧啧称赞,诗歌折射出的高雅意蕴,若非等来个“知音”则无以摹其貌听其言懂其声。诗歌的“美”似一曲曲天籁,娓娓道来透着灵光。它所描绘的风景、人物传神清新,有时几个简单的意象凑在一首诗里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由众多意象构建的诗歌意境婉若带你来到了世外桃源,让你发现原来诗歌里别有洞天。诗歌教学涉猎的问题还很多,我只能以一个初涉者的眼光,来分享我日常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诗歌朗诵指导
  诗歌的朗诵要声情并茂刚柔相济。既重声韵之美又重背景音乐的气氛烘托。朗诵是基于书面语言的有声艺术,朗诵往往能给静态的书面语言以充沛的活力,使得静态的文字从纸面上站立起来,有了灵魂,有了感情,有了声音,有了色彩。教师在指导诗歌朗读过程中自己要先将情、言、声、义融为一体。以激动人心的声音,浓郁、强烈的感情朗诵诗歌,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此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要先进入情景,理解诗歌中展现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憎悲凄,通过对声音及语速的处理把不同诗歌用高低不同、强弱有变、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语调诵读出来。诗歌讲求音韵之美,押韵和平仄让诗歌似清灵的音乐自诗人的心底淌出。虽然诗歌是个“老古董”,但几行汉字经典堆砌而成的诗歌绝唱,轻轻吟诵间它似音符在跳动,似天籁空灵绝美。
  二、注重诗歌“形”与“神”的教学
  教学咏物诗时应注重诗歌意象不侧重于描形而注重于传“神”的特殊用笔。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自豪和快乐。”在诗歌创作中,咏物之作往往既注意物象的形,又注重物象的神。往往短短的咏物诗里形神兼备侧重描摹物之神韵。咏物诗有时诗人匠心独运,诗歌在描摹外形时赋予外形以脊骨,让诗歌解读过程中它描摹的形可观可感,而揣摩蕴含在诗歌之后“烟笼寒水月笼沙”般的物体的神韵就显得有些困难。似乎非要经历一番抽丝剥茧才能显出真神来。老师在教学咏物诗时要抓住咏物诗的这一特点,像剥洋葱似的一点一点引导孩子去感受咏物诗里和我们“捉迷藏”的物象原神。
  三、尊重孩子们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毕竟诗歌辉煌的年代与我们现在的孩子相距甚远,让孩子们去领悟诗歌描绘的那个年代的风情景致,孩子们毕竟缺少感性的认识,尤其是一些田园诗,诗歌里描述的山山水水似乎在天上,人间那有几回闻?诗歌营造的意境本身带着股仙气,在大都市钢筋混凝土包围下成长的孩子,想要进入茶马古道的塞外、如痴如醉的秀山丽水之间是有困难的。那么孩子们解读诗歌时冒出来合乎情理,符合诗歌意境的想法是值得尊重和推敲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万紫千红总是春。”有时孩子们极富个性色彩的诗歌解读也会让老师刮目相看、大吃一惊,老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分享这种解读。比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一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孩子们讨论了诗歌的大意,诗中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荷叶、一只小蜻蜓,这些新鲜活泼的景物孩子们很是喜爱。个别孩子提议:“老师春暖河开时我们也去这样的池塘边玩吧!中山公园就种荷花,也有蜻蜓。”当然老师暂时不能达成孩子们的愿望,可以建议孩子们让爸爸妈妈带他们去。班里的李×是个小画家,她举手提议:“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像我看过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我觉得可以结合诗歌想象诗歌里描写的画面把它画下来。”孩子们都很赞成她的提议,我也觉得这点子好,留给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就是根据诗歌内容画一幅画。第二天当作业打开时,我大吃一惊。孩子们发挥灵动的想象,手中的油彩赋予了这首诗歌新意,一幅幅孩子捕捉到的瞬息灵动的画面让我欣喜。
  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學诗歌的点滴积累,诗歌的教学要在潜移默化间慢慢熏陶,老师要为孩子们开启兴趣之窗,让孩子借助想象自己去探寻诗歌灵动的景物画面。在轻轻吟诵之间,去触摸诗歌的“心跳”,去揣测作者的情思,去怀古去咏今。让诗歌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淌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能闻其香,品其甘甜。一言以蔽之,诗歌教学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现代化教育的不断革新,小学数学的教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战术而已,而拓展到了利用多媒体设备而从课堂角度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高效化。教育是个不断改革的过程,因而小学数学与多媒体的融合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立足于此,探讨了多媒体在推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过程中的作用,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  现代化技术和思路影响下
摘 要: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借助数学语言显现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让幼儿自主游戏这一方法,开发幼儿的大脑,实现幼儿健康有序的成长,主要探讨教师如何以话题这一方式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话题;教师指导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幼儿易受周围的环境影响,但当今的幼儿教学却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思考,起不到高效开发脑力的效果,尽管采取的是幼儿所能接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技巧,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在倾听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到用心听,全神贯注融入课堂,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要学会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导学生倾听的正确方法,加强倾听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基于此,对语文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
摘 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钻进去”也“跳出来”,触摸到那些“藏着掖着”的语言的“险峰”,或许能完成语文学习以细节教学为呼吸的重构。  关键词:钻进去;跳出来;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独特感悟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的确,当师生学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认知能力来进行高效的,有意义
摘 要:联想和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也就离不开写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简单谈谈联想和想象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联想和想象;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运用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麦考莱说:“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儿童的想象力真可谓是天马行空、浩瀚无
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同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不仅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交流、谈论乃至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现实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赶课常“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归纳总结,满堂教学并没有给予充分时
“老师,老师!水桶太重了!提不动!”——放学的时候,侯××来找我,今天轮到他们组打扫班级卫生,侯××要负责提水拖地。进入小学二年级了,孩子们还是不太会干一些看起来本该是很简单、轻松的活儿。“请你自己想办法。”侯××摊摊手,提了提,还是提不起来。做了努力没能成功。“先问问别的孩子,有什么办法没有?”我没有马上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让他先跟同学求助。终于,水提到教室里了。我问他,“怎么把水提到教室的?
摘 要:通过三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用“1 X”的群文模式,采用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思维导图学会巧读说明书,培养了学生提取、筛选、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发现求同比异中提高思维兴趣,引起连续思维,强化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群文;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巧读说明书》群文阅读教学选取的是三篇非连续性文本,《止咳枇杷糖浆说明书》《冰箱使用说明书》《飞镖使用说明书》。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说明书,抓关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稳健,越来越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新课程所倡导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有一致性,尤其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需要把自己变回为“童真”时期,尽量用儿童化语言激發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保持师生之间良好的对话关系,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灵活使用儿童化语言,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