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活跃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学生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因此,我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教师,深感这有着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识字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识字,通过各种途径识字于无痕。
  一、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享受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在语言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识字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生字的技巧。如在教学“聪”字时,我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说:“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板书:聪明)、爱学习。(出示图片)瞧,这个聪聪也喜欢学习,上课时不仅带着耳朵、眼睛,连嘴都带上了。(板书:耳、口)可是,他还是有很多问题都弄不懂,同学们都笑他是个笨小孩。聪聪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并不比别人笨,只要你上课用心听讲,你一定不会比别人笨的。’(板书:心。与之前的部首组成一个“聪”字)之后,聪聪的成绩真的进步很快,连老师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不仅认识了“聪”字,连字义也理解了。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在生活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平常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招牌、广告、警示、车牌等等。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认认你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它记下来,写在自己的识字记录袋中,比比谁认识的字多,认得多的小朋友奖一颗星星。从那天开始,学生纷纷把自己在路上看到的、电视中学到的、爸爸妈妈教的东西,都写到了自己的识字记录袋中,还时常拿出来互相比一比、读一读。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越学越有自信,越自信就学得越带劲。
  课堂上,我们更应发挥教材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如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都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场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认一认、读一读、贴一贴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寓识字于无痕。
  3.在竞争情境中寓识字于无痕
  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因此,我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采用新的刺激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时,我会举行识字擂台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读所有的生字,擂主会被邀请上台,当一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读。每当这时,我就发现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都想自己能成为擂主,当一当小老师。我觉得这样做,一方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轻松快乐地识字。
  二、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喜爱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乐学”。
  1.图文结合,快乐识字
  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实物更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愿望。比如,在认识“春”这个字时,我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山青了,水绿了,让学生了解是春天的日光带来了万物的苏醒,带给了人们温暖,以此让学生记住“春”的下面为什么是“日”。又如,教学“识字6”的“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时,不仅让学生看,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这样,学生就表现出很浓的兴趣,让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2.字、词、句结合,快乐识字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如教学《日月潭》一课,在识记“绕”这个字时,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换偏旁等方法。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于普遍,学生印象不深刻,也脱离了汉字本身的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绕”所在的词“环绕”拿出来,再结合文中的句子,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绕”这个字,从而记住了“绕”。
  3.学玩结合,快乐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第一册《比一比》一课中,我穿插了诸多游戏来调味课堂,如儿歌诵读、找朋友、归类游戏等。虽然其本质都是识字、复习生字,可是学生学得不累,总觉得老师还设置了什么新花招。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正是学生所期盼的。又如,教学“鸟”字时,我首先出示抽象图,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能看出这是“鸟”,大家都非常愿意猜这样的字谜。
  4.识用结合,快乐识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把识字作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在学生认识巩固了12个生字后,用了“读感谢信”这一环节,打开一个信封,出示一个汉字,让学生来用一用这些字(组词、说话),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三、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巩固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前学后忘的现象很严重。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告诉我们,遗忘是由快向慢过渡的:第一天学的知识到第二天只剩下33.3%,到第三天保持27.8%,到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巩固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1.在阅读中巩固
  新课标指出,六年制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因此,我结合学校的课外读物《金色的小船》、《花的学校》等,让学生在自读、互相检查中达到识字的目的。另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到班级书架上,互相交换阅读。如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比赛中巩固。这样,学生既会认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2.在反复认读中巩固
  如教学《在家里》,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课外作业,就是自己制作词语卡片,回家为自己家里的家具、摆设贴上标签,让父母来当评判人。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就得到巩固。还可以通过摘录“好词好句”“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影响识字效率。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情境,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快乐,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识字寓于无痕中。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原题回放: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作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年  ISBN:9787100106184  定价:56元  隨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加之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青少年的阅读呈现碎片化趋势。在此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列为日常教学任务,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将其置于十八个任务群之首,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的习作能力往往又是衡量其认识水平和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可通常我们要面对这样的情景:“又要写作文了啊!不知道今天写什么呢?”教室里的叹气声此起彼伏。作文课前,气氛绝对沉闷。“眉头紧缩”、“咬着笔头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边写边数格子”,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一篇习作的诞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写并痛苦着。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苦不堪言”。其实,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西游记》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教材中单篇阅读而言的。早在1941 年,叶圣陶先生在《論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其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都一以贯之地对各学段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要求,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读整本书”的实施建
优美的事物具有淡雅清香、 圆润和谐、轻盈柔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就蕴含着这些优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荷花
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构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范式,使课堂有的放矢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片断,从中探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策略,感受由此而引发的课堂增值效应!    【精彩片断】    片断一:目睹秦俑风采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案例描述】  二年级口语交际课《话说姓名》  上口语交际课一直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就怕课堂上冷冷清清,学生在交际时无话可说,上课成了我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其他众多的孩子只是陪衬。所以,当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多媒体大教室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坐在了后面,孩子们也发现了今天的不同寻常,不再吵闹嬉戏了,而是乖乖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我扫视了大家一眼,发现了孩子们的局促不安和紧张。我也不由地担心起来:不知道今天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任。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训练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的阅读活动。张鹏举教授认为,个性化阅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  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图导入,走近文本  与黑压压的方块字比起来,与之相搭配的绚丽插图对孩子们来说更具诱惑力。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打开课本,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直接投向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