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再谈你的增量从哪里来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功能性饮料企业区域负责人正在为增长头疼:上海市场的连锁便利终端的渗透率80%以上,陈列也毫无问题,品牌广告借助于分众传媒,在白领群体中的知名度也很高,可市场经过近两年的铺垫后,始终无法呈现爆炸式增长。
  当渠道和传播的基础性工作都已经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后,市场的增长还能靠什么去实现?
  为什么不买你的?
  在研究解决之道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最核心、最本源的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不买你的产品?
  我们先听听市场经理的回答:价格比竞品贵、包装不够档次、广告宣传势头不够猛、竞品终端拦截投入很大……
  这些理由大家都很熟悉,也都这样搪塞过自己的老板。
  我们再听听消费者的回答:不适合我、没有我现在使用的品牌好、我已经有了选择,暂时还不需要……
  很显然,我们过多考虑了市场竞争,恰恰忽略了市场的本质——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为什么没有买你的产品?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提供的商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一般可分为三类:潜在需求、显性需求以及短期已被满足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男性年轻消费群体不需要静心口服液,那是女人用的,但这个群体却是有着购买礼品哄丈母娘的潜在需求,所以当它以上海小女人的嗲样娇喘着:“静心送给妈,需要理由吗”,自然激发了男性消费群对静心的送礼需求。
  小夫妻俩提着静心回过娘家,这对男性消费者而言,属于短期已被满足的需求。但为了刺激重复性需求,广告片尾,男演员不忘弱弱地问一句:你妈还是我妈?
  娶了新娘岂可忘了老娘,于是短期已被满足的需求,又被激发成另一种显性需求。
  尽管片子位列中国最恶心广告榜,尽管片子里那个丈夫的怯懦样很能激发男性同胞海扁他的冲动,但不可否认,这个品牌在挖掘消费者需求方面,还是王八盯绿豆——对上劲了。
  要实现持续增长,必然促使更多人使用,更频繁地使用。这一点,无论是成熟品牌还是新兴品牌,都不例外。
  
  领导品牌:创造增量市场
  
  领导品牌,往往意味着最高的知名度、最好的美誉度、最强势的终端……领导品牌,往往也意味着市场趋于稳定,增长空间有限却又要时时防着跟随品牌放冷枪、搞偷袭。套用宋丹丹在春晚小品中的一句名言:做市场,难!做市场增长,难!做领导品牌的市场增长,难!
  领导品牌已经有了很高的市场渗透率,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已经趋于饱和的存量市场,显然有点对不起投入产出比。所以,把市场增长的重点放在增量市场,往往能起到奇兵的效果。
  商品的交易基础,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领导品牌开拓增量市场,必定要为产品注入新的附加使用价值,吸引新的使用人群。
  一到就餐时间,必胜客门口就是长长的候客队伍。就这样了还怎么取得销售增长?吸引新消费者吗?这不现实,因为一家餐厅的客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它已饱和。
  在销售增长压力和餐厅接待能力的夹缝之间,必胜客非常巧妙地开发了下午茶业务,既不承担额外的运营成本,又充分利用了餐厅的下午闲置资源,还不影响正餐业务。而对下午茶感到满意的新消费者,又会加入到正餐的排队队伍中来。而这样的市场增长策略,正是源于对产品附加使用价值的开发。
  还有一些领导品牌,会利用在行业内的强势权威地位,打着强化产品使用价值的幌子,尝试着去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市场。譬如这一年来在使劲吆喝“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蒙牛——消费者的均次使用量上去了,市场空间岂不在翻倍增长?
  
  跟随品牌:抢夺存量市场
  
  这几年,大多数跟随品牌都呈现出高开低走的市场趋势:有钱的砸广告,没钱的拼终端,总能在上市之初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但无论是知名度建设、终端拦截还是价格战,都不是市场持续增长的源动力。它只触动了成熟市场中那百分之一二十的价格敏感型、冲动型、尝鲜型的消费群。一时喧嚣之后便又复归平静,最多只是占个小山头,过着饿不死吃不饱的小农生活。
  以竞争最残酷的洗化行业为例,在宝洁系的夹缝中间,我们见证了一部典型的跟随品牌的血泪史:拼价格的,被飘柔九块九一举拿下;走三级市场的,基本已经被商务部联合宝洁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锅端了;至于班门弄斧大谈特谈洗护体验的,我只能赞扬它勇气可嘉。
  跟随品牌如何持续增长?还是要回到文首的那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不买你的产品?
  在成熟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是显性的,往往已经被领导品牌所满足,跟随品牌要想从它的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在满足显性需求的前提下,以差异化的策略,创造、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用时髦的话讲,就是在红海之中寻找蓝海。
  还是以洗化行业为例:在去屑领域,曾经先后有无数新兴品牌试图挑战海飞丝的权威地位,但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然而,2007年,一匹黑马斜刺里杀出来,让海飞丝如同芒刺在背,日子很不好过。没错,它就是以“性别区别”为诉求的清扬。
  去屑,这一显性需求,海飞丝已经满足了它,但清扬以“性别不同,导致头屑原因也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去屑方法”,创造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当这种潜在需求被激发成显性需求时,海飞丝的市场份额可就不是只下降一点点了。
  跟随品牌抢夺存量市场,一类是像清扬这样采取颠覆性的策略,很暴力!还有一类,则像“和其正”那样,采取附加型策略,相对温柔一些。你可以降火气,我也可以降火气,但同时我还可以补元气,一加一,总可以大于一吧。
  
  创新品牌:挖掘潜在市场
  
  脑白金刚上市的时候,走的也是传统保健品的路子,广告轰炸+功能输出。但消费者没有买账。脑白金体、宇航员的睡眠等等,离消费者太远了;至于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八十字秘诀”、 “五篇传世美文”,最多也只能算是行业从业者们的意淫而已。
  脑白金成功的真正原因,是启动了“送礼”这一潜在的需求市场。说了您别不信,2002年我买了送给父母的脑白金,到了第二年春节回家,那玩意儿还在呢!
  中国是一个盛产营销怪才的市场,翻开各大媒体的招商广告,什么样的怪产品我们都能看到,但它们的存活率,却低得可怜。它们发现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但始终无法把潜在需求激活成消费者的显性需求。
  1997年我在温州第一次接触到了王老吉,味道有点怪,产品也没有特别拿人之处,之后就一直没有再买。
  到了2003年,突然发现王老吉不再卖凉茶了,它开始当饮料卖了;它不再说“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改唱“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不再是一个小孩在家里的冰箱门上蹭屁股了,而是提示着野营、火锅、看球等一切一切貌似会上火的场合……
  2002年,王老吉年销量1.8亿元;到2006年,王老吉饮料年销量近40亿元……
  从市场的本源而言,王老吉的成功不是因为它发现了“怕上火”这一潜在需求——广东还有很多凉茶品牌,为什么就没能走出来呢?王老吉的成功,是因为它把握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激活成显性需求。这个激活过程,是产品适用场合的提示,是产品口味的改进,是品牌口号的调整
  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学术观点来结束本文,市场=购买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其他文献
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无数的品牌活动,其中不乏创意绝妙者,但又有多少被消费者知道并关注了呢?投入不少,收获不多,这确实让人苦恼不已。问题在哪儿?  无论做什么品牌活动,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是为了统一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怎么做”是为了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强度。前者的关键在于清晰而独特,后者的关键在于执行和传播。  啤酒品牌活动主题日趋同质化,无非借着啤酒节、美食节
期刊
许多受困于业绩增长的大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大区经理定位不当,已成为束缚企业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模糊的传统角色    定位之一:总部的“传声筒”  当然,没有一个企业会愚蠢到用“传声筒”这个概念表达对大区经理的定位,但很多企业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便是他们对大区经理的要求。大区经理没有人权、财权、事权,既管不住业务员的“帽
期刊
很多企业的业务员人手一份巡场路线图,绩效考核中也有对终端巡视量化的要求,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比如A业务员负责50个终端,要求其巡查周期为每周两次,每周工作5天,所以就规定其每天按照规定的路线图拜访20个。但在实际操作中,A在每个店的平均拜访时间约为20分钟,路上花费约为5分钟/家,这样拜访一个店需要的时间平均为25分钟,20个店下来需要500分钟;公司每天有晨会和晚会,大约用掉1小时;从办事
期刊
[系列开篇语]  你以为你的上级(销售经理和销售总监们)对渠道都很有概念吗?跨国大公司奉为圭臬的策略,都是金科玉律吗?  渠道管理领域经常被一些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教义”所充斥。如果你不能跳出一般销售人员的想法,那你已经淹没在这股“教义”的洪流中,它们左右了你的行为,蒙蔽了你的眼睛。在所谓的“教义”指导下,你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和热情,却依然毫无建树,郁闷地结束了营销生涯。  所以,请你现在卷起衣
期刊
找到销售机会,销售就要进展到建立信任阶段。但建立关系,绝不是一吃饭、二找小姐、三桑拿那么简单。因为这个套路单一的下三烂打法,有致命的缺陷。    引子    捷科公司的方威邀请经信银行的客户参观上海通信展览,市场部总监林佳玲成功地获得了崔行长的认可。周锐带领的团队士气正旺,但销售业绩仍然没有起色。周锐回到北京之后继续召开每周的例会。    客户关系的四个阶段    由于压力,周锐恢复了下午喝咖啡的
期刊
中小终端回款的关键往往在于客情,而KA回款的关键,却在于你有没有建立并有效执行与之匹配的标准流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失败的沟通    沟通是一切团队建设和管理行为的基础,甚至“对员工忠诚度能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团队难以达成最佳状态的沟通。  沟通很容易被忽视。这大概有两种情况:要么口是心非,口头重视,但没有从内心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要么沟通能力差,虽然重视,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沟通,如何高效沟通,只能应付了事。  某些销售团队缺乏统一的“语言”,鸡同鸭讲,只是对喊,不是沟通;有的或者开会拖拖拉拉
期刊
导致“人员固定,费用居高不下”?    2007年12期《渠道管理六大歪理邪说之三:深度分销是业绩快速成长的不二法宝?》一文,作者以“此一时、彼一时”的论调说明深度分销不合时宜,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不可否认,深度分销需要使用较多的人力,但这并不会必然导致费用居高不下,因为其费用是通过对渠道功能的改造和利润再分配挖潜得来的。  深度分销把原来的一级经销商转化为配送商,取消批发环节,按区域设置分销商
期刊
招商如同恋爱,能找到完全符合标准的对象当然完美。但现实往往是:漂亮的不温柔,温柔的没有主见,总会有些“缺憾”。如此对象,你爱是不爱?  加盟者有着强烈的加盟意愿,但资金不足,怎么办?  或是身揣充足的资金,但没有合适的开店店址,又怎么办?  ……  放弃?还是争取?这是个问题。  连锁企业招商,常会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加盟商不完全具备加盟条件,一只脚长,好几只脚短。他们多少都有一些长处,但短处也十
期刊
看到这个标题,你或许会笑:这说的不就是“终端拦截”吗?  没错,说的就是“终端拦截”。我们还想告诉你:“终端拦截”不是上几个导购员那么简单。    消费者总在最后一刻改主意    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是什么?专家通常的说法是:品牌、价格(性价比)、外观(款式)、服务等。如果给消费者提供选择清单,大致也逃脱不了这几种选择。  然而,麦肯锡的调查表明: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常会拎着不是原先计划购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