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方式转变迅速阶段,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对推进国家经济建筑结构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有利于优化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制造业影响
营改增的政策出台对我国的制造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在现阶段制造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这次的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制造业的税负压力,积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更新、转型。
一、营改增的内容及意义
营改增就是对于有些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政策以减少各个企业的税负压力。我国早在1994年对分税制进行了改革,但是分税制易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财政收入和政府救助,一些偏远地区的收入不稳定。“营改增”的出现能够积极解决和修正分税制的不彻底,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消除目前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所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和减轻税收负担,为深化产业分工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了混合销售企业的兼营、混合銷售所造成的征税问题;解决了营业额全额计税中的重复计税错误登记,对制造业企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我国推行“营改增”政策,可短期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促进外来投资、扩大内需,配合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对振兴经济和民众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划分核算不同税种,不同税率进行详细的划分,以方便不必要的税务支出,提高制造业的经济利润。
二、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影响
1.对制造业的财务影响。在改革之前制造业只有在购买原材料、生产机械设备和运输费能够抵扣增值税,但在“营改增”之后对于有形资产、劳务外包、鉴证咨询的业务都可以抵扣的。营改增后,企业最多可抵扣的不含税劳务费金额6%的进项税,大大削减了制造业企业的税负。同时,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会计核算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改革之前制造业是以票面的金额作为成本、费用作为入账价值,票面税额是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去销项税额。但是只针对供应商能够及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对于部分会计主体不明的子分公司,或是由于子分公司纳税人主体发票管理失误,在进行增值税结算时,往往容易出现经办人员和财务人员推卸责任情况。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营改增政策可以促进一些偏远地区在会计核算上明确会计主体的确认,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此外,改革之前,企业为了降低研究、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业务的负税往往花了很多资金将这些业务作为自身业务。营改增之后,制造业将这些业务外购,其税额就可以抵扣的,这就促进了各个企业的分工、专业化,更促进了制造业从外部购买这些业务的积极性。
2.相关产业的连带效应。“营改增”不仅受益于制造业,对其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也起着积极的影响。而制造业在生产环节与这些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服务业的税率除了有形动产租赁税率是17%,其他一般纳税人的都是6%,部分现代服务业的改革,使得营业税这个款项大大减少了;交通运输业主要经营制造业的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的运输,在进行改革之后其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间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邮政业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因为业务需求向一些地区寄邮件的作用,对制造业的影响不是太大。这些业务在营改增后的相关成本、可抵扣税额、相关税费都大大减少,间接地给制造业带来一系列的优惠方案。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
3.对制造业的财务人员影响。随着这两年“营改增”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推广,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应出台,这就需要制造业的财务人员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关政策所做出的财务核算上的调整,避免在税务登记上出现混淆状况。
4.解决了合并兼营、混合销售的征税难题。在营改增之前的征税制度下制造业的企业在提供劳务和销售产成品分别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而往往大多的兼营企业既提供劳务服务又经营销售货物的业务,在申税过程中税务机关很难弄清楚两种业务在一个企业的划分问题,所以这就会出现征税科目不明晰,属于征税难题。在“营改增”政策出台之后,营业税改为了增值税税种,就解决了混合、兼营销售所造成的问题。
5.对制造业发票的影响。税制改革必然会造成发票的变更。在以前的营业税制度下,制造业的企业只需要开具制造业的发票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增值税有增值税进项额和增值税销项税,以前的发票是不能满足此类改革了。企业采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可减少税费,提高企业的纳税能力。所以采用增值税政策,发票的改革和使用规范是各个企业应重视的环节。
三、营改增下制造业的应对策略
1.适应改革政策,提高抗风险能力。营改增对于制造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营改增在一方面可以减轻制造业的税负压力,提高制造业的财富资本。另一方面对于相关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预测和在增加收益的基础上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来完成企业的转型是一个挑战。如果企业不能适应这次的改革政策,久而久之就会被市场淘汰的。
2.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适应了这次营改增政策后,就需要对企业的各个经济业务进行相关调整的。如:财务部门要结合这次政策对属于营改增的业务进行重新分类、登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科目是否正确和合理。这影响该企业的整个商业链,对合同签订、财务管理、供应商选择,促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最终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3.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在改革之后要规范会计工作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核算和监督水平。定期对制造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最新政策的会计核算培训或聘请高校老师和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授课,以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应用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总结经验,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预算方针加大力度监督,从而提高制造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4.合理利用“营改增”优惠政策。国家的征税政策是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的,所以制造业的相关人员应时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国家为了发展和更新制造业,对制造业的相关税法上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应把握好这次的政策改革机会,充分利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对制造业来一次漂亮的转型。利用好这次的优惠税率政策,可以提高制造业的财政收入,加快企业的发展。在了解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改增优惠政策,达到税收成本最低化。
5.加大研发支出,依靠科技创新。科研的费用和支出是可以通过增值税进行税额抵扣的,可以降低企业的科研支出。我国的制造业虽起步较早但是发展较为落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更新缓慢,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尤为落后,所以要想改变制造业滞后的现象就必须加大专业技术的创新,改革。
6.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营改增”后,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就需要相应的改革,为了落实企业的税负减少政策,企业应加强管理,在企业商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把好关,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因为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从商业链开始构建的,对合作伙伴、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上的选择都是要明晰责任和企业的管理机制的。当企业在管理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时,这就表明企业在可抵扣的增值税税额很多,企业得到更多的资本。为企业进行改革和转型上提供有利条件。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激励更多企业的科技创新,加速企业资产更新,降低税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营改增对我国当代的制造业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制造业要想彻底摆脱滞后现象,就必须积极适应这次的改革,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制度,用来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站稳脚步。“营改增”是我国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改革政策,改革后的征税制度积极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对产业化分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节经济体制的节制,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 论营改增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3,23:124.
[2]贺永祥. “营改增”对国企制造业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0:2-3.
关键词:营改增制造业影响
营改增的政策出台对我国的制造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在现阶段制造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这次的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制造业的税负压力,积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更新、转型。
一、营改增的内容及意义
营改增就是对于有些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政策以减少各个企业的税负压力。我国早在1994年对分税制进行了改革,但是分税制易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财政收入和政府救助,一些偏远地区的收入不稳定。“营改增”的出现能够积极解决和修正分税制的不彻底,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消除目前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所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和减轻税收负担,为深化产业分工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了混合销售企业的兼营、混合銷售所造成的征税问题;解决了营业额全额计税中的重复计税错误登记,对制造业企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我国推行“营改增”政策,可短期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促进外来投资、扩大内需,配合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对振兴经济和民众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划分核算不同税种,不同税率进行详细的划分,以方便不必要的税务支出,提高制造业的经济利润。
二、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影响
1.对制造业的财务影响。在改革之前制造业只有在购买原材料、生产机械设备和运输费能够抵扣增值税,但在“营改增”之后对于有形资产、劳务外包、鉴证咨询的业务都可以抵扣的。营改增后,企业最多可抵扣的不含税劳务费金额6%的进项税,大大削减了制造业企业的税负。同时,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会计核算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改革之前制造业是以票面的金额作为成本、费用作为入账价值,票面税额是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去销项税额。但是只针对供应商能够及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对于部分会计主体不明的子分公司,或是由于子分公司纳税人主体发票管理失误,在进行增值税结算时,往往容易出现经办人员和财务人员推卸责任情况。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营改增政策可以促进一些偏远地区在会计核算上明确会计主体的确认,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此外,改革之前,企业为了降低研究、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业务的负税往往花了很多资金将这些业务作为自身业务。营改增之后,制造业将这些业务外购,其税额就可以抵扣的,这就促进了各个企业的分工、专业化,更促进了制造业从外部购买这些业务的积极性。
2.相关产业的连带效应。“营改增”不仅受益于制造业,对其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也起着积极的影响。而制造业在生产环节与这些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服务业的税率除了有形动产租赁税率是17%,其他一般纳税人的都是6%,部分现代服务业的改革,使得营业税这个款项大大减少了;交通运输业主要经营制造业的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的运输,在进行改革之后其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间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邮政业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因为业务需求向一些地区寄邮件的作用,对制造业的影响不是太大。这些业务在营改增后的相关成本、可抵扣税额、相关税费都大大减少,间接地给制造业带来一系列的优惠方案。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
3.对制造业的财务人员影响。随着这两年“营改增”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推广,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应出台,这就需要制造业的财务人员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关政策所做出的财务核算上的调整,避免在税务登记上出现混淆状况。
4.解决了合并兼营、混合销售的征税难题。在营改增之前的征税制度下制造业的企业在提供劳务和销售产成品分别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而往往大多的兼营企业既提供劳务服务又经营销售货物的业务,在申税过程中税务机关很难弄清楚两种业务在一个企业的划分问题,所以这就会出现征税科目不明晰,属于征税难题。在“营改增”政策出台之后,营业税改为了增值税税种,就解决了混合、兼营销售所造成的问题。
5.对制造业发票的影响。税制改革必然会造成发票的变更。在以前的营业税制度下,制造业的企业只需要开具制造业的发票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增值税有增值税进项额和增值税销项税,以前的发票是不能满足此类改革了。企业采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可减少税费,提高企业的纳税能力。所以采用增值税政策,发票的改革和使用规范是各个企业应重视的环节。
三、营改增下制造业的应对策略
1.适应改革政策,提高抗风险能力。营改增对于制造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营改增在一方面可以减轻制造业的税负压力,提高制造业的财富资本。另一方面对于相关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预测和在增加收益的基础上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来完成企业的转型是一个挑战。如果企业不能适应这次的改革政策,久而久之就会被市场淘汰的。
2.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适应了这次营改增政策后,就需要对企业的各个经济业务进行相关调整的。如:财务部门要结合这次政策对属于营改增的业务进行重新分类、登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科目是否正确和合理。这影响该企业的整个商业链,对合同签订、财务管理、供应商选择,促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最终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3.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在改革之后要规范会计工作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核算和监督水平。定期对制造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最新政策的会计核算培训或聘请高校老师和受过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授课,以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应用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总结经验,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预算方针加大力度监督,从而提高制造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4.合理利用“营改增”优惠政策。国家的征税政策是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的,所以制造业的相关人员应时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国家为了发展和更新制造业,对制造业的相关税法上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所以企业应把握好这次的政策改革机会,充分利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对制造业来一次漂亮的转型。利用好这次的优惠税率政策,可以提高制造业的财政收入,加快企业的发展。在了解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改增优惠政策,达到税收成本最低化。
5.加大研发支出,依靠科技创新。科研的费用和支出是可以通过增值税进行税额抵扣的,可以降低企业的科研支出。我国的制造业虽起步较早但是发展较为落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更新缓慢,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尤为落后,所以要想改变制造业滞后的现象就必须加大专业技术的创新,改革。
6.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营改增”后,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就需要相应的改革,为了落实企业的税负减少政策,企业应加强管理,在企业商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把好关,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因为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从商业链开始构建的,对合作伙伴、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上的选择都是要明晰责任和企业的管理机制的。当企业在管理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时,这就表明企业在可抵扣的增值税税额很多,企业得到更多的资本。为企业进行改革和转型上提供有利条件。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激励更多企业的科技创新,加速企业资产更新,降低税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营改增对我国当代的制造业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制造业要想彻底摆脱滞后现象,就必须积极适应这次的改革,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制度,用来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站稳脚步。“营改增”是我国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改革政策,改革后的征税制度积极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对产业化分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节经济体制的节制,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 论营改增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3,23:124.
[2]贺永祥. “营改增”对国企制造业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