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很先进,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性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基本上属于装饰品,仅在公开课中亮一下相,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远远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异于一堆“高级垃圾”,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英格尔斯曾说过“再完善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为废纸一堆,”因此,非常有必要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下面我从识字、阅读、写作三个方面来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语文课程带来的好处: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念、读、背、写,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如果能够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会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一年级孩子好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游戏,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字,可以列举出和它相近读音、相近字型的一组字,“情、晴”等,每出现一个字,在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图画,既形象又生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很深刻,以后也注意区分。学生逐渐地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渐渐的就能自己去识字。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二年级《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 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的台湾省、日月潭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让他们看到了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台湾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这么美丽的日月潭!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写作教学模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題目具体化、形象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电脑房里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我们的教学上升到新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使它成为教学中真正有效的辅助手段,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念、读、背、写,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如果能够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会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一年级孩子好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游戏,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字,可以列举出和它相近读音、相近字型的一组字,“情、晴”等,每出现一个字,在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图画,既形象又生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很深刻,以后也注意区分。学生逐渐地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渐渐的就能自己去识字。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二年级《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 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的台湾省、日月潭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让他们看到了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台湾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这么美丽的日月潭!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写作教学模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題目具体化、形象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电脑房里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我们的教学上升到新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使它成为教学中真正有效的辅助手段,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