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激“动”数学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今的课堂,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起来了。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学,不但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能使学生在欢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善学的境界呢?我从巧用数学游戏来探讨:
  一、关注现实,引发兴趣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游戏的引入,可以增加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要善于捕捉、提取并应用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设计成学生极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学习抽象的概率问题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一座平台。这样把知识和生活关联起来,建立意义的构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在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让两个孩子上台当超市的老板,出售一些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再让一些孩子扮演顾客去购物,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买回物品。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既在生活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又在娱乐中学会了该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都会自主自发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这样,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开放体验,促进理解
  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游戏的穿插教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器官协同参与活动,经历观察、操作的探究过程,强化体验、积累、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从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 游戏活动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尤如一剂“催化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较好的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促进理解。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硬纸板做的残缺不全的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等腰三角形ABC不小心被老鼠啃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们都有好胜之心,纷纷拿出纸笔,寻找解决的方法。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画法:有的学生取BC中点N,过N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延长线相交得顶点A,最后将A与B相连;有的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与∠C度数相同的∠B,∠B与∠C的一边延長线相交得顶点A。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对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他们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利用游戏能很好地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知识。
  三、应用深化,突破难点
  用数学游戏巩固、拓展知识,可以跳出数学学习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框架,实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游戏生成的现实归宿。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后,穿插“小小文具店”的购物游戏,学生分小组模拟表演购物的活动,讲台上摆放着作业本、文具盒、铅笔、橡皮、钢笔、圆珠笔、墨水等文具用品,并标上各自单价,每组推选一个学生扮售货员,其余3人扮演顾客,用事先准备好的钱在“小小文具店”里进行购物表演活动,一组购好后又让另一组上台购物。老师和其余的小组是评判员。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巩固了“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小数的读写法以及小数简单的加减法,也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这种游戏经历,让学生的认识和经验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涌现出各种新奇的想法、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创造,其实就是学生灵感和智慧的外显,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超越和创造。
  四、愉快体验,调节气氛
  正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课堂40分钟,越到后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下降,出现表面应付现象,眼睛看着黑板,看着教师讲话,但心儿却飞到窗外去了,或者干脆你讲你的,我看我的、我做我的,课堂出现“冷场”现象,教学成了教师的“单口相声”或“独角戏”。如果教师不注意运用适当方法来调节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适时适当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则是应对“冷场”的有效方法。以竞赛的方法导入新课,往往能激发学生心中那颗好胜心的种子,对数学课堂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地构建一个抢答或比拼正确率的一个竞赛题目,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快且正确率高者为胜,以此激励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课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运用小木棒尝试能否围成三角形,分析了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归纳出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它,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组织开展比赛活动:给定事先准备好的长分别为3cm、5cm、7cm、11cm的四根小棒,任取其中三根小棒共有哪几种情况?能围成三角形的几种情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又有几种?将全班分成8至10个小组,比一比哪一组算得快而准确。这些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学生求知欲的需要,又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
  总之,数学游戏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拥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非常适合于好奇心强、永不满足、爱动爱玩的初中学生。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选取和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数学游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把他们引入到色彩斑斓的数学王国中,使他们徜徉在广博的数学知识宝库里。
其他文献
一、以身作则、持之以恒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上幼儿园之前他们模仿的对象是爸爸妈妈,上了幼儿园后模仿的对象就转移到了我们老师身上。自由活动时,有时孩子们会玩起学生老师的游戏,他们会分配谁扮演张老师,谁扮演王老师。可见教师在幼儿心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许多事情幼儿都是跟着教师学得,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能够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在洗手的时候,户外运动刚进来,我和孩子们一起搬了运动
期刊
一位数学教师在上完四年级的《求平均数》的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编一道数学应用题。有的学生这样编:我们学校门口有一排树,第一棵树高12米,第二棵树高50米,第三棵树高100米,第四棵树高60米,求平均每棵树高多少米?有的学生这样编:小红家里喂有一只母鸡,第一个月下蛋20个,第二个月下蛋35个,第三个月下蛋100个,第四个月下蛋150个,求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多少个?……从同学们的编题技
期刊
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一—即一线的教学工作的实践,使我清楚地感悟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它可以使学生由厌学变得乐学、会学、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孩子们像迷恋网吧一样迷恋学习,进而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工作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消化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
期刊
一、材料投放要注重层次性  案例一:昕昕来到了生活区,选择了“小手模仿操”的区域。她先是用一只手模仿了一个动作,很快就完成了。接着,她又换了一张图开始模仿动作,她也很快完成了。这一次,她换了一张用两只手一起来合作完成的一个动作,她调整了好多次,总是不能和示范图做到一样的。“呀,你的小手好灵活呀,还能做这样的动作,老师来学一下好吗?”我说着,模仿起了她的动作,她笑着看我模仿她。  因为小手模仿操的呈
期刊
一、让美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1.数学具有抽象性  数学区分于其它学科其中一个明显的特性就是它的抽象性,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几何中的直线也是一个抽象概念,全部数学的概念都具有这一特征。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
期刊
一、幼儿游戏的内涵及特征  1.目的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因此设计任何一个幼儿游戏都不可能是无目的的。游戏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游戏这一种教学手段提高或加强幼儿的某种知识技能,以达到教育目的。游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包括图片、声音、动作、情境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设计展开的。只有拥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并高效的进行游戏让幼儿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2.互动性  互动性不仅仅是表现在教师与
期刊
一、材料应符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材料的难度能够让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  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材料在投放时应该结构简单、趣味性大于操作性、启发性大于知识性、规则较少以激发孩子进行活动的欲望;同时投放要循序渐进、有目的的投放。  中班投放的材料则应该是知识性大于娱乐性、规则要求相对提高、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并注重对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班来说,这一阶段的孩子探究世界的心愿更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beach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2.能够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问题。能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there?”谈论假期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
期刊
一、认真观察,指导一定要有据可靠  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指导,首先应该认真观察,在对幼儿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解读幼儿。教师在观察后才能发现幼儿的潜能,明白他们究竟能做些什么,他们实际能做些什么,便于教师更好地处理今后与幼儿间的关系。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教师才能真正解读好幼儿的心理特点,了解幼儿,这对今后和幼儿的相处及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期刊
根据现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以及遗忘的特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复习课是知识的重新整理,和已学知识的重新巩固的一种课型,起到缺漏知识的弥补、已学内容的加深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我近十几年的数学教学,谈一谈低段的数学复习的几点意见。  一、抓准时机,及时复习  根据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量随着时间递增;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期刊