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学生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因此,我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教师,深感这有着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识字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识字,通过各种途径识字于无痕。
一、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享受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在语言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识字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生字的技巧。如在教学“聪”字时,我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说:“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板书:聪明)、爱学习。(出示图片)瞧,这个聪聪也喜欢学习,上课时不仅带着耳朵、眼睛,连嘴都带上了。(板书:耳、口)可是,他还是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懂,同学们都笑他是个笨小孩。聪聪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并不比别人笨,只要你上课用心听讲,你一定不会比别人笨的。’(板书:心。与之前的部首组成一个“聪”字)之后,聪聪的成绩真的进步很快,连老师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不仅认识了“聪”字,连字义也理解了。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在生活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平常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招牌、广告、警示、车牌等等。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认认你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它记下来,写在自己的识字记录袋中,比比谁认识的字多,认得多的小朋友奖一颗星星。从那天开始,学生纷纷把自己在路上看到的、电视中学到的、爸爸妈妈教的东西,都写到了自己的识字记录袋中,还时常拿出来互相比一比、读一读。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越学越有自信,越自信就学得越带劲。
课堂上,我们更应发挥教材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如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都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场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贴一贴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寓识字于无痕。
3.在竞争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因此,我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采用新的刺激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时,我会举行识字擂台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读所有的生字,擂主会被邀请上台,当一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读。每当这时,我就发现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都想自己能成为擂主,当一当小老师。我觉得这样做,一方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轻松快乐地识字。
二、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喜爱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乐学”。
1.图文结合,快乐识字
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实物更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愿望。比如,在认识“春”这个字时,我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山青了,水绿了,让学生了解是春天的日光带来了万物的苏醒,带给了人们温暖,以此让学生记住“春”的下面为什么是“日”。又如,教学“识字6”的“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时,不仅让学生看,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这样,学生就表现出很浓的兴趣,让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2.字、词、句结合,快乐识字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如教学《日月潭》一课,在识记“绕”这个字时,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换偏旁等方法。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于普遍,学生印象不深刻,也脱离了汉字本身的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绕”所在的词“环绕”拿出来,再结合文中的句子,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绕”这个字,从而记住了“绕”。
3.学玩结合,快乐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第一册《比一比》一课中,我穿插了诸多游戏来调味课堂,如儿歌诵读、找朋友、归类游戏等。虽然其本质都是识字、复习生字,可是学生学得不累,总觉得老师还设置了什么新花招。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正是学生所期盼的。又如,教学“鸟”字时,我首先出示抽象图,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能看出这是“鸟”,大家都非常愿意猜这样的字谜。
4.识用结合,快乐识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把识字作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在学生认识巩固了12个生字后,用了“读感谢信”这一环节,打开一个信封,出示一个汉字,让学生来用一用这些字(组词、说话),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三、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巩固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前学后忘的现象很严重。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告诉我们,遗忘是由快向慢过渡的:第一天学的知识到第二天只剩下33.3%,到第三天保持27.8%,到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巩固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1.在阅读中巩固
新课标指出,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因此,我结合学校的课外读物《金色的小船》、《花的学校》等,让学生在自读、互相检查中达到识字的目的。另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到班级书架上,互相交换阅读。如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比赛中巩固。这样,学生既会认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2.在反复认读中巩固
如教学《在家里》,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课外作业,就是自己制作词语卡片,回家为自己家里的家具、摆设贴上标签,让父母来当评判人。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就得到巩固。还可以通过摘录“好词好句”“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影响识字效率。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情境,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识字寓于无痕中。
(责编侯艳星)
一、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享受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在语言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识字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生字的技巧。如在教学“聪”字时,我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说:“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板书:聪明)、爱学习。(出示图片)瞧,这个聪聪也喜欢学习,上课时不仅带着耳朵、眼睛,连嘴都带上了。(板书:耳、口)可是,他还是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懂,同学们都笑他是个笨小孩。聪聪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并不比别人笨,只要你上课用心听讲,你一定不会比别人笨的。’(板书:心。与之前的部首组成一个“聪”字)之后,聪聪的成绩真的进步很快,连老师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不仅认识了“聪”字,连字义也理解了。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在生活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平常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招牌、广告、警示、车牌等等。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认认你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它记下来,写在自己的识字记录袋中,比比谁认识的字多,认得多的小朋友奖一颗星星。从那天开始,学生纷纷把自己在路上看到的、电视中学到的、爸爸妈妈教的东西,都写到了自己的识字记录袋中,还时常拿出来互相比一比、读一读。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越学越有自信,越自信就学得越带劲。
课堂上,我们更应发挥教材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如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都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场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贴一贴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寓识字于无痕。
3.在竞争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因此,我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采用新的刺激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时,我会举行识字擂台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读所有的生字,擂主会被邀请上台,当一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读。每当这时,我就发现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都想自己能成为擂主,当一当小老师。我觉得这样做,一方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轻松快乐地识字。
二、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喜爱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乐学”。
1.图文结合,快乐识字
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实物更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愿望。比如,在认识“春”这个字时,我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山青了,水绿了,让学生了解是春天的日光带来了万物的苏醒,带给了人们温暖,以此让学生记住“春”的下面为什么是“日”。又如,教学“识字6”的“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时,不仅让学生看,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这样,学生就表现出很浓的兴趣,让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2.字、词、句结合,快乐识字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如教学《日月潭》一课,在识记“绕”这个字时,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换偏旁等方法。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于普遍,学生印象不深刻,也脱离了汉字本身的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绕”所在的词“环绕”拿出来,再结合文中的句子,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绕”这个字,从而记住了“绕”。
3.学玩结合,快乐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第一册《比一比》一课中,我穿插了诸多游戏来调味课堂,如儿歌诵读、找朋友、归类游戏等。虽然其本质都是识字、复习生字,可是学生学得不累,总觉得老师还设置了什么新花招。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正是学生所期盼的。又如,教学“鸟”字时,我首先出示抽象图,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能看出这是“鸟”,大家都非常愿意猜这样的字谜。
4.识用结合,快乐识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把识字作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在学生认识巩固了12个生字后,用了“读感谢信”这一环节,打开一个信封,出示一个汉字,让学生来用一用这些字(组词、说话),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三、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巩固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前学后忘的现象很严重。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告诉我们,遗忘是由快向慢过渡的:第一天学的知识到第二天只剩下33.3%,到第三天保持27.8%,到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巩固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1.在阅读中巩固
新课标指出,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因此,我结合学校的课外读物《金色的小船》、《花的学校》等,让学生在自读、互相检查中达到识字的目的。另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到班级书架上,互相交换阅读。如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比赛中巩固。这样,学生既会认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2.在反复认读中巩固
如教学《在家里》,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课外作业,就是自己制作词语卡片,回家为自己家里的家具、摆设贴上标签,让父母来当评判人。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就得到巩固。还可以通过摘录“好词好句”“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影响识字效率。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情境,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识字寓于无痕中。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