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实验性的动态嬗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英国文坛,走进了一个多元发展的局面,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此消彼长,相互融汇。同时,女性文学也伴随着战争风雨和女权主义运动,悄然发展和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20世纪的女性文学,镌刻出一个颠覆传统、反模仿的新时代。叙事手法日趋成熟,主题方向日益多元化,表达技巧也迈入了后现代的大门,她们在英国文坛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本文将从女性小说的实验性入手,将20世纪英国女性实验小说分成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实验性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三个阶段分别为:20世纪上半叶,从传统到变革的新探索;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新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多元化时代的新征程。
  一、20世纪上半叶:从传统到变革的新探索
  世纪交接,英国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使英国的力量和人们的信仰均遭受了致命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歐洲哲思: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的对“心理时间”和“抽象时间”的区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都对文学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一种新文体—意识流,打开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大门。
  在英国女性主义作家中,最早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女作家—多萝西·理查逊的代表作《人生历程》,植根于传统的朝拜叙事框架中,但又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策略,通过对女主人公亨德逊的内心世界和主客观思维的转换,与蒙太奇的时空拼贴来剖析人物,展现了女性特色的实验小说的技巧。在名为《论标点》的文章中,她表明阅读没有标点的古代文本的快感,并坚持通过标点的使用来调动读者阅读的节奏。因此,理查逊的实验小说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对于标点的大量创新性运用。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女性实验小说的高峰之顶,当属弗吉尼亚·沃尔夫。沃尔夫的《达洛维夫人》是最能体现其意识流手法运用的作品,作者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空间的时间流动展现英国风貌,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世界里的客观描述,肆意展现主观世界。加之对时空变换的巧妙处理,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发展,传递了反传统的文学手法和思想主张,并展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高度性。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二战”的爆发和战后的萧条,也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战后的低迷和社会的诉求,将文学创作的摆锤又一次推向了现实主义。随着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女性实验小说也步入了新阶段。
  这一时期的女性小说家,不再局限于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她们结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表现特征,吸收多方的哲学思想,古为今用,更迭叙事策略,拓宽主题范围,深度刻画社会弊病,扩大题材内容,揭露了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以及种族等问题。
  20世纪众多重要女性作家中,多丽丝·莱辛这位笔耕不辍的作家,通常被认为是继弗吉尼亚·伍尔夫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众多,主题丰富,思想深邃,题材广泛,其作品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的缩影,尤其是种族和两性问题。莱辛的作品中的实验性色彩也颇为浓厚,《金色笔记》是典范之一。作者通过对《金色笔记》中人物的名字以及中心人物的关联性并与笔记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建立新时空观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蒙太奇拼接手法来树立实验性的复杂时空观,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多维立体的画面,将新时代的女性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此外,多丽丝·莱辛还进一步运用了后现代的心理和人格刻画,把意识流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与莱辛的取材于生活经验不同,英国当代知名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深受萨特等哲学家的思想影响,将艺术融入到小说创作中来。作为先锋派实验女作家,默多克的代表作《大海呀,大海》通过对小说中心人物心路历程的刻画,对性格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在小说结局处注入其哲学论断。默多克的作品中经常充斥着神话或是经典作品的碎片,其混剪的叙事手法,与理想现实的彻悟相结合,开创了写作的新文风。
  “二战”后开始从事创作的缪丽尔·斯帕克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创作,通过未来叙事展现出革新意识。在其著名作品《简·布罗迪小姐的盛世年华》中,斯帕克对女性主义极权思想进行了批判,借布罗迪的语言否定其全知的叙事。斯帕克小说中的不确定性或称其为否定确定性的手法和默多克一样,是现实主义中混杂着后现代风格的实验小说家。
  简·里斯于76岁高龄时出版了《藻海无边》,虽然她的第一部作品《四重奏》出版于1921年,但1966年出版的《藻海无边》却将她推到了文学创作的顶峰。小说的主题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简·里斯宽广的视野和艺术的超凡能力,小说巧妙地提出了《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的身份谜题,打破了父权文化下男性与女性的非理性对立;又通过独立叙事详细解释了理性的非理性本质。《藻海无边》完美地把《黑暗中的旅行》的互文手法发展成了解构经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将女权主义思想放置在更广阔的文化、历史框架之中,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其历史意义。
  英国女权主义作家—费·韦尔登,她的小说世界里充盈着丰富的女性文化,反映女权主义关于女性本质与状况的观察和思考。她的作品《女朋友》,凭借这一标题跻身现代主义潮流之顶。韦尔登在作品中虽然使用传统的叙事人称,但是在技术性语言使用上,引入了新特色,以充满专业医学词汇的小说,来书写女性身体为宗旨的女性文学,并主张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化身份建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女性文学的新高峰,也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逐步过渡的时代。安吉拉·卡特的经典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成为这一过渡时期最为突出的典范。安吉拉·卡特独树一帜地以神话故事为背景,推动了实验小说的新发展,以怪诞的哥特式手法描绘了受嬉皮士精神影响的一辈人,《魔幻玩具店》《新夏娃的激情》等作品抨击了父权文化下对女性的压制,颠覆了传统的观念,通过艺术和思想上的借鉴和创新,基于女权主义理论,成为英国女性实验小说的又一个光华。
  安·奎恩小说的实验性,主要体现对意识流技巧的革新,以及对多萝西·理查逊标点使用观的进一步推进。奎恩作品基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其大部分叙事不加标点,人物内心活动与人物对话交织在一起;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交替出现,清晰处理叙事层面叠加和转化,采用日记体成为其主要创作形式。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解构作品,奎恩保留传统叙事情节,在叙事技术上做出创新以及否定传统小说的确定性,都是后现代叙事的重要标志。   伊娃·菲吉斯是当代英国另一位重要的多产女作家。其小说创作灵感受普鲁斯特、伍尔夫等人的影响,作品主要体现的是自我的多元性和历史知识的相对性。她的小说叙述往往是一、三人称并进和分裂,叙事语气多带有哥特式色彩。其获得《卫报》奖的作品《冬季旅行》,以抒情的叙事手法进行非连续的线性叙事,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碎片性的记忆展现给读者。
  三、20世紀80年代后:多元化时代的新征程
  随着第三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来袭以及后现代主义势头的强劲发展,多元化的碎片引入了文学领域,女性实验小说家,不同程度地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A.S.拜厄特作为第三代英国女性实验小说家,其获得布克奖的小说《占有》,将其文学声誉推至顶峰。书中通过对两代人的对比,表现出强烈的反叛精神。小说从书信体、日记体的手法相结合到历时与共时的手法相融合,成功地复制了小说的独特性和叙事艺术,并在不同层面刻画出自由、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流露出女权主义的光彩。她的小说创作技巧令人耳目一新,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都确立了她作为实验小说家的独特地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作为编辑和小说批评家,与A.S.拜厄特成为驰名英国文坛的姐妹小说家。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主,其小说《光辉灿烂的道路》,通过蒙太奇的时间拼贴手法,将三位女主人公的“他者”的生活揭露出来,将现实与女性本体地位相关联,以完成后女权主义的理想。德拉布尔笔下的女性世界,是第三次女权运动后的新世界,是与时俱进、对美好生活和新现实的渴望与追求的世界。
  米歇尔·罗伯茨的小说着重推崇历史重写和解构历史,革新传统的线性叙事和时空框架。《红厨房》中,罗伯茨借助直觉交流的形式,并置不同时空的叙事声音,在意识流的革新与女权主义新探索的交错下,着重表明了女性的新空间概念,建构出具有创造性非阀限的女性身份。《血与肉》是罗伯茨创作中最具有直观感受的新实验小说,每一个独立叙事都以分号结束,代替了传统的句号,多个独立叙事形成鸽尾结构,切实瓦解了传统形式下的线性封闭结构。
  四、结论
  20世纪,文学走进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多元局面。女性小说家在挑战父权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革新小说创作形式,视角、思想、叙事手法等方面均有革新体现。20世纪早期的女性实验小说主要体现在意识流方向,60年代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将女性实验小说推向了叙事艺术以及主体身份建构的方向,对“他者”的解构和对边缘生存状态有所突破,对父权话语实现瓦解,模糊文学体裁,否认先验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后,“女性时间”概念直接向传统的父权线性范式提出了挑战,女性实验小说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其创作体系,新形式的女性空间开启了后女权时代和英国女性实验小说的新征程。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英国女性实验小说研究”(项目编号:L15BWW008)。
其他文献
文体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它处于语言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交汇处,现在仍处于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从词源学角度来看,文体(style)起源于拉丁词“stilus”,该词在《牛津英语词典》(新版)中进行了解释,本意是指一种由金属、骨头等制成的乐器,其一端尖锐,可以用来在蜡板上刻写文字,而另一端则平整,可以用来擦除书写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所谓的“手写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的含义得到了扩展,最
期刊
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斯坦布尔是他的故乡,也是其诸多作品中的地理空间.其2016年发表的作品《红发女人》就以这座城市
期刊
《简·爱》和《飘》都反映了男权社会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明确提出要追求独立与平等的社会地位,并且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只不过,基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简·爱》还只是追求平等的爱情,渴望平等的男女地位;斯嘉丽·奥哈拉则直接走出家庭,在社会上与男性争夺权力。两位不同国家和年代的伟大女性接连向传统的父权社会发出挑战,追求经济独立和人格平等。  一、创作背景与小说背景  (一)《简·爱》的
期刊
《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儒生形象。在家道没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底层社会,发现了底层人民的美与善,而这其中便包括那一群苦苦挣扎的女性。《儒林外史》没有直接涉及对父权制的批判,但是科举是父权制话语体系下封建制度的重要部分,探讨女性在这一制度下如何被压迫、被异化,需要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去重新解读。  一、《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一)沈琼枝:徒有进步外形的空
期刊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被人们广泛使用。从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隐喻表达无处不在,它也是人们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此,很多研究人员并没有深入探究隐喻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事实上,只是将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挖掘、突破,从多层次上深入理解。本文针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英国文学评论文章中的作用与应用,希望可以帮助更多英语学习者透过隐喻了解英国文化与
期刊
伍绮诗是一名美国华裔作家,其代表作《无声告白》讲述了莉迪亚在被家庭给予过多的厚望而无法忍受后走向不归路的故事,作者先把死亡的结局交代了,再回过头来带着我们抽丝剥茧追踪原因。“成长”与“爱、死亡、生命”一样,是文学主要探索与表现的对象,是具有经典性与永恒性的文学主题。小说聚焦莉迪亚的成长历程,在经历成长的困惑、成长的磨难,付出成长的代价后,放弃从外界寻找认同,最终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成长的困惑 
期刊
乔安娜·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是英国女作家,一次偶然的倫敦之行,她看到一个瘦弱且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盯着她笑,于是便产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想法,其不仅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以来,吸引了世界上近百万的读者阅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讲的是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十一岁小孤儿,
期刊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是集长、短篇小说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他一生出版了很多不同体裁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兔子四部曲”系列、“贝克三部曲”系列,还有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欧·亨利奖等众多奖项多达数十次,且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厄普代克的诗歌动人之处在于他的诗完全来源于日常生活,他具备着对语
期刊
《舞姬》一作之所以深入人心、感人肺腑,是因为森鸥外把自身经历融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日本精英青年太田丰太郎)奉命留学德国,在此期间与德国贫困舞女爱丽
期刊
1843年,亨利·詹姆斯在美国出生。在他创作时期的美国正处于从传统现实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阶段,当时的作家们不满文学界现状,正在追求文体和创作题材的创新。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通过不断尝试,亨利·詹姆斯则成功突破了写作技巧和题材的局限性,创作出小说《贵妇画像》这样的伟大作品。《贵妇画像》运用对人物个性特点的描述,对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做出了深刻的反应,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写作方法上,区别于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